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十七日晴
本书标签: 校园 

启明的风

十七日晴

三月的风,带着初春特有的、尚未褪尽的寒意,从启明中学敞开的窗缝里钻进来,像顽皮又冰凉的手指,撩拨着少年们的发梢和衣领。它掠过教学楼前修剪整齐的草坪,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撞在蒙尘的玻璃窗上,发出轻微的“啪嗒”声。

高二物化地班的教室里,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斜斜地投射进来,在磨砂水磨石地面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光影。空气里混杂着粉笔灰的微尘、书本的油墨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实验室里带出来的化学试剂的气息。一种混合着倦怠、期待和隐隐压力的氛围,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整个空间。

安陌缩在靠窗最后一排的角落,几乎要把自己嵌进墙壁的阴影里。他低着头,黑圆框眼镜滑到了鼻尖,镜片后的目光低垂,专注地盯着摊开在课桌上的速写本。铅笔尖在粗糙的纸页上轻轻滑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本子上是未完成的铅笔稿:窗外那棵老槐树虬结的枝干,一只麻雀停驻的剪影,羽毛的细节尚未勾勒。阳光透过玻璃,在他握着铅笔的指关节上投下一小块模糊的光斑,那手指纤细,骨节分明,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喜欢这种时刻,周遭的喧嚣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只剩下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响,以及窗外偶尔掠过的风声。这是他为自己构筑的、短暂的安全岛。

前排传来翻书的沙沙声,规律得像钟表的滴答。顾屿坐得笔直,背脊挺直如标尺,银丝半框眼镜的金属边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点。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专注,牢牢锁定在摊开的物理竞赛题集上。他的笔尖在纸上划动,动作精准、利落,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推导都仿佛经过严密的计算,不容一丝差错。那专注的姿态,像一座精密仪器在稳定运行,将周围的一切杂音——窃窃私语、椅子挪动、窗外的风声——都有效地屏蔽在外。安陌的笔尖无意识地在速写本角落点了点,留下一个极其简练、棱角分明的几何轮廓——冷静,锐利,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秩序感。

“噗嗤——哈哈哈!真的假的?然后呢然后呢?”

一阵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角落的寂静。夏晓阳正转过身,双麻花辫随着她前仰后合的动作活泼地甩动,在阳光下跳跃着乌黑的光泽。她的眼睛弯成了月牙,亮得惊人,仿佛盛满了揉碎的星光,正手舞足蹈地和前桌的女生分享着什么趣事。她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奇异的感染力,像一束温暖的光,瞬间点亮了周围一小片区域,让旁边几个原本埋头写作业的同学也忍不住抬起头,跟着露出了笑容。她像一颗自带引力的小太阳,不经意间就将周遭的阴霾驱散。安陌笔尖顿了顿,在她飞扬的发梢旁,轻轻画了一个小小的、线条流畅的简笔太阳符号,笔触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

教室门被推开,带进一股更凉的穿堂风,吹得前排几张试卷哗啦作响。姜临走了进来。他穿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羊绒混纺外套,没系扣子,随意地敞开着,露出里面熨帖得一丝不苟的白衬衫。三七分的头发打理得随意却恰到好处,几缕发丝慵懒地垂在额前。嘴角噙着一抹惯常的、仿佛掌控一切的笑意,从容不迫。几个原本在低声聊天的同学立刻像被磁石吸引般围了上去,带着热络的招呼声:“姜少,下午好啊!”“听说新开的那家俱乐部不错?”姜临笑着回应,声音不高,带着一种天生的从容和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既不会显得疏离,又保持着无形的界限。安陌迅速低下头,笔尖在纸上无意义地划动着,留下杂乱的线条。那种光芒……太耀眼了,带着一种他无法企及的从容和优越感。他偷偷抬眼,目光越过人群的缝隙,小心翼翼地投向那个焦点中心,却正好撞上姜临似乎无意间瞥过来的视线。那目光深邃,带着一丝探究,又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扫过。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安陌慌忙把脸埋得更低,耳根不受控制地悄悄发热,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被当场抓包。

后门“吱呀”一声,带着更深的凉意被推开。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教室里原本低低的嗡嗡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骤然掐断,瞬间陷入一种奇异的安静。连夏晓阳都停下了话头,好奇地转过头去,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纯粹的探究。

新同学很高,身形挺拔,像一株峭壁上的青松。深蓝色的短发利落干净,后颈处留长的部分自然地垂落,形成一个小巧的狼尾。几缕醒目的银白挑染从额角垂落,在午后有些稀薄、却依旧明亮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她穿着合身的校服外套,拉链随意地拉到胸口,露出里面简洁的黑色圆领T恤。她的眼神很平静,像结了冰的深潭,没什么情绪地扫过整个教室,目光所及之处,带着一种近乎审视的锐利。嘴角没什么笑意,甚至微微抿着,唇线绷直,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和冷硬。她双手随意地插在校服裤兜里,站姿却异常挺拔,像一棵深深扎根的松树,沉稳而充满力量感。

班主任老张跟在后面,清了清嗓子,声音在突然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同学们,安静一下。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沈铮。沈铮同学从今天起正式加入我们物化地班,大家欢迎。”

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带着明显的迟疑、好奇,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那个新来的身影上。

“沈铮。”她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金属刮擦般的冷冽质感,没有起伏,没有温度,“请多指教。”说完,微微颔首,动作干脆利落,算是打过招呼。没有多余的表情,没有客套的话语,简洁得近乎冷漠。

老张似乎也习惯了她的风格,脸上没什么异样,指了指后排靠后门的一个空位:“沈铮,你先坐那边吧。”

沈铮没再多言,拎着一个看起来有些磨损、边角泛白的黑色双肩包,径直走向那个空位。她的脚步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不疾不徐,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安陌感觉那道锐利的目光似乎在自己身上短暂地停留了一瞬,像冰冷的刀锋轻轻掠过皮肤,带着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让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他悄悄用余光看到,前排的顾屿推了推他的银丝半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静地追随着新同学的身影,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像是在分析一个突然闯入的、难以预测的变量。斜前方的夏晓阳则毫不掩饰地睁大了眼睛,亮晶晶的眸子里充满了纯粹的好奇和探究,甚至带着点兴奋的光芒。姜临原本懒洋洋转着的笔停了下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杆,嘴角那抹玩味的弧度加深了,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和兴味。程骁更是直接扭过头,大大咧咧地看向沈铮,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新鲜事物。

沈铮拉开椅子坐下,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她没看任何人,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只是从包里拿出一个磨损严重、边缘有些开裂的皮革手环,动作熟练地套在右手腕上,然后掏出一本厚厚的、书脊都有些起毛的《高等数学习题集》摊开在桌上。阳光透过窗户,在她深蓝色的发丝和银白的挑染上跳跃,勾勒出冷硬的轮廓,却融化不了她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冷硬气场。她像一块突然投入平静湖面的玄冰,瞬间冻结了周围的空气,激起了无声却强烈的涟漪。

老张走到讲台前,拿起板擦敲了敲黑板,发出“咚咚”的闷响:“好了,新同学也认识了。下面说个正事。”他环视一周,目光在几个重点学生身上停留片刻,“学校下个月初要举办‘物化地跨学科创新实验周’,要求4-6人组队,设计并完成一个融合物理、化学、地理三科知识的创新项目,最后要进行展示和评比。这关系到本学期的实践学分,也可能有省级相关竞赛的推荐名额,大家务必认真对待。自由组队,名单下周一放学前报给我。”

话音刚落,教室里“嗡”地一声,像被点燃的炸药桶,瞬间炸开了锅!讨论声、招呼声、桌椅挪动摩擦地面的刺耳声、兴奋的喊叫声、焦虑的询问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瞬间淹没了刚才的寂静。空气仿佛都变得灼热起来。

夏晓阳立刻转过身,眼睛亮得像探照灯,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晕,开始和周围的人热烈讨论起来,双手比划着,语速飞快。顾屿面无表情地合上竞赛题集,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封面印着复杂坐标系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拿起一支极细的绘图笔,开始在上面快速而工整地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极细微的“嘶嘶”声,大概是在冷静地评估组队策略、人员搭配和项目方向。姜临瞬间被几个同学热情地围住,脸上带着那抹标志性的、游刃有余的笑容,似乎在回应着什么,偶尔点头,姿态从容。程骁也立刻凑到几个身材健硕的体育生朋友那边,拍着胸脯,嗓门洪亮地说着什么,脸上是自信满满的笑容。

安陌看着周围瞬间沸腾起来的人群,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紧,又闷又痛。组队……这两个字像魔咒一样,瞬间将他拉回无数次尴尬、无助、被遗忘的回忆里。那种无处可去的恐慌感,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他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的速写本,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指尖冰凉。目光慌乱地扫过——夏晓阳正被几个同学热情地围着,七嘴八舌;顾屿身边也很快聚拢了人,低声讨论着什么;姜临更是焦点中的焦点,身边围满了人;程骁和朋友们说得热火朝天,笑声爽朗;连新来的沈铮,虽然冷着脸,独自坐在角落翻着那本厚厚的习题集,但似乎也有几道目光在她身上好奇地打转……

他感觉自己像一座孤岛,被喧嚣沸腾的海浪包围着、冲击着,随时可能被吞没。他张了张嘴,喉咙却干涩得像被砂纸磨过,发不出任何声音。最终,他默默地把脸转向窗外。玻璃窗上,映出他模糊的倒影,苍白,单薄,眼神里充满了茫然和无措。窗外,一片被风吹得有些灰蒙蒙的天空,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消失在高大的教学楼后面。新学期的第一场风暴,裹挟着名为“组队”的巨浪,已然降临。

十七日晴最新章节 下一章 孤岛与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