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曲小树渐渐适应了小镇的生活节奏。每天上班,下班,照顾母亲,处理各种琐事。虽然依旧忙碌和疲惫,但他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不再像刚回来时那样焦虑和绝望,脸上偶尔也会露出久违的笑容。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张桂花的陪伴。
张桂花就像个小精灵,总能给他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快乐。她会时不时地跑到他家院子里,给他带来一些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或者分享一些村里村外的趣闻轶事。她的话匣子一打开,就能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曲小树也渐渐习惯了她的存在。有时候下班回家早,他会主动去找她玩,或者带她去镇上的小卖部买些零食。他们一起爬过后山的山坡,采摘过酸甜的野果;一起去河边看夕阳,追逐过那些飞舞的萤火虫。在这些简单的相处中,曲小树感觉自己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放松,内心也多了一份久违的平静。
当然,他并没有完全沉溺在这种短暂的快乐中。照顾母亲的责任,工作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像三座大山,依然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透析的费用依旧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他在县城的工作虽然稳定,但薪水增长缓慢,难以完全覆盖母亲高昂的医药费。他不得不更加节俭,甚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接一些私活,用睡眠和休息时间来换取一点微薄的额外收入。
就在他感觉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打开门,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个陌生的信封。信封的样式很老旧,上面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寄件地址,只有一个收件人——“王秀兰(女儿)收”。
曲小树的心猛地一跳。这是谁寄来的?他拿起信封,掂量了一下,里面似乎有几张纸。他疑惑地看向母亲。
王秀兰正坐在沙发上,脸色有些苍白,看到他手里的信封,眼神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身体也微微颤抖了一下。
“妈,这是谁寄来的?”曲小树立刻问道。
王秀兰避开了他的目光,声音有些发颤:“我……我不知道……可能是以前……别人寄错了……”
曲小树看着母亲明显异常的反应,心里疑窦丛生。他拿起信封,走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封。
里面是几张折叠整齐的信纸,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依稀可以辨认。信的开头写着:“秀兰吾儿……”
曲小树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几乎停止了跳动。
秀兰吾儿!
这是父亲写给母亲的信!而且看这字迹和称呼,绝不是近期写的!
他颤抖着手,展开了信纸。
信的内容很长,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甚至有些笨拙的语言写成的。信的开头,父亲先是问候了母亲,言语间充满了愧疚和思念。然后,他讲述了自己离开的原因。并非像母亲和镇上流传的那样,是因为负心或者抛弃家庭,而是因为……他得了当时很难治愈的肺病,为了不拖累妻儿,才选择了默默离开,去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养病。
信中,父亲详细描述了自己离开后的生活。他辗转于几个城市,干过很多苦力活,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他一直瞒着家人自己的病情,直到最后实在支撑不住,才在一个小城市的医院里住了下来。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唯一的牵挂就是妻子和儿子。
他不敢联系他们,怕自己的病会传染给他们,更怕看到他们伤心失望的眼神。他只能把所有的思念和愧疚都写在信里,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辗转送到他们手中。他打听到镇上有一个外出打工的老乡,偶尔会回老家,便拜托他将这封信带回去。
信的最后,父亲恳求母亲的原谅,希望她能好好照顾自己和孩子,不要再记恨他。他还提到,自己在病退前,偷偷攒下了一笔钱,放在了邻省一个他曾经工作过的小镇的一个老朋友那里,希望母亲能在他去世后,去那里取出来,作为她和儿子未来的生活保障。
信的落款日期,是十二年前!
曲小树拿着信纸的手不停地颤抖。巨大的震惊和复杂的情绪冲击着他的大脑。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父亲……不是抛弃了他们?不是不负责任?而是……为了不拖累他们,才独自离开,隐瞒了病情,一个人在外地艰难地生活,直到去世?
这和他从小听到的,以及自己一直以来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严肃而沉默的脸庞;想起父亲偶尔给他讲题时专注的神情;想起父亲在他生病时,笨拙地照顾他的样子……那些被他刻意忽略的细节,此刻都变得清晰起来。
原来,父亲并非不爱他们。他的爱,隐藏在沉默和距离背后,以一种他当时无法理解的方式存在着。
他又想起了母亲。母亲这些年,一直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和内心的痛苦。她把所有的委屈和辛酸都咽进了肚子里,从未向他提起过父亲这封信的存在。她宁愿自己一个人扛起这个家,宁愿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也不愿意让他这个儿子分担一点点。
为什么?为什么母亲要瞒着他?为什么她宁愿自己承受这一切,也不愿意让他知道真相?
曲小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楚。他走出房间,看到母亲依然坐在沙发上,背对着门口,肩膀微微耸动着,像是在无声地哭泣。
“妈。”他轻轻地叫了一声。
王秀兰的身体猛地一颤,缓缓地转过身来。她的脸上布满了泪痕,眼神里充满了痛苦、愧疚和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小树……对不起……”她哽咽着,说不出完整的话。
曲小树走到她面前,蹲下身,轻轻握住她的手:“妈,您别这样。都过去了。”
“不……没有过去……”王秀兰摇着头,泪水流得更凶了,“我对不起你爸……我对不起你……”
“妈,您到底是怎么回事?”曲小树追问道,“这封信……您为什么从来没有跟我提过?”
王秀兰看着儿子困惑而痛苦的眼神,终于崩溃了。她断断续续地,把埋藏在心底十二年的秘密,和盘托出。
原来,当年父亲离开后不久,就托人给家里送来了这封信。信是请镇上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因为父亲的字实在太潦草了。信确实是提到了他的病情和那笔积蓄。
但是,那时的王秀兰,刚刚经历了丈夫突然离开的打击,整个人都处在崩溃的边缘。她把所有的怨恨和不解都归咎于丈夫的“无情”和“背叛”。这封信,在她看来,不过是父亲为了减轻自己内心愧疚而找的借口,是他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又一证明。她愤怒,伤心,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更让她心寒的是,那个受托送信的小学老师,是一个贪财之人。他看到信里提到父亲在外地留有积蓄,便起了歹心。他并没有把信直接交给王秀兰,而是私自扣留了下来。他假意告诉王秀兰,信已经寄走了,但杳无音信。同时,他却暗中打听着父亲所说的那个“老朋友”的消息,企图找到那笔钱,据为己有。
后来,那个老师因为其他经济问题被判刑入狱,那封信也下落不明。王秀兰得知消息后,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她彻底绝望了,认定父亲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甚至可能骗子的男人。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抚养儿子和维持生计上,把这份痛苦和怨恨深深埋藏在心底,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至于那笔所谓的“积蓄”,王秀兰也曾经想去邻省那个小镇寻找,但人生地不熟,又没有确切的地址,加上后来有了曲小树,生活更加艰难,寻找父亲遗物的念头也就被现实一次次地磨灭了。
“我一直以为……他是不要我们了……”王秀兰泣不成声,“我怕你知道了真相,会恨我……恨我没本事留住你爸……”
曲小树静静地听着,心里五味杂陈。他终于明白了母亲这么多年的艰辛和隐忍。她一个人默默承受了这么多,却从不让他分担。他把所有的苦难都扛在自己肩上,只为了让他能够安心读书,走出小镇。
他也明白了,自己对父亲的怨恨,是多么的无知和片面。父亲并非他想象中的那样不堪。那份迟到了十二年的信,揭开了一个被误解和谎言掩盖了太久的真相。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十二年的时光,足以改变很多事情。父亲早已不在人世,那个贪婪的老师也受到了惩罚。但这份迟来的真相,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尘封已久的大门,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过去。
他转过身,走到母亲身边,轻轻地拥抱了她一下。母亲的身体很瘦弱,微微颤抖着。
“妈,都过去了。”他低声说,“我不怪您,也不怪爸爸。我知道,你们都是爱我的。”
王秀兰在他怀里,哭得更厉害了,仿佛要把这十二年来积攒的所有委屈和痛苦都发泄出来。
那一晚,母子俩聊了很久。曲小树第一次听母亲详细地讲述了她这些年的艰辛和不易,也第一次向母亲敞开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压力。他们之间的隔阂,在坦诚的交流中,渐渐消融了。
关于父亲留下的那笔积蓄,虽然希望渺茫,但曲小树决定,等母亲的病情稳定一些,他就去那个邻省的小镇找找看。无论如何,他都想为母亲,也为自己,寻求一个答案,一个交代。
父亲的信,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过去的锁,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方向。虽然真相是苦涩的,但它也让曲小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母的爱,理解了生活的沉重和不易。他感觉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不再是那个只会被动承受生活重压的少年了。
他看着身边熟睡的母亲,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未来的路或许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已经不再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他有爱他的母亲,有淳朴善良的乡亲,还有那个像萤火虫一样,给他带来光亮和希望的女孩。他相信,只要有爱,有希望,再艰难的日子,也能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