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晚到现在,我的情绪像被轻轻拨弄的弦,有松有紧,也慢慢理出了些头绪。
昨晚聊到去云南旅游的事,心里瞬间松了口气,那种有了具体期待的感觉很舒服。后来忍不住点进他的空间看说说,我以为这份在意能让他察觉到我的委屈——可转头又犯了难:我的“想被看见”是单方面的期待,他到底能不能接收到这份委屈?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些问题突然冒出来,让我意识到,想往复合走,原来不只是等一个时机或事件,更多的是要先搞懂彼此,这条路比我想的更难。
尤其想到“和喜欢的人一起去云南”这个目标,既让我有了往前冲的动力,又会被“感情从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的现实戳中,忍不住难过。我本以为分享委屈和脆弱,能换来更多理解,可朋友点醒我,这种方式反而会给对方压力,让他想逃——这才惊觉,就算我已经认清自己有焦虑型依恋,也努力提升了自我认知,可骨子里那些核心的不安,还是会悄悄冒头。
今天和朋友深聊后,才算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他根据我这一个月的状态,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建议:一是坚持写情绪日记,把情绪捋清楚,才知道怎么应对;二是搭建自己的认知体系,时刻问自己“现在不安的是什么?是不是又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了?”——确实,这几天我好像又从内观自己,变成了盯着他的反应,必须赶紧拉回来,在实践里慢慢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先学会好好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另外,我也隐约觉得他可能是回避型人格,其实我挺怕和回避型相处的,知道那样会很累,可对他的感觉又实实在在存在。后来想通了,就算最后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我在这段过程里的成长。
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做好情绪管理。情绪这东西太“凶”了,不盯着它,很容易在冲动时做后悔的决定。我得沉下心,不浮躁,每天花时间内观自己、记录情绪,搞懂自己的情绪问题。其实我的理性逻辑一直在线,只要把情绪这块儿理顺了,就能在不确定的感情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