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漫过景德镇古窑遗址的青砖时,韩砚清已经站在龙窑入口的导览台后。她指尖捏着半截清代窑工手绘的火照,宣纸上的窑火纹样洇着露水,像极了五百年前她为新窑开窑时画的祈福符。
案头的青瓷茶杯里,安魂香正顺着蒸腾的水汽袅袅升起,与远处传来的瓷片敲击声缠成一缕线。
韩砚清丁导,这批新到的拓片工具得再检查一遍。
她转身时,旗袍下摆扫过陈列架,架上的仿古瓷碗发出清脆的共鸣,像在回应她的话。丁程鑫正将掺着窑灰的颜料挤进水碟,指尖沾着的赭石色,与龙窑砖缝里沉淀了百年的窑火余烬别无二致。
丁程鑫贺峻霖昨晚调试的灵力检测仪,藏在拓印垫板里。
他压低声音,将一块刻着太阳纹的青石板推到她面前,
丁程鑫严浩翔说,这石板的共振频率,能刚好接住日光里的阳气。
韩砚清指尖抚过石板纹路,突然想起五百年前那个雪夜,他也是这样握着她的手,在素坯上刻下第一笔窑火纹——那时他说,器物的魂魄,都藏在与光相遇的纹路里。
游客陆续涌入时,宋亚轩的歌声从体验区飘来。他正教孩子们用松烟墨绘制瓷盘,唱的是改编过的《窑工谣》,每个转音都像窑火舔过瓷坯的弧度。
宋亚轩大家看这团墨
他指着孩子笔下晕开的墨团,
宋亚轩是不是很像龙窑里翻滚的火焰?其实啊,这是日光在瓷上留下的影子。
穿碎花裙的老太太突然捂住胸口,手里的拓片在风里抖得厉害——纸上的太阳纹,正渗出淡青色的水渍。
马嘉祺不知何时站在老太太身后,手里端着杯热茶。
马嘉祺阿姨试试这个
他把茶杯递过去,掌心的温度透过瓷杯传过去,
马嘉祺用龙窑井水沏的,老一辈窑工都说,喝了能定心神。
老太太接过茶杯的瞬间,韩砚清看见她瞳孔里的青纹正在消退,像被热茶烫化的冰。
“我家老头子以前就是烧窑的。”老太太摩挲着杯沿,釉色里映出她的白发,“他总说,烧窑得看日光,日出时开窑,能把光锁在瓷里,多少年都不会暗。”
韩砚清蹲下身,将一张拓印纸铺在青石板上:
韩砚清阿姨要不要试试?用日光拓下来的窑火纹,能安神呢。
正午的日光直射在龙窑顶端时,刘耀文扛着一箱新出土的瓷片冲进车间。
刘耀文张真源在这批瓷片里检出了安魂香成分,
他扯开密封袋,碎瓷片上的缠枝纹在阳光下舒展,
刘耀文和韩导你配的釉料成分一模一样!
韩砚清捏起一片残片,突然发现边缘的缺口,正与马嘉祺衬衫口袋里露出的半片严丝合缝。
他果然掏出另一片瓷片。两瓣残片拼在一起,完整的“守”字纹在日光下泛出金光,像被瞬间点燃的星火。
马嘉祺昨天在废弃窑工宿舍找到的,
马嘉祺的指尖划过纹路交汇处,那里刚好是他掌心旧疤的形状,
马嘉祺砖缝里嵌着本民国窑工的日记,说每批瓷器烧窑时,都要留一片带‘守’字纹的瓷片,算是给后人留个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