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北大之路:学霸笔记
本书标签: 现代  北大路缘梦 

第40篇 语文学霸笔记《春之悟》

北大之路:学霸笔记

春之悟

朱自清《春》学习笔记与心得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 朱自清《春》

课文精读

春日画卷

朱自清先生的《春》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卷,通过五个层次展现了春天的不同侧面: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钻"字,赋予小草生命力和主动性,形象地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嫩嫩的,绿绿的"叠词使用,既写出春草的质感,又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

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手法让春花具有了人的情态,展现了春天百花争艳的热闹场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排比句,不仅色彩鲜明,更营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

春日偶成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艺术特色

《春》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赋予自然景物人的特征,使描写生动形象。

多感官描写:视觉(花色)、听觉(鸟鸣)、嗅觉(花香)、触觉(春风)的综合运用,构建了立体的春景。

精巧的结构:文章以"盼春—绘春—赞春"为线索,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艺术就是情感的客观化,自然的主观化。" —— 朱光潜

朱自清先生通过移情手法,将个人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实现了"宇宙的人情化",这正是《春》打动读者的深层原因。

学习思考

初读感悟

第一次读《春》,我被文中生动的描写所震撼。那些熟悉的春景在朱自清笔下变得如此鲜活。特别是"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句话,让我仿佛真的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文本细读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注意到文章中的许多精妙之处。比如结尾处三个比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不仅总结全文,更通过生命不同阶段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写作启示

尝试模仿朱自清的写作手法写了一篇《秋》,发现要写好景物描写需要:1.细致观察 2.调动多种感官 3.注入真情实感。这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思考问题

文章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有什么作用?

文中描写春风时为什么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作者是如何将无形无色的春风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文章最后三段比喻有何深意?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霸笔记

重点归纳

知识点内容

主题思想通过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境界的向往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写作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叠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多感官描写;总分总结构。

语言特色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关键句子"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等。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朱自清的《春》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体会不同作家对季节描写的不同风格。

创作背景:1933年朱自清刚从欧洲留学回国,新婚不久,又喜得贵子,出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正处于人生得意时期,因此文章充满乐观向上的基调。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春日》

个人感悟

学习《春》这篇课文,不仅让我欣赏到了朱自清先生精湛的文学造诣,更让我明白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就像文中描写的那样,春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感受。

朱自清先生用心灵感受世界,用文字传递美好,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我也要学习这种热爱生活、细致观察的态度,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罗丹

朱自清的《春》告诉我们,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带着真情实感去观察、体验,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上一章 第39篇 学霸笔记: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北大之路:学霸笔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1篇语文学霸笔记:秋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