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她的两个安
本书标签: 现代 

重归于好

她的两个安

那场如同飓风过境般的争吵,在张屿心上留下了深刻的沟壑,也暂时将她和余念安推向了情感冰河的两岸。冷战的日子,时间仿佛被冻结在寒冰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带着刺骨的煎熬。张屿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撕裂成了两半:一半依旧沉浸在为易久安骤然离世而掀起的滔天巨浪般的悲痛、迟来的顿悟和无尽的心疼愧疚之中;另一半则被余念安的误解、愤怒和摔门而去的背影所刺伤,为她们之间骤然出现的、深不见底的裂痕而痛苦万分。她蜷缩在自己内心荒芜的孤岛上,反复咀嚼着余念安那些尖锐的话语,也一遍遍更深入地梳理、审视着自己对易久安那份复杂而沉重的感情。

是的,易久安是她生命里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峰,是漆黑夜空中唯一指引过她的星辰,是教会她在绝望中感受温暖、在枷锁中向往自由的启蒙者。那份少女时期懵懂而炽热的倾慕,真挚纯粹,是她青春里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然而,那份感情,早已随着他温柔的“拒绝”和漫长时光的沉淀,从炽热的火焰冷却为深埋心底的、带着永恒遗憾和无限感激的余烬。它不再是爱恋的火焰,而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一份融入骨血的救赎力量。

而余念安……是她此刻真真切切爱着、想要紧紧抓住、共度余生的灵魂伴侣!她的阳光穿透了张屿过往的阴霾,她的勇敢点燃了张屿对抗世界的决心,她给予的理解、包容和毫无保留的爱意,早已如同血液般融入了张屿的四肢百骸,让她重新感受到生命的温度,拥有了真正去追寻那片“山海”的勇气和力量!余念安不是替代,她是崭新的、不可或缺的生命篇章!

想通了这一点,如同迷雾中终于点亮了灯塔。张屿不再沉溺于痛苦的拉扯,她主动拨通了余念安的电话。她们约在了学校湖边那棵最古老、枝叶如盖的榕树下。午后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余念安坐在长椅上,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眼睑下还有淡淡的青影,显然这几天也未曾安眠。

张屿在她身边坐下,没有急于触碰,只是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和青草气息的空气。她侧过头,目光平静却带着穿透一切的力量,直视着余念安有些红肿、刻意回避的眼睛。

“念安,”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投入湖心的石子,打破了凝固的空气,“对不起。那天我的反应……吓到你了,也……深深地伤害了你。” 她伸出手,试探地、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珍重,轻轻覆盖在余念安微凉、有些僵硬的手背上,“我知道,我的眼泪,我的痛苦,让你感到了不安,甚至……恐惧。”

余念安的手指在她掌心下微微蜷缩了一下,没有抽开,也没有回应,只是依旧低着头,肩膀紧绷着。

张屿没有退缩,她的声音更加清晰,带着一种剖白灵魂的坦诚和力量:“易久安对我而言,非常重要,重要到……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没有他,在那个我快要被黑暗吞噬的傍晚,把我捡回去,给我温暖,给我勇气,教会我相信这世上还有光……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我。他像一座灯塔,在我最迷航的时候,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我对他的感情,有感激,有敬重,也有……年少时那份懵懂而炽热的喜欢。但念安,”她加重了语气,手指微微用力,仿佛要将自己的心意烙印进对方的手心,“那都是过去式了。是封存在记忆深处、不会改变也无法重来的‘过去’。”

她停顿了一下,更紧地握住余念安的手,眼神变得无比炽热和专注,仿佛要将自己的灵魂也通过目光传递过去:

“而你,余念安,”她一字一顿,每个字都掷地有声,“你是我的现在!是我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带着温度的爱人!你更是我拼尽全力也想要抓住的未来!你不是任何人的替代品!你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存在!是你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心动,什么是灵魂的震颤,什么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深刻的爱!是你给了我打破过往沉重枷锁的勇气,让我有力量去追求我们共同向往的那片自由天空!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名字里也有个‘安’,而是因为你是余念安!是那个会霸道地吻我、会陪我哭陪我笑、会和我一起规划未来、是我想要共度一生、一起去看遍世间所有山海的唯一伴侣!”

张屿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泉水,带着不容置疑的真挚和穿透灵魂的力量,缓缓注入余念安冰封的心湖。她听着,一直低垂的眼睫终于剧烈地颤动起来,大颗大颗滚烫的泪珠毫无预兆地冲出眼眶,砸落在两人交叠的手上,也砸落在张屿的心上。

“傻瓜……”余念安哽咽着,终于抬起泪眼朦胧的脸,反手紧紧、紧紧地回握住了张屿的手,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的浮木,“是我太敏感了……太自私了……对不起……”她用力摇着头,泪水汹涌,“我只是……太害怕了……害怕失去你……害怕我拼尽全力给你的爱……比不上一个……在你记忆里完美无缺的幻影……”

“不会的,”张屿伸出另一只手,温柔却坚定地替她拭去脸颊上的泪水,声音带着磐石般的承诺,“我们永远不会失去彼此。你给我的爱,是真实的,是温暖的,是让我活过来的力量。易久安是恩人,是老师,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你,余念安,是我此生唯一的爱人,是我认定的归属。”

这次深刻的、直达灵魂的交心,不仅化解了因误解而生的坚冰,反而让她们的感情在淬炼后变得更加深厚、纯粹和坚固。她们都理解了对方心中那份沉重情感的分量,也看清了彼此在对方生命中无可替代的位置。她们决定,一起携手,去面对那段沉重的过往,去完成一场迟来的、郑重的告别。

假期结束前,张屿和余念安一同前往易久安长眠的陵园。那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之地,午后的阳光被高大的松柏枝叶切割成细碎的光斑,无声地洒落在排列整齐的墓碑上。空气里弥漫着青草、泥土和松针混合的、略带凉意的气息,肃穆而安宁。她们循着易母提供的方位,终于在一排青灰色的石碑中,找到了属于易久安的那一方。

墓碑被打理得很干净,没有杂草。照片镶嵌在黑色的大理石里,依旧是那张清俊温和的脸庞,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干净笑容,眼神仿佛穿透了时光,依旧带着淡淡的暖意,注视着来人。张屿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熟悉的酸楚瞬间涌上鼻尖。她们将精心挑选的一束洁白的雏菊轻轻放在墓碑前。雏菊小小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象征着纯洁、深藏的爱和……离别。

张屿蹲下身,手指带着微微的颤抖,轻轻拂过冰凉的墓碑表面,指尖触碰到照片边缘光滑的釉质。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一直凉到心底。眼泪无声地滑落,滴落在青灰色的石阶上,留下深色的印记。但她的眼神,却异常平静,带着一种历经风暴后的澄澈。

“久安,我来看你了。”她的声音很轻,如同耳语,却清晰地回荡在这片寂静的空间里,“对不起,这么晚……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她顿了顿,喉头哽咽了一下,随即扬起一个带着泪痕的微笑,那笑容里有悲伤,有释然,更有无尽的感激:

“谢谢你……谢谢你,在那个傍晚找到我,谢谢你给我的所有温暖、耐心和勇气。没有你,我可能永远都走不出那个黑暗的角落。我现在……真的很好。我遇到了念安,她很好,她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照亮了我现在的生活。我们……很相爱。”她侧头看向身边的余念安,眼神温柔而坚定,“我们会带着你那份对自由的向往,好好活下去,勇敢地、坚定地走下去。你放心吧,再也不用担心我了。”

余念安也蹲了下来,与张屿肩并肩,面对着墓碑上少年永恒的笑容。她的眼神同样郑重而清澈:“易久安,谢谢你。谢谢你,在那个张屿最需要光亮的时候,成为了她的灯塔,守护了她的希望。请你放心,”她伸手,紧紧握住了张屿的手,十指相扣,传递着力量和承诺,“我会好好爱她,用我的生命去珍惜她、照顾她、保护她。我会陪着她,一起去走你们都想走的路,去看你们都想看的山海。我们会努力,活成幸福的样子。”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并肩蹲在墓前,谁也没有再说话。微风穿过松林,发出低沉的呜咽,像是天地间无声的叹息。悲伤如同实质的薄雾,弥漫在她们周围,但并不压抑,反而带着一种完成仪式后的释然和力量。就在她们准备起身告别时,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一位穿着素色衣衫、面容憔悴却依旧能看出昔日温婉轮廓的中年妇人,提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布袋子,缓缓走了过来。她的目光落在墓碑前的花束和蹲着的两人身上,最终定格在张屿脸上,那双与易久安有几分相似的、带着深深疲惫的眼眸里,闪过一丝了然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是……小屿吧?”易母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她努力挤出一丝极其微弱的、带着悲伤底色的笑容,“好久……不见。来看安安了?”她的目光落在余念安身上,又落在她们紧握的双手上,没有惊讶,没有审视,只有一丝淡淡的、仿佛早已预料到的了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祝福意味的释然。

“阿姨……”张屿连忙站起身,有些无措,声音里充满了愧疚,“对不起……我……”

“傻孩子,不用说对不起。”易母轻轻摇头,打断了张屿的话。她的目光再次投向墓碑上儿子的照片,眼神里是无尽的哀思和温柔。“安安他……走的时候,很平静。”她缓缓说着,从那个陈旧的布袋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同样有些年头的、边角已经微微磨损的白色信封。信封保存得很好,但纸张已经微微泛黄,透露出时光流逝的痕迹。封面上没有署名,只写着一个日期——那个让张屿刻骨铭心的、初三毕业典礼后不久的日期。

易母将信封郑重地递到张屿面前:“这个……是安安临走前,反复叮嘱我,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亲手交给你的。”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目光却异常坚定,“他说……你值得知道全部的真相。也值得……拥有他最后的、最深的祝福。”

张屿的心跳骤然失序。她颤抖着伸出双手,如同接过一件稀世珍宝,小心翼翼地接过了那个承载着生命最后重量的信封。信封在手中仿佛有千钧之重,带着易久安残存的体温和他灵魂深处的低语。她深吸一口气,在余念安和易母沉静目光的注视下,指尖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小心翼翼地沿着封口边缘,一点一点地拆开。

里面是一张薄薄的信纸。清隽有力的字迹跃然纸上,笔锋间依稀可见少年特有的锐气,却又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因虚弱而导致的笔画不稳和轻微的颤抖。

她屏住呼吸,目光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一字一句地,缓慢而沉重地阅读下去:

> **张屿同学:**

>

>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大概已经启程,去了一个很远很远、需要独自旅行很久的地方了。请原谅我毕业那天,在那个夕阳很好的傍晚,对你说出的那句“不合适”。那是我在那样的境况下,所能想到的、对你伤害最小的告别方式。

>

> 我的身体,很抱歉地告诉你,它出了点很麻烦的问题。医生们用了一个很长的、听起来就很沉重的词(具体是什么,我想你不需要知道它的狰狞面目了),并且告诉我,这将是一场异常艰难、结局难料的“持久战”。我无法给你任何关于未来的承诺和期许,更不忍心、也没有资格自私地将你这样一个美好、鲜活、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女孩,绑在一个没有希望、只有痛苦和绝望的沉船之上。看着你被拖入无边的黑暗,那比病痛本身更让我无法承受。

>

> 你是个那么美好、那么勇敢的女孩。像一颗未经雕琢却注定闪耀的钻石。你的灵魂里燃烧着对自由的渴望,对山海的向往,那是生命最本真、最动人的光芒。不要让你原生家庭的牢笼,束缚住你渴望飞翔的翅膀!你生来就该属于高山之巅的清风,属于大海深处的蔚蓝,属于那片广阔无垠、任你翱翔的天空!请一定,要挣脱那些束缚,飞出去!飞得越高越好,越远越好!

>

> 所以,请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要幸福的活下去!要带着笑容,带着希望,勇敢地去打破那些加诸于你身上的枷锁!去飞向那片真正属于你的、自由辽阔的天空!去找到那个能与你灵魂共鸣、能与你并肩看遍世间所有壮丽风景、能让你安心停泊、感受到真正归属的港湾!

>

> 不要为我悲伤。我只是提前去探路了。或许在某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在你们仰望星空时,我就在某颗星星上,安静地、微笑着看着你们,为你们的幸福而由衷地祝福。

>

> 易久安

> X年X月X日 (于病榻)

信纸在张屿手中剧烈地颤抖着,簌簌作响。每一个字都像一把裹挟着千钧之力的重锤,狠狠地、毫不留情地敲打在她早已不堪重负的心上!没有缠绵悱恻的爱语,没有对病痛的抱怨,只有最纯粹、最深沉的祝福!最决绝、最温柔的守护!最恳切的、对自由的呼唤!原来,他至死都在为她着想!他推开她,是为了给她更广阔的天空!他独自承受炼狱般的痛苦,是为了让她免于目睹希望凋零的残酷!他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写下的,不是遗书,是放飞的祈愿!

“去飞向属于你的天空,找到属于你的归属!”——这句话像一道带着神谕般的光芒,带着易久安全部的灵魂力量,如同滚烫的烙印,深深地、永久地刻进了张屿的灵魂深处!

巨大的悲伤、迟来的理解、被赋予的如山岳般沉重的勇气……种种情感如同决堤的洪流,瞬间冲垮了她所有的防线!她再也控制不住,猛地转身,和一直默默陪伴在侧、同样泪流满面的余念安紧紧、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仿佛要将彼此揉进自己的骨血里!压抑已久的痛哭声终于冲破了喉咙,不再是压抑的呜咽,而是如同受伤野兽般的、释放所有积压痛苦的嚎啕!这眼泪,是祭奠逝去的星辰,是震撼于这份超越生死的守护,是接受这份沉甸甸的生命嘱托!

易母也在一旁默默垂泪,看着两个相拥痛哭的女孩,看着墓碑上儿子永恒的笑容,眼中是悲伤,是释然,更是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她的任务完成了。

不知过了多久,哭声渐渐平息,只剩下压抑的抽噎。张屿从余念安的怀抱中抬起头,泪眼朦胧却亮得惊人,如同被泪水洗刷过的星辰。她看向余念安,眼神是从未有过的坚定、明亮和充满力量,一字一句,如同誓言般宣告:

“念安!你听到了吗?!”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无比清晰有力,在寂静的墓园里回荡,“我们要一起!飞出去!飞得高高的!远远的!飞到我们的山海去!带着他的祝福!”

余念安用力地点头,泪水再次滑落,但脸上却绽放出一个带着泪光的、无比灿烂的笑容。她更紧地回握住张屿的手,十指相扣,传递着无言的决心和力量:

“嗯!一起!我们一定会的!带着他的那份,飞得更高更远!”

易久安的遗书,不再仅仅是沉重的告别和迟来的真相。它化为了一双无形的、却充满力量的翅膀!化为了一把斩断过往枷锁的利剑!化为了一面指引她们冲破一切世俗阻碍、无畏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猎猎作响的旗帜!它不再是终点,而是她们共同新生的、最强大的起点!

上一章 不明争吵,温柔的伏笔 她的两个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