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你聊聊我最近的变化。以前总觉得未知的东西等同于危险,尤其是受和爸爸相关的课题影响,习惯用控制来寻求安全感。过去的课题总是解决一个又来一个,但这次不一样,它不仅是未知的,还让我直面了一个核心问题——我的分析能力。
我一直以为自己靠洞察力行事,后来才发现,我其实在靠分析能力抗拒所有“危险”。和人相处时,我会先用大脑反复“扫描”对方,确认绝对安全才肯接受。这种模式不仅伤害自己,把亲密关系变成了一场防备战,对身边人也是种隐形的伤害,比如前任。我曾想过信任他,可过度分析逼得太紧,而他最终也伤害了我的信任。我知道他或许会回头,但我们之间最缺的不是感情,是重建信任的勇气——真心交付太难了,但我能坦率说出这些困惑,本身就藏着一点愿意信任的可能,不是吗?
那天我和自己对话,才终于承认:“你太用力地分析别人,太想把一切抓在手里,太想按自己的剧本走。你以为这样能预防伤害,可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还会推开那些真心对你的人。”我告诉自己,要学会平静感受幸福,放下控制权,享受未知。
没想到昨天晚上,信任问题就又冒了出来,而今天早上的小事,更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控制欲惯性”。我明明睡前调了6点和7点两个闹钟,却意外8点才醒——8点要上班,最后迟到了十多分钟。那一刻,那个“保安队长的我”立刻警觉起来,拉高防备,焦虑也跟着涌上来,甚至会担心今天会不会因此出更多岔子。
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三个“我”:独处的我,喜欢一个人读书,这是能给我充电的能量场;社交的我,就是现在和你聊天的样子,还算平衡;最失衡的就是“保安队长的我”,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立刻全副武装,不许任何人靠近。可这份防备,不仅推开了别人,也困住了独处的我,让我错失了很多可能。
不过现在和你说完这些,我反而想通了一些:我已经有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以前每次都做得很好,没必要因为一点小失控就慌。从害怕失控到享受失控,或许没那么难——就像今天的迟到,说不定是上天给的小惊喜。我不用事事都抓在手里,稍微放开一点,反而能接住更多意外的美好。
我想对自己说:不用特意拉高防备,拒绝所有未知。害怕失控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把它变成享受。独处的我、社交的我、“保安队长”的我,我们是一个团队,过去靠分析能力走了很多路,现在也能一起放下防备。以后就做自己就好,我已经拥有了主体性,拉近同事关系、感受人情温暖,这些都在慢慢变好。就算有失控,也不用怕,我们一起面对,一起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