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不想再做那些自我对话了,反倒想写写这段时间记录下来的感受。
我记性差,好多不好的感受转头就忘,结果总把自己憋得委屈。写下来之后才发现,那些积压的委屈好像都找到了出口——原来我从没好好温柔待过自己。总以为对自己严格、严肃,甚至带着点焦虑,都是为了自己好,却忘了这样有多累。说到底,心里藏着的不过是十七岁时那个脆弱的自己,可我现在明明有能力保护她了,为什么还要指责呢?
如果将来有了小孩,我肯定不会指责他,只会让他安心做自己。那我凭什么对自己这么苛刻?人本来就是孤身来这世上,最后也会独自离开,我只想温柔地对待自己。这社会或许没办法时时温柔,但我想从自己开始,尽量对自己好一点。越写,心就越平静,这种感觉很难说清,却真实存在。
我又想起前两年疫情时,工作说不要就不要,不想做的事立刻甩手不干,那种自由现在怎么就没了?是去年遭遇的诈骗让我变得束手束脚吗?或许有一点,但更多的,可能是那股少年气慢慢淡了。开始听进外界的声音:“你都二十四五了,哪能像二十出头时那样说走就走,不顾自己和身边人呢?”道理都懂,可为什么要把自己套进去?明明知道不用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却偏偏做不到。
昨天看了场辩论,聊“零零后到底需要什么”,有句话特别戳我。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接触互联网,早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可父母总希望我们按他们的老路走,新时代又催着我们改变,夹在中间,太矛盾了。老一辈的经验或许没错,可时代在变,思维也该转转弯啊。
有人说零零后会是很好的父母,因为我们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父母。其实我们哪想过改变世界,大多时候都知道自己不过是普通人,只想安安稳稳过一生。到了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我们心里有数,可为什么总有人要给我们定规则?我们没改变时代,可为什么连单纯做自己、有情绪的权利都要被质疑?
嘴上说着“不想上班了,好累”,第二天还是会准时出现在工位上,把该做的事做好。再大的时代洪流里,我们也只是渺小的一份子,不过是想在这庞大的社会里,找到一个能安放自己的角落,让那颗无处可依的心,能稍微踏实一点罢了。
或许这种“矛盾”本身,就是我们这代人独特的印记。就像现在写这些的时候,笔尖划过的不只是情绪,还有慢慢清晰的答案——不用急着活成别人定义的“成熟”,也不用困在过去的“自由”里。
偶尔在工位上发会儿呆,允许自己偷偷松口气;被外界声音烦扰时,就在本子上多写几句“我不喜欢这样”。那些没说出口的情绪,写下来就不算白熬;那些不得不做的妥协里,也藏着悄悄守护自己的坚持。
其实哪有什么标准答案,能在矛盾里慢慢找到和自己相处的节奏,就已经很好了。毕竟,我们要的从来不是完美,只是在庞大的世界里,能踏实做自己的那一点点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