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玉京谋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六十四章楚声渐起聚流民

玉京谋

乱葬岗西侧的空地上,三棵老槐树被削去枝桠,架起块门板当黑板。叶昭用烧黑的木炭在上面写 “楚” 字时,指腹被木刺扎出血,滴在 “木” 字底的横画上,像极了南楚皇陵石碑上的朱砂印记。

“先生,这字念啥?”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仰着脸问,她爹是楚地来的粮农,半个月前在城门口被税吏打断了腿。叶昭蹲下身,握住她枯瘦的小手,在掌心一笔一划写:“这是咱们的根。”

槐树下已聚了三十多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二岁,最小的还在襁褓里,被母亲用破布裹着背在身后。叶昭带来的糙米刚够熬两锅稀粥,裴九娘昨夜派人送来的,粮袋里藏着张字条:“太子暗卫在流民中安了三个眼线,左数第二棵槐树后有记号。”

她转身时,果然瞥见第二棵槐树的树洞里插着根羽毛,是太子卫率的标识。那眼线正混在挑水的妇人里,偷偷往粥锅里撒东西 —— 叶昭早有防备,让裴九娘的人在水缸里下了 “显毒草”,遇毒物会变紫。此刻粥锅里泛起淡淡的紫晕,她不动声色地踢翻了那桶粥,笑道:“柴火湿了,熬出来的粥发苦,换桶水再煮。”

妇人脸色骤变,借口去溪边打水想溜。叶昭忽然唱起《楚地童谣》,调子是南楚皇室教孩童认祖的,每句末尾的拖腔藏着密信暗码。唱到 “鹤归巢” 时,三个扛着锄头的汉子忽然放下农具,按南楚军礼半跪在地 —— 他们是听风阁安插在流民中的旧部,暗号对上了。

“把她捆去山神庙。” 叶昭继续教孩子们写字,声音平稳得像没起波澜,“问问她,太子许了多少好处,要毒杀自己的乡亲。”

太阳升到头顶时,黑板上已写满了字。叶昭教孩子们唱《插秧谣》,歌词里藏着楚地水稻的种植诀窍:“三指深浅,五寸间距”。有老农听着听着红了眼眶,拽着儿子跪在叶昭面前:“先生,您是楚地来的吧?这歌谣,我奶奶活着时也教过。”

山神庙里传来妇人的哭喊,裴九娘的人用了南楚的 “真言散”,虽不伤身,却能让人说真话。叶昭派去的旧部回来禀报:“她男人被太子抓了,说只要毒死十个流民,就放她男人回家。”

“把粮仓的陈米搬两袋来。” 叶昭解开腰间的楚弦,弦身泛着淡淡的红光 —— 这是血脉共鸣的征兆,周围定有南楚旧部。她忽然拔下弦上的银簪,在门板上画楚地的灌溉图,“咱们不偷不抢,靠自己种粮活命。”

午后的日头毒辣,叶昭正给孩子们讲 “愚公移山”,忽然有马蹄声从东边传来。她让孩子们钻进草垛,自己握着银簪躲在槐树后,却见来的是萧承煜的暗卫,为首的手里捧着个锦盒。

“公子说,这些种子能在盐碱地发芽。” 暗卫打开锦盒,里面是颗粒饱满的谷种,袋底绣着只白鹤 —— 这是萧承煜母妃的私章,“他还说,城西的废弃窑厂能改造成水车,图纸在夹层里。”

叶昭捏着那叠图纸,忽然想起齐王府密室里的南楚舆图,上面标注的水利路线与萧承煜画的竟有七成重合。她抬头时,瞥见暗卫靴底沾着的红泥,与楚地皇陵的土质完全相同,心头猛地一跳 —— 他果然去了母妃的坟前。

“告诉你们公子,” 叶昭将楚弦上的穗子扯下递给暗卫,“就说‘渠成之日,楚声绕梁’。” 这是《鹤唳谱》终章的题跋,暗指等水利修成,便公开南楚正统身份。

暗卫走后,叶昭组织流民清理窑厂。挖地基时,铁锹碰到硬物,挖出个陶罐,里面装着南楚的地契,上面的印章是楚景帝的 —— 那是她祖父的私章。捧着泛黄的麻纸,叶昭忽然明白,这片土地本就是南楚的疆域,所谓复国,不过是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暮色降临时,粥锅里飘出新米的香气。叶昭教孩子们用楚地的调子唱《归田赋》,歌声传到山神庙时,被绑着的妇人忽然跟着哼唱,泪水混着鼻涕往下淌:“我娘家也是楚地的,我爹曾是种稻能手……”

裴九娘派人送来的油灯里掺了松节油,能驱蚊。叶昭坐在槐树下记账,今天开垦了半亩地,修补了三口破锅,有七个流民愿意留下。忽然,西北方传来三短两长的笛声 —— 是听风阁的暗号,太子派了五十名卫率过来。

她让男人们把农具改造成兵器,妇女带着孩子躲进窑厂的地窖。自己则抱着楚弦爬上老槐树,弦身的红光越来越亮,远处传来马蹄声时,她忽然拨动琴弦,泛音穿林而过,与南楚旧部的牛角号遥相呼应。

卫率冲进空地时,只看到空粥锅和散落的草鞋。叶昭在树上数着人数,五十人分三队搜查,左队的领头者耳后有颗痣,与齐王府的内鬼一模一样。她忽然想起萧承煜说的 “太子截粮是计”,原来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清除流民里的南楚旧部。

“往山神庙跑!” 叶昭从树上跃下,故意把卫率引向相反方向。楚弦在掌心发烫,她忽然想起楚弦(侍女)临终前交的血书,上面画着山神庙的密道 —— 原来这乱葬岗,本就是南楚旧部的藏身地。

跑进山神庙时,妇人已经挣脱绳索,正用香炉砸卫率的头。叶昭拽着她钻进供桌下的密道,通道里弥漫着陈年艾草的香气,与南楚皇陵的味道如出一辙。爬了约莫百来步,豁然开朗,竟是处能容百人的溶洞,石壁上刻满了南楚的农事歌谣。

“这是我太爷爷那辈挖的。” 妇人摸着石壁上的刻字,忽然跪下来磕头,“先生,您是不是皇室血脉?我奶奶说,只有正统血脉,楚弦才会发红光。”

叶昭望着洞顶渗出的水珠,滴在石笋上叮咚作响,像极了南楚宫廷的编钟。她解下楚弦,在石壁上弹奏《嘉禾颂》,泛音震落的石屑里,竟露出块石碑,刻着 “楚地粮仓,在民之腹”。

洞外传来卫率撤退的脚步声,想来是裴九娘的人引开了他们。叶昭让妇人带着孩子们在溶洞安顿,自己则爬上洞口的瞭望台。月光下,乱葬岗的空地上,三十多个孩子正围着黑板写字,用烧黑的木炭,在门板上续写着 “楚” 字的笔画。

她忽然明白,复国不是血流成河的厮杀,而是让这些孩子记得自己的根。萧承煜送来的谷种在陶罐里发出细微的声响,像是在应和着洞壁上的歌谣。叶昭握紧楚弦,弦身的红光渐渐融入月色,在地上织出张无形的网,将这些散落的楚地子民,重新连在了一起。

上一章 第六十三章流言蜚语撼根基 玉京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朝堂暗结抗储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