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我去趟营部,”
他语气如常,指尖轻轻碰了碰腰间的佩枪套,那动作像是在确认什么,
张艺兴“早上送物资的清单还没交。”
宋书嫣正帮阿香把干花分装进布袋,闻言抬头:
宋书嫣“需不需要带些吃的?灶上还有热的桂花糕。”
张艺兴“不用,”
张艺兴摇头,目光扫过柜台上那只铁皮盒,又很快移开,
张艺兴“傍晚前回来。”
他转身掀帘时,风铃只轻响了一声,脚步踏在巷子里的青石板上,节奏比往常快了些。
刚走出巷口,斜对面的杂货铺门口,一个穿短打的挑夫正弯腰整理担子,竹筐里的瓷碗磕碰着响。
见张艺兴过来,挑夫直起身,手在筐沿“笃笃”敲了两下——先敲三下,又敲两下。
张艺兴脚步没停,径直往前走,路过挑夫身边时,那人低低说了句:
“西渡口的船,后日卯时改走北港。”
声音混在风里,刚够两人听见。
张艺兴没回头,只“嗯”了一声,指尖在袖管里捏了捏——那里藏着谢砚之今早托人捎来的字条,原本说定西渡口走货,看来是那边盯得紧了。
挑夫重新弯腰挑担,扁担压在肩上“吱呀”响,慢悠悠往街东头走,仿佛只是个寻常做买卖的。
张艺兴的军靴踩在青石板上,声响被风揉碎了些。
他没直接去营部,绕进旁边窄巷——巷尾老槐树上的树洞,常藏着营里的联络信。
他伸手在树洞摸了摸,指尖触到张糙纸,展开时油墨混着潮气扑面而来。
上面只有一行字:“北港码头,三船货,需人接应。”
指尖在“三船”上顿了顿,他将纸揉成团塞进靴筒。
转身时,瞥见巷口杂货铺的幌子晃了晃,挑夫竹筐的影子正映在墙根,显然没走远。
营部的青砖楼在街角立着,哨兵见他来,抬手敬礼。
张艺兴径直往后勤处走,刚推开门,就见处长翻着账簿,眉头皱得很紧。
“你可来了,”处长抬头推过账簿,“昨儿送往前线的纱布少了两箱,库房说你领走的数对不上。”
张艺兴接过翻查清单,指尖在“纱布二十箱”那行停住——笔锋比别处重,是他特意做的记号。
张艺兴“后半夜转车时,王大哥说有箱漏了底,就地烧了。”
他声音平稳,
张艺兴“我让他补了收条,在这儿。”
说着从怀里摸出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
处长接过看了眼,嘟囔句“这鬼天气,箱子都不经用”,便在账簿上划了勾。
张艺兴没多留,出了营部。
路过传达室时,老周头叫住他:“二司令,今早有穿洋装的先生来找谢先生,没见着人,留了这个。”
他接过一看,是张画野菊的便签,右下角有个小“砚”字。
背面用铅笔描了艘船,船帆上画着三道杠——和树洞里的信对上了。
张艺兴指尖摩挲着便签上的纹路,他抬头看了眼天色,巷口风卷着槐树叶打旋,挑夫竹筐的影子早已没了踪迹。
张艺兴“知道了。”
他对老周头颔首,将便签折成细条,塞进军靴内侧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