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长安双璧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六章:河西策马

长安双璧

沈砚被任命为河西节度使府判官的消息,是在三日后的朝会上宣布的。玄宗大概是觉得,他既能处理突厥事务,又熟悉边情,是最合适的人选。李林甫虽不情愿,却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毕竟,把沈砚调出长安,正合他意。

离京前夜,沈珩在府中设了家宴。兄长给他夹了块鱼,低声道:“河西苦寒,不比长安,万事小心。若有难处,就写信回来。”

沈砚点头:“兄长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席间,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直到墨书进来禀报:“公子,外面有个胡人送了样东西,说是给您的。”

沈砚出去一看,是个突厥少年,递给他一个包裹:“我家主人说,河西风大,这个给您。”

打开包裹,里面是件厚厚的狐裘,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阿史那夜潦草的字迹:“到了凉州,找一个叫阿古拉的老人,他会帮你。若遇危险,记得吹哨子。”

沈砚握紧狐裘,问少年:“你家主人呢?”

“主人说,他也得回趟漠北,有些事,总得了结。”少年说完,转身跑了。

回到席间,沈珩见他手里的狐裘,叹了口气:“你与那突厥人,终究是走得太近了。”

“他是朋友。”沈砚道,语气坚定。

沈珩没再说什么,只是举杯:“一路平安。”

前往河西的路走了一个月。出了潼关,风光渐渐变了,黄土高原取代了关中平原,风里带着沙砾的气息。沈砚裹紧那件狐裘,想起阿史那夜说“河西风大”,果然没错。

到了凉州,节度使崔希逸亲自在城门口迎接。崔希逸是员老将,脸上刻着风霜,见了沈砚,拱手道:“沈御史远道而来,辛苦了。”

沈砚回礼:“崔将军客气了,不知眼下军情如何?”

“吐蕃人占了大斗拔谷,断了我们的粮道。”崔希逸领着他往府衙走,“更麻烦的是,突厥残部在北面蠢蠢欲动,据说他们的首领是个叫‘默啜’的年轻人,是阿史那部的旁支,扬言要为当年的可汗报仇。”

阿史那……沈砚心里一动,想起阿史那夜说的阿古拉。

安顿下来后,沈砚借口巡查民情,去了凉州城外的突厥部落。阿古拉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穿着传统的突厥长袍,见了沈砚拿出的狼头哨,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你是夜儿的朋友?”

“是。”沈砚道,“他让我来找您。”

阿古拉叹了口气,把他请进帐篷:“夜儿这孩子,太犟。默啜是他的堂弟,总想着复兴突厥汗国,被安禄山挑唆,才跟吐蕃联手。夜儿回漠北,就是想劝他回头。”

“能劝动吗?”

“难。”阿古拉摇头,“默啜手里有当年可汗的金狼旗,不少部族都听他的。夜儿虽是正统后裔,却主张与唐和解,早就被视为‘叛徒’。”

沈砚沉默了。他忽然明白阿史那夜为何总带着几分疏离——他夹在部族与唐朝之间,进退两难,看似自由,实则背负着千钧重担。

正说着,外面传来马蹄声,一个亲兵冲进来:“将军!不好了!默啜带着突厥骑兵袭扰城郊的粮仓,崔将军让您立刻回府议事!”

沈砚心头一紧,起身告辞。阿古拉却拉住他,塞给他一块刻着狼头的木牌:“拿着这个,若遇到突厥骑兵,或许能保你一命。”

赶回节度使府时,崔希逸正对着地图发愁,见沈砚进来,急道:“沈御史,默啜这是想断我们的粮!我打算亲自带一队人马去增援粮仓,你留守府衙,如何?”

“将军,”沈砚看着地图,“默啜兵力不多,却敢来袭扰,恐怕是声东击西。他真正的目标,或许是大斗拔谷的粮道。”

崔希逸一愣:“何以见得?”

“粮仓有重兵把守,默啜不会不清楚。”沈砚指尖点向大斗拔谷,“那里地势险要,只有一小队士兵驻守,若被他拿下,我们就真的断粮了。”

崔希逸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那我带主力去大斗拔谷,留副将守粮仓。”

“将军,”沈砚道,“我请求随您同去。”

“你是文官,去前线太危险。”

“我懂突厥语,或许能派上用场。”沈砚坚持。

崔希逸拗不过他,只好同意。

队伍出发时,暮色已浓。河西的夜晚格外冷,风卷着沙砾打在甲胄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沈砚裹紧狐裘,想起阿史那夜,不知他在漠北如何了。

快到大斗拔谷时,忽然听见前方传来厮杀声。崔希逸喝令全军加速,赶到时,只见一小队唐军正被突厥骑兵围攻,已是强弩之末。

“冲上去!”崔希逸拔剑下令。

唐军如潮水般涌入战场,沈砚跟着队伍冲进谷口,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阿史那夜穿着突厥战甲,正与默啜缠斗在一起!

“夜儿!”沈砚脱口而出。

阿史那夜闻言回头,分神间,默啜的弯刀直逼他胸口。沈砚想也没想,抓起身边一个士兵的长矛,用力掷了过去。长矛擦过默啜的手臂,带起一串血珠,逼得他后退了几步。

“你怎么来了?”阿史那夜趁机劈倒一个突厥兵,对沈砚吼道。

“我来增援!”沈砚喊道,“你怎么样?”

“没事!”阿史那夜咧嘴一笑,挥刀又冲了上去。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突厥兵终于溃败。默啜带着残部逃走前,怨毒地看了阿史那夜一眼:“叛徒!我不会放过你的!”

阿史那夜没追,只是望着他的背影,脸色复杂。

崔希逸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多谢小兄弟相助。”他看向沈砚,“你们认识?”

“是朋友。”沈砚道。

回到凉州,阿古拉早已在府衙外等候,见了阿史那夜,老泪纵横:“夜儿,你总算回来了!”

阿史那夜却没理他,径直走到沈砚面前:“你不该来的。这里太危险。”

“你不也来了?”沈砚反问。

阿史那夜语塞,只好转移话题:“默啜不会善罢甘休,他肯定会再找机会。”

“那我们就做好准备。”沈砚道,“我已经让崔将军加强了各处的防守,还派人去漠北联络那些不愿跟随默啜的部族。”

阿史那夜看着他,忽然笑了:“沈御史,你倒是越来越像个将军了。”

“只是不想看到更多人流血。”沈砚道。

接下来的几日,两人一起商议军情,一起巡查防务。沈砚发现,阿史那夜不仅懂军事,还对漠北的地形了如指掌,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崔希逸对他也渐渐改观,不再因其突厥身份而猜忌。

这日,两人在城墙上巡查,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阿史那夜忽然说:“等这事了了,我带你去漠北看看吧。那里的草原,比长安的任何地方都辽阔。”

沈砚望着远处的祁连山,轻轻嗯了一声。他知道,自己心里某个地方,已经被这片河西的风沙,被身边这个桀骜的突厥人,悄悄改变了。

上一章 第五章:胡风入画 长安双璧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月下胡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