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马嘉祺:长夜同归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TNT时代少年团  守夜人   

戏台承魂

马嘉祺:长夜同归

苏州园林的戏台笼罩在暮霭里,张真源的指尖抚过雕花栏杆,木纹里渗出的凉意突然化作温热,某道刻痕在灯笼光下显出的弧度——与他话剧剧本里“祭魂词”的断句节奏完全吻合。

老陈的铜盒放在戏台中央,打开时飘出半张泛黄的戏单,墨迹洇开的“忠义”二字正慢慢清晰。“1943年的京剧武生。”他用镊子夹起戏单,边缘的焦痕里露出段密写的唱词,“在汪伪政权的庆功宴上,他把日军军火库位置编进了《挑滑车》的唱段,被灌了哑药后,硬是用身段在台上比完了最后一组方位手势。”戏单落地的轻响,恰好与宋亚轩试唱的《正气歌》过门重合。

宋亚轩突然摘下耳机。当他哼出那段新编的“祭魂调”时,戏台侧翼的阴影里浮出个穿靠旗的身影,嘴角渗出的血沫滴在青砖上,竟晕成朵墨梅——正是他谱曲时总卡壳的转音节点。“他在补全旋律的气口。”少年捏着谱纸的指节发白,发现那身影走位的台步,与贺峻霖标注的“园林水路分布图”分毫不差,而贺峻霖此刻正举着折扇,看似随意地指点着假山的走向。

戏台后传来锣鼓钗的碰撞声。个穿青布长衫的老者抱着套戏服站在侧幕,水袖上的金线已被虫蛀得斑驳。“我是他的鼓师。”老者抖开戏服里子,内衬的暗纹突然亮起,显出串戏台柱编号,“他总说,戏文能演忠奸,也能藏山河,就像守夜人心里的秤,轻重都得自己掂量。”他递过支断了弦的月琴,琴头刻的“勇”字缺了最后一笔,恰好能与张真源剧本上的墨点拼合。

张真源接过月琴的瞬间,戏台的自鸣钟突然停摆。武生影子突然将沾着油彩的手掌按在宋亚轩的谱纸上,掌纹里浮出串坐标——与严浩翔探测仪锁定的“执念之母”能量节点完全一致。“原来他把军火库位置藏进了唱腔转音。”宋亚轩突然想起上周录音时,调音台莫名跳出的频谱图,此刻才惊觉那是用板式节奏加密的指令,连起来正是“九曲桥第三亭”。

丁程鑫突然推开戏台后的暗门。门后堆着的刀枪把子在灯笼下泛着红光,其中柄长枪的枪缨缠法,竟与他“灵舞”里的收势手势完全吻合。“这线索比戏文还绕。”他刚要伸手去拿,影子突然踉跄着挡在兵器前,被枪尖划破的伤口在地面拖出的血痕凝成道结界,结界边缘泛着的金光与韩砚清惊蛰刀的灵力波动产生共鸣。

老者突然从戏服领口抽出张舞台谱。当他用断弦在“白虎位”标记处打勾时,整座园林的廊柱突然亮起蓝光,组成的图案让马嘉祺呼吸一紧——那是五百年前他与韩砚清在江南织造署布下的“声杀阵”图谱,当年抵御海盗内应时,正是靠这阵法让叛徒自曝身份。“他竟把明代的布防图绣成了戏服纹样。”他望着韩砚清握刀的手,那指节因常年用力而泛白,像万历年间那个雨夜,她攥着绣有阵图的帕子,在戏班后台等他接头时,也是这样藏着千钧之力。

“他被灌哑药那天还在吊嗓。”老者用断弦敲了敲月琴,余音里突然混进重叠的唱段——武生的哑音嘶吼与张真源的台词念白完美重合,连气口的顿挫都分毫不差,“他说等鬼子滚了,要教娃娃们学戏,不是为了成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哪出戏唱的是脊梁,哪句词说的是良心。”

张真源突然对着影子念起《挑滑车》的念白。当念到“恨不得荡平贼巢”时,武生影子突然挺直脊梁,血沫在地上拼出的枪尖轨迹,恰好与全息投影里的军火库地图重合。整座园林的水榭突然传来共鸣,每道回廊的回声都化作灵力波动,与贺峻霖传来的“执念之母借戏曲怨念扩散”警报形成共振。“他在帮我们定位怨念聚点。”张真源摸出剧本时,封面上的九出戏目,已有七出被朱砂点红。

收队时,张真源将断弦嵌进月琴,发现共振频率正好是《夜奔》的鼓点。马嘉祺替韩砚清拂去肩头的木屑,指尖擦过她虎口的刀茧——那是五百年握刀留下的印记。戏台的灯笼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屏风上,像极了当年在织造署,他扮成富商、她扮成戏班班主接头时的剪影,那时她水袖里藏着的阵图,就像此刻她眼底藏着的千言万语。

“你当年总嫌我看戏太入迷。”马嘉祺的声音混着远处的评弹声,“有次你扮成青衣在台上唱《刺虎》,我在台下用茶盏打暗号,你甩水袖的弧度差点被汉奸看出破绽。”韩砚清望着老者抱着戏服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刚才武生影子最后看她的眼神,像极了1945年那个清晨,她在戏台后台见到这位武生时,他紧攥的戏服里裹着的半块玉佩——正是她当年送他的那块刻着“忠”字的白玉。

回程的船上,张真源突然指着平板:“老陈发来电报,说苏州档案馆有份1943年的戏班名册,《挑滑车》的武生栏写着‘砚清’。”船窗外的廊桥灯影在韩砚清脸上明明灭灭,她翻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新添的名字旁多了串用指甲刻的音符,拼起来正是“等你同台”。

船刚驶离园林范围,严浩翔的探测仪突然发出蜂鸣。“执念之母在吸收戏曲怨念!”他快速校准参数,屏幕上的红点正顺着水路蔓延,“它借《精忠记》的悲愤、《桃花扇》的哀婉壮大——每个戏种都是它的分身!”韩砚清突然按住马嘉祺按向星盘的手,指腹擦过他掌心的旧伤:“这次我去水路,你守陆路。”船舱倒影里,宋亚轩正对着谱纸练唱,张真源的月琴突然自行弹出《正气歌》的前奏,与远处传来的评弹声产生诡异的共鸣。夜色漫过桥面,灯笼在水面投下的光晕,像极了五百年间从未暗过的戏台烛火。

上一章 城砖铭志 马嘉祺:长夜同归最新章节 下一章 瓷火熔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