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凤驭千秋,情归故里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回忆篇(与温知许有关)

凤驭千秋,情归故里

温砚之教楚昭宁那年,楚昭宁刚满十一岁,温知许十岁,只比他小十一个月。两个半大的少年,一个沉稳得像块浸了水的青石,一个跳脱得像刚出笼的小雀,每日凑在温家那间摆满线装书的书房里,墨香里总掺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热闹,连廊外槐树上的麻雀都瞧得熟了,天天蹲在枝桠上听他们念书。

初夏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宣纸上织出金线,楚昭宁正跟着温砚之批注《春秋》,忽觉后颈一凉——温知许蘸了点清水的指尖刚从他衣领滑过。他猛地回头,正撞见对方缩着脖子偷笑,墨汁沾了点在鼻尖,像只偷喝了墨的小花猫。楚昭宁没说话,只伸手在砚台里蘸了点淡墨,趁温知许仰头笑时,飞快地在他脸颊上点了个小墨点。

“楚昭宁!”温知许气呼呼地去擦,却把墨点晕成了片浅灰,活像只长了花脸的小狐狸。他伸手去挠楚昭宁胳肢窝,两人在书桌底下扭成一团,椅子腿在青砖地上划出“吱呀”的响,惊得窗外槐树上的麻雀“扑棱”飞起,在檐下盘旋着“叽叽喳喳”叫,倒像在给他们加油。温砚之在案前轻咳一声,两人慌忙坐直,肩膀却还抵着肩膀,楚昭宁袖口沾了块墨,温知许辫子上的红头绳缠在了对方腕间,眼底的笑却藏不住,像被风吹起的涟漪。

温知许练不好悬腕,总爱趁先生转身时,偷偷把胳膊肘架在楚昭宁桌上。楚昭宁写着字,忽然感觉胳膊被撞了下,笔尖在“礼”字上拖出个长捺,活像条歪尾巴。他刚要瞪眼,温知许却献宝似的凑过来,手里捏着支竹笔:“我教你个好玩的,”他把竹笔在墨碟里搅了搅,在楚昭宁空着的纸角画了只张牙舞爪的小老虎,旁边还画了两只圆滚滚的麻雀,一只叼着墨锭,一只踩着毛笔,“你看,这是‘阿楚雀’和‘阿许雀’,在帮我们研墨呢!”

楚昭宁本想板脸,却见那麻雀翅膀画得像两片墨染的枫叶,忍不住“嗤”地笑出声。温知许眼睛亮了,凑得更近了些,呼吸扫过楚昭宁耳尖,像羽毛轻轻搔着:“你笑起来比板着脸好看。”话音刚落,自己先红了耳根,慌忙低下头去舔笔尖,却舔到了点墨,苦得直皱眉。楚昭宁憋着笑,从袖袋里摸出颗蜜饯递过去,指尖碰到对方嘴唇时,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墨香里忽然混进点甜丝丝的味道,檐下的麻雀又“啾啾”叫了两声,像是在打趣。

那日温砚之让对对子,出了“松间明月照”的上联。楚昭宁写下“石上清泉流”,温知许却盯着窗外发呆,忽然拍手道:“檐下雀儿闹!”见先生要点评,又急忙指着窗外:“真的有雀儿打架!那只胖的总欺负瘦的,像不像上次抢你点心的我?”楚昭宁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阳光里两只麻雀正扑腾着抢虫,翅膀拍得“簌簌”响,胖的那只果然霸道,把瘦雀啄得连连后退,倒真有几分温知许抢他桂花糕时的模样。

傍晚散学,夕阳把天边染成蜜色,温知许拽着楚昭宁的袖子蹲在廊下,手里捏着截沾了墨的芦苇杆:“我教你吹哨子,能把它们引下来。”楚昭宁捏着芦苇杆,学着他的样子撅起嘴,吹出来的声音却像破锣,惊得雀儿飞高了三尺。温知许笑得直不起腰,凑过来握住他的手调整角度,“要这样,舌尖抵着杆尖……”温热的气息拂过楚昭宁手背,他忽然觉得脸比日头还烫,连芦苇杆都捏出了汗。

不知怎的,哨音忽然变得清亮,胖麻雀竟真的扑棱棱飞下来,落在离他们半步远的石阶上,歪头瞅着温知许手里的蜜饯渣。“你看!它认亲呢!”温知许兴奋地晃着楚昭宁的胳膊,鼻尖的墨点蹭到对方衣袖上,像朵小小的墨花。楚昭宁望着他亮晶晶的眼睛,忽然觉得,这跳脱的小雀似的少年,比案头的砚台更让人移不开眼——就像此刻落在他肩头的夕阳,暖融融的,连带着檐下麻雀的啾鸣,都甜得像颗裹了蜜的梅子糖。

楚昭宁会来温家,是因楚家世代镇守边关,皇帝见他年幼却显露文气,特意下旨:“温先生学识通彻,更懂因材施教,让昭宁去学学经义,磨磨性子。”于是十一岁的他,便提着书箧走进了温家院门。

温砚之教他们时,从不用死记硬背。讲《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便带两人去集市,看鞋匠纳鞋底时如何凝神,听货郎算帐时如何机敏:“这便是生活里的学问。”教《诗经》“蒹葭苍苍”,又让他们去河边看晨露凝在苇叶上的样子,“文字要记在眼里,才入得了心。”楚昭宁起初拘谨,却渐渐被这种活泛的教法吸引,连握笔的手都少了几分紧绷。

温知许总爱趁先生讲得入神,往楚昭宁砚台里偷偷加半勺清水,看对方研墨时墨色变浅,就捂着嘴偷笑。楚昭宁发现了,也不恼,反手蘸了点浓墨,在他刚写好的“礼”字旁边画只歪头麻雀。两人在桌下用脚尖互踢,却在温砚之转身时立刻坐直,只是眼底的笑意藏不住,像被风吹动的苇叶,簌簌地晃。

上一章 回忆袭来(与陆承翊有关) 凤驭千秋,情归故里最新章节 下一章 回忆来袭(与傅云舟有关)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