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埋下的锚:一场关于失去与依恋的独白
十七岁那年的告别:我的焦虑依恋溯源
碎在时光里的安全感:从一场离别开始的依恋轨迹
我总觉得,焦虑依恋的形成,或许与原生家庭的印记有关,也可能源于过往感情里那些被抛弃的瞬间。先不说别人,说说我自己吧。
我是2000年出生的,今年25岁,人生仿佛走到了“7:30”——不算太早,也不算太晚。但我的感情经历,大多不算顺利。我想,很多不顺的根源,或许就藏在我的依恋模式里。可若要追溯这种模式的起点,很多细节已经模糊了。唯一清晰的,是十七岁那年爸爸的突然离世。
那是一场重创,重到我至今不敢细想当时的情景。前一天,我还在刷着手机,爸爸打电话问我周末想吃什么,语气平静又温柔。我从未想过,那个寻常又幸福的瞬间,会成为我们最后一次对话。后来无数个夜晚,我总会想:如果当时在电话里多关心他一点、多重视他一点、哪怕只是说一句安慰的话,他是不是就不会选择离开?
其实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是幸福的。妈妈年轻时爱自由,偶尔会赌点小钱,但爸爸始终抱着“家和万事兴”的念头,用爱守护着这个家。我记得很清楚,2017年,妈妈又一次赌钱输了,追债的人甚至找上门来。爸爸本就有些情绪不稳,加上这件事的压力,身边却没人能真正分担——弟弟还在上幼儿园,帮不上什么,想想当时爸爸真的愿意卖了房子给妈妈还债,可是还没等到事情解决,爸爸就走了,走得太突然……他总是想太多,可我到现在也不明白,是什么让他在那个晚上做得最冲动的决定……
爸爸走后,很多东西都变了。那些关于“被爱”的安全感,好像随着他的离开一起碎了。后来在感情里,我总忍不住想抓得紧一点,怕一不小心,身边的人就像爸爸那样,突然消失在生活里。或许,我的焦虑依恋,就是从那个失去他的瞬间开始,悄悄扎了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