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4 日 20:00,查询通道开放。
夏榆把两台笔记本并排放在客厅地毯上,倒计时 10 秒。
“刷!”
页面同时跳出:
夏榆——省排位 19,夏晚——省排位 17。
空气安静三秒,随后爆出一声巨响,不是欢呼,是夏晚整个人扑进夏榆怀里,膝盖撞翻茶几,遥控器直飞吊灯,灯晃了三下,没碎。
夏明远站在楼梯口,手里端着两杯冰可乐,杯子外壁凝着水珠,他没说话,只是把可乐递过去,杯壁贴着杯壁,像一种无声的碰杯。
三天后,客厅铺满了招生简章,夏榆拿红笔,夏晚拿蓝笔,各自在地图上画圈。
笔尖轨迹却出奇一致:
A 大(本部)——法学;A 大(医学部)——临床医学。
直线距离 800 米,校车十分钟。
林霁月端着水果进来,看见两张志愿表并排摆着,轻声问。
“不分开试试?”
两人同时摇头,动作像排练过。
夏榆补充。
“我们试过分开 90 天,效果不好。”
林霁月笑了一下,转身时悄悄抹掉眼角的水汽。
7 月 5 日,全班包下江边露台。
老徐举杯,眼眶通红。
“谢谢你们,让我相信教育不止成绩。”
夏榆和夏晚被推到蛋糕前,蜡烛 18 根, 灯熄灭的瞬间,夏榆偏头,在夏晚唇角落下一个极轻的吻。
全班爆发尖叫,手机闪光灯连成星海,老徐假装没看见,仰头灌下一杯啤酒。
蛋糕切开,第一层写着。
“愿你们此去,仍是并肩。”
7 月 20 日,EMS 同时到达,两份快递,同一辆电动车,签收人:夏榆、夏晚。
拆封时,夏榆先拿到录取通知书,夏晚先拿到一张明信片,明信片正面是 A 大校门,背面只有一行手写体:
“欢迎回家,紫藤巷 17 号见。”
落款:A 大招生办。
夏晚愣了两秒,反应过来——这是夏榆托学长提前塞进去的,她把明信片贴在胸口,笑得像捡到整片夏天。
8 月初,两人背上同一只 40L 背包,去西南环线,绿皮火车晃晃悠悠,夏榆靠窗,夏晚枕在她肩上。
凌晨四点,窗外是墨色山脊,车厢灯昏黄,夏榆拿出提前准备的拍立得,对准两人。快门“咔嚓”,照片吐出,画面里夏晚闭着眼,睫毛上沾着碎光。
背面写着。
“第一站,泸沽湖的日出。”
6:15,湖面泛起金色涟漪。
夏榆把夏晚抱上观景台栏杆,脚悬空晃啊晃,第一缕阳光照过来时,夏榆低头,吻住夏晚,风掠过湖面,带走一声极轻的叹息
“高考后的第一个吻,合法,合情,合理。”
8 月 31 日,A 大新生报到。
紫藤巷 17 号门口,两棵老紫藤垂下花帘,夏榆拖着行李箱,夏晚拄着手杖,她们抬头,看见门牌下新挂的木牌:
“2025 级,夏榆 & 夏晚,同居宿舍 303。”
夏榆伸手,覆在夏晚手背上,十指相扣。
“晚晚,新的倒计时开始了。”
夏晚笑,眼睛弯成月牙。
“四年,一起。”
阳光穿过紫藤花影,落在她们肩上,像一场漫长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