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银杏叶开始泛黄时,高三的紧张气氛像秋日的晨雾一样笼罩了整个校园。竹林发现自己的速写本里,不知不觉已经积攒了厚厚一叠关于乔君的素描。从图书馆专注的侧脸,到篮球场跃起时绷紧的背脊线条,每一张都倾注了她不敢宣之于口的悸动。
那本被墨水染黑的笔记本事件后,竹林总觉得乔君看她的眼神多了几分说不清的复杂。每次在走廊偶遇,他都会微微点头示意,却在她想要鼓起勇气开口时,不动声色地加快脚步离开。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初冬的某个周五,学校组织高三学生参观市科技馆。竹林原本对这种活动毫无兴趣,却在名单上看到乔君作为学生会干部需要随行的消息后,鬼使神差地报了名。科技馆里人头攒动,她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目光穿过攒动的人群,追寻着那个挺拔的身影。
在物理展区,乔君正专注地调试一个电磁实验装置。他的手指灵活地拨动各种开关,眉头微蹙的样子像是在破解什么重要的密码。竹林躲在展板后面,悄悄拿出速写本,笔尖飞快地在纸上滑动。就在这时,实验装置突然迸发出耀眼的电弧光,整个展区瞬间亮如白昼。乔君猛地抬头,目光直直地撞上了来不及躲闪的竹林。
她的心脏几乎停跳,手中的速写本"啪"地掉在地上,翻开的页面上全是他的侧脸和背影。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周围嘈杂的人声都化作了遥远的背景音。乔君弯腰捡起速写本,修长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面,眼神晦暗不明。
"画得..."他停顿了一下,"很像。"
这三个字轻得像一片雪花落在竹林心上,却让她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能眼睁睁看着乔君将速写本合上,递还给她时,指尖若有似无地擦过她的手背,激起一阵细微的战栗。
回校的大巴上,竹林刻意选择了最后一排的座位。透过车窗,她看见乔君站在车外与老师交谈,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又消散。不知是不是错觉,在上车前最后一刻,他的目光似乎穿过层层座位,准确地落在了她身上。
那天之后,校园里开始流传一个奇怪的谣言:高三(1)班的乔君,那个向来对文艺活动不屑一顾的理科天才,突然报名参加了校艺术节的诗歌朗诵比赛。更让人惊讶的是,他选择的不是那些经典名篇,而是一首自己创作的、充满意象派风格的小诗。
艺术节当天,大礼堂座无虚席。竹林坐在角落,看着聚光灯下的乔君。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口规整地挽到小臂,声音低沉而清晰:
"...在电路板与画布之间/
我寻找一个交汇点/
用0和1拼凑你的轮廓/
却始终差一个像素的温暖..."
竹林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那些诗句像一把钥匙,正在打开她心底最隐秘的锁。然而就在最后一个音节落下时,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突然冲上台,将一束鲜花塞进乔君怀里。台下顿时响起起哄的掌声和口哨声,而乔君脸上闪过的那丝无奈笑意,像一盆冷水浇灭了竹林刚刚燃起的希望。
散场后,竹林独自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她还没来得及回头,一本熟悉的黑色笔记本就被塞进了她手中。
"这次别弄丢了。"乔君的声音里带着轻微的喘息,"最后一页。"
等他的脚步声远去,竹林颤抖着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是一幅用钢笔精心绘制的素描——一个女孩在画板后偷偷张望的侧脸,眼神里盛满了小心翼翼的喜欢。画作的落款日期,正是他们第一次在图书馆相遇的那天。
银杏叶终于落尽的时候,竹林在画室完成了她高中时代的最后一幅作品:一个少年站在雪地里,手中捧着一本被墨水染黑的笔记本,眼神温柔得像是看着整个世界的星光。她小心地将这幅画装进画筒,却在准备送去高三(1)班时,看见乔君和那个送花的女生并肩走在校园里,两人手中拿着同样的大学宣传册,封面上赫然印着"北华理工大学"几个大字。
画筒从她手中滑落,发出沉闷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