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朝花夕拾》中的童年记忆
课文导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童年时期两个重要场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与私塾教育的氛围。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这段文字堪称写景的典范,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学霸笔记
文章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百草园的乐趣(1-8段)
过渡段(9段)
三味书屋的生活(10-24段)
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自然地连接起来。
写作手法赏析
1. 白描手法:作者用简洁生动的文字描绘景物,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等,不加修饰却形象鲜明。
2. 动静结合:静态景物与动态生物相映成趣,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与"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
3. 多感官描写:视觉(颜色、形状)、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触觉(光滑)、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的综合运用。
重点词语解释
确凿(záo):确实
菜畦(qí):菜地
拥肿:同"臃肿",形容何首乌根粗大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Ade:德语,意为"再见"
主题思想探究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也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鲁迅先生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成人的思想反思教育,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
《题百草园》
碧绿菜畦石井栏,
皂荚桑椹各争妍。
油蛉低唱蟋蟀琴,
童年乐趣在园间。
课后思考
问题探讨
1. 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同意吗?为什么?
2. 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3. 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觉得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
写作练习
仿照课文第二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不必说翠绿的柳枝,遍地的野花,光滑的鹅卵石,美味的菌子;也不必说鸟儿在树枝上歌唱,翩跹的蝴蝶飞舞在花丛间,轻捷的野鸡忽然从田间直窜到树林里去。单是旁边的小池塘,就有无限趣味。"
名人名言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威廉·巴特勒·叶芝
"童年的回忆是最珍贵的财富。" —— 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