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停留,为了更好的出发
本书标签: 现代  文学  随笔 

信翼而立

停留,为了更好的出发

“书上的鸟从不担心站在将要断裂的树枝上,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翅膀。”此语如一滴清露,折射出个体与外界关系的万千气象。鸟之无忧,非因枝干永固,而在其翼力可恃;人之立世,亦非全赖外境顺遂,而在内生力量之充盈。然深思之下,这份“信”绝非对外在支撑的轻蔑,而是洞悉生命根本后的清醒抉择——真正的翱翔,源于对自我之翼的确信,并在与万物的深度联结中,完成从必然向自由的飞跃。

雏鸟初识世界,必先倚仗枝干之稳。人类文明的晨曦,亦沐浴于对自然伟力与社群庇护的依赖之中。先秦哲人“敬天保民”之思,古希腊神庙“认识你自己”的铭文,无不印证着人类对超然力量与集体智慧的原始敬畏。这份依赖非为怯懦,实乃生存与演进的基石,是个体在时空长河中定位自身的初始坐标,编织了文明最初的温暖襁褓。

然枝干难免朽颓,外援终有尽时。若一味逐外界之浮木,终将如镜花水月,徒留虚空。历代王朝的倾覆,常与统治集团丧失革新动力、沉溺旧有秩序密切相关,恰似鸟儿痴信枯枝不朽,终坠尘埃。鲁迅先生慨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真正的道路从不现成存在,它需要个体以信念与勇力在荒原上踏出。孔子困于陈蔡仍弦歌不辍,其道非赖权势接纳而存,乃凭内在仁学的不竭力量,终成润泽千秋的春雨。这份对内在价值的坚守,是个体面对无常世界的定海神针。

“相信翅膀”的至高境界,绝非割裂自我的狂妄,而是在拥抱外界的同时,葆有内在的独立与创造力,实现与世界的互构共生。鸟翼之力,须借空气之托举;人之成长,亦需社会沃土之滋养。王阳明言“心外无物”,非谓万物虚无,而是强调心物相融的实践智慧。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其灵感来自古籍《肘后备急方》的启示,设备依托科研团队的支撑,但最终突破离不开她与其团队数百次的实验与非凡的洞察力。她的翅膀,既生长于中华医学的深厚土壤,也凭借个体智慧奋力翱翔,从而为人类健康开辟了新天。

由此观之,真正的“相信翅膀”,是在依存中超越,在借力中自立,最终将外在资源内化为生命的筋骨。它呼唤一种辩证的智慧:我们当感恩每一根“树枝”的托举,却不必将全部命运系于其坚固与否;我们应倾力锤炼自己的“翅膀”,方能无惧风雨变幻,享受翱翔的自由。

人生天地间,当如书中之鸟——既知枝桠终有尽时,更信双翼生生不息。这份信,不是对世界的疏离,而是对生命本质最深的领悟:唯有内在的力量,才能让我们在万千变化中,始终保有那份立于枝头的从容与飞向远方的底气。

上一章 读张炜《楚辞笔记》有感 停留,为了更好的出发最新章节 下一章 劳动奋斗踏响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