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重楼:林澜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原创作品  大男主     

依旧

重楼:林澜

雾锁青川

第三章 初入合作社(续)

“第一天上班还顺利吗?没遇到什么麻烦吧?”苏清圆双手背在身后,脚尖轻轻点着地面,目光落在林砚之手里的保温桶上,带着几分期待。

林砚之笑着点头,眼角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很顺利,王社长很信任我,把包装设计和真空包装机租赁的事都交给我了。中午在合作社食堂吃了饭,虽然简单,但比我在省城吃的外卖香多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我设计的茶叶包装方案已经发给包装厂了,明天真空包装机也能送到,等后续农产品卖出去,我请你吃青川镇最好吃的那家红烧肉。”

苏清圆听到“请吃饭”三个字,脸颊微微泛红,连忙低下头,用指尖捻了捻连衣裙的衣角:“不用这么客气,你能顺利开展工作就好。”她抬起头,眼神亮晶晶的,“那你要是在工作上遇到什么需要帮忙的,比如需要了解青川镇农产品的特点,或者需要联系农户,都可以找我,我从小在镇上长大,熟得很。”

“好,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林砚之心里一暖,把保温桶盖好,“时候不早了,你早点回家吧,我也该回去了,明天还要早起接真空包装机。”

两人并肩往镇上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路上,偶尔有晚归的村民和他们打招呼,苏清圆都笑着回应,声音清脆。走到分岔路口时,林砚之停下脚步:“我往这边走,你到家记得给我发个消息。”

苏清圆点了点头,看着林砚之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才转身往家里走。回到家时,苏爷爷正在院子里晾晒草药,看到她回来,笑着问:“给砚之送汤去了?他反应怎么样?”

“他说汤很好喝,还说明天真空包装机就能送到,工作开展得很顺利。”苏清圆走到爷爷身边,帮忙把草药摊开,“爷爷,砚之哥哥好像很有能力,他说要给茶叶分级包装,还要用真空包装新鲜竹笋,这样就能卖更高的价格了。”

苏爷爷摸了摸胡子,眼里满是欣慰:“砚之这孩子,从小就聪明,有想法,只是之前在大城市待得太急了,现在回到青川镇,沉下心来做事,肯定能成。你呀,要是有空,多帮帮他,年轻人在镇上开展工作,难免会遇到不熟悉的地方。”

苏清圆心里一动,轻轻“嗯”了一声。

第二天一早,林砚之提前半小时来到合作社,刚打开办公室的门,就看到王社长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林同志,你来了,真空包装机租赁公司的人说九点到,我们去门口等吧。”王社长脸上带着期待,手里还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需要注意的事项。

九点整,一辆货车准时停在合作社门口,两个工人从车上搬下一台真空包装机,林砚之连忙上前帮忙,和工人一起把机器抬到加工车间。工人一边安装调试机器,一边给林砚之和合作社的工人讲解操作方法,林砚之听得很认真,还拿出笔记本记录重点,时不时提问,比如“真空包装前需要对竹笋进行怎样的预处理才能保证口感”“机器出现故障时该如何应急处理”。

调试好机器后,林砚之亲自上手操作,他按照工人教的方法,把焯水后沥干水分的竹笋放进保鲜袋,然后放进机器里,按下开关,机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很快就完成了真空包装。他拿起包装好的竹笋,仔细检查了一遍,没有漏气,包装也很平整,满意地点了点头。

“太好了,林同志,这机器真好用!”王社长拿起真空包装好的竹笋,激动地说,“你看这竹笋,包装好后看起来多新鲜,比晒干的强太多了!我这就去联系镇上的超市,让他们看看样品,争取尽快达成合作。”

王社长匆匆离开后,林砚之留在加工车间,给合作社的工人做示范,教他们如何正确操作真空包装机,还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贴在机器旁边,防止出现操作失误。忙到中午时,包装厂的人打来电话,说茶叶包装样品已经做好了,问他什么时候方便去取。

“我下午就过去取。”林砚之挂了电话,心里一阵激动,连忙给苏清圆发了条消息:“下午我去取茶叶包装样品,你要不要一起去?顺便帮我看看样品符不符合青川镇的特色。”

没过多久,苏清圆就回复了消息:“好呀,我下午正好休息,我们下午两点在镇口集合。”

下午两点,林砚之准时来到镇口,看到苏清圆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搭配一条牛仔裤,看起来比平时更显干练。“我们走吧,包装厂离这里不远,开车二十分钟就能到。”林砚之打开停在路边的电动车,这是他昨天从镇上的二手车行买的,方便在镇上出行。

苏清圆坐在电动车后座,双手轻轻抓住林砚之的衣角,感受到风从耳边吹过,带着草木的清香,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二十分钟后,两人来到包装厂,负责人把茶叶包装样品拿了出来,三个等级的包装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绿色的特级礼盒精致大气,白色的一级包装简洁大方,黄色的二级包装经济实惠。

苏清圆拿起特级礼盒,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山水画:“这画是青川镇的后山吧?画得真像,这样客户看到包装,就能联想到我们青川镇的生态环境,肯定会觉得茶叶很正宗。”她又拿起一级包装,“这个白色包装也很好,看起来干净,适合日常饮用。”

林砚之听着苏清圆的评价,心里更有底了,他对负责人说:“样品我们很满意,就按照这个标准生产,特级礼盒先做五百个,一级包装和二级包装各做一千个,什么时候能交货?”

“一周内保证交货。”负责人笑着说,“你们这个设计很有特色,肯定能受欢迎。”

离开包装厂后,林砚之骑着电动车,带着苏清圆在附近的乡村小路上转了转,路边的稻田里,稻穗已经开始泛黄,偶尔有农户在田里劳作,看到他们,都笑着打招呼。“你看,前面那片竹林就是我们合作社的竹笋种植基地,下个月就能采新的竹笋了。”林砚之指着不远处的竹林,眼里满是期待,“等真空包装机用熟练了,下个月新竹笋采下来,就能直接真空包装,卖到城里去。”

苏清圆顺着林砚之指的方向看去,竹林郁郁葱葱,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她笑着说:“那到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农户们肯定很高兴。”

回到镇上时,已经是傍晚,林砚之把苏清圆送到家门口,从电动车筐里拿出一个特级茶叶礼盒样品:“这个送给你和苏爷爷,算是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忙。”

苏清圆连忙摆手:“不用了,这是样品,你还要用它去谈合作呢。”

“我这里还有两个样品,这个你就收下吧,就当是我感谢苏爷爷之前的关心。”林砚之把礼盒塞到苏清圆手里,“我走了,明天见。”说完,他骑上电动车,很快就消失在巷口。

苏清圆看着手里的茶叶礼盒,心里暖暖的,转身走进家里,把礼盒递给爷爷:“这是砚之哥哥送的茶叶包装样品,他说感谢您之前的关心。”

苏爷爷打开礼盒,看到里面的茶叶包装,点了点头:“这包装设计得不错,既突出了青川镇的特色,又显得有档次,砚之这孩子,确实有想法。”

接下来的几天,林砚之忙得脚不沾地。他跟着王社长去镇上的几家超市谈合作,把真空包装的竹笋和茶叶样品拿给超市负责人看,详细介绍了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超市负责人对真空包装的竹笋很感兴趣,觉得新鲜、方便,而且青川镇的竹笋口碑好,肯定能卖得好,当即决定先订两百份真空包装竹笋和一百份特级茶叶。

订单谈成的那天,合作社的员工都很高兴,王社长特意在食堂加了几个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气氛热闹。“林同志,多亏了你,我们合作社终于有了新的销售渠道,等这批产品卖出去,我们就给社员们分红,让他们也高兴高兴。”王社长举起酒杯,敬了林砚之一杯。

“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林砚之站起身,和王社长碰了碰杯,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晚上回到家,林砚之把谈成订单的消息告诉了父母,陈慧兰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去厨房煮了几个鸡蛋,塞到林砚之手里:“你这段时间太累了,多补补。”林建国也难得多说了几句话,叮嘱他在工作上要注意和农户沟通,不要急功近利。

林砚之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鸡蛋,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很平静。他想起在省城的日子,每天加班到深夜,面对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虽然工资高,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踏实、满足。他忽然觉得,或许自己一直追求的东西,并不是在大城市里的功成名就,而是这种能实实在在做事,能为身边人带来帮助的生活。

几天后,包装厂把茶叶包装送了过来,林砚之组织合作社的员工给茶叶分级、包装,苏清圆也过来帮忙,她的动作很麻利,很快就掌握了包装的技巧。“砚之哥哥,你看我包得怎么样?”苏清圆拿起一个包装好的特级茶叶礼盒,递给林砚之看。

林砚之接过礼盒,仔细检查了一遍,笑着说:“包得很好,比合作社的老员工还熟练。”他顿了顿,看着苏清圆额头上的汗珠,从口袋里拿出纸巾,递给她,“累了吧?歇会儿,喝口水。”

苏清圆接过纸巾,擦了擦汗,心里有些发烫。她看着林砚之忙碌的身影,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袖子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胳膊,额头上也满是汗珠,但眼神却很专注,认真的样子格外吸引人。

就在这时,一个农户匆匆跑进仓库,手里拿着一把茶叶,脸色焦急:“林同志,王社长,你们快看看,我家的茶叶好像出问题了,颜色比平时暗,而且闻起来有点异味,这可怎么办啊?马上就要到采摘期了,要是卖不出去,我今年的收入就没着落了。”

林砚之和王社长连忙走过去,拿起茶叶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林砚之皱了皱眉:“这茶叶看起来像是受潮了,而且储存不当,可能是仓库通风不好,导致茶叶发霉了。”

农户一听“发霉”两个字,瞬间慌了神,眼眶都红了:“这可怎么办啊?我家就靠这几亩茶园过日子,要是茶叶卖不出去,我老婆的医药费都凑不齐了。”

王社长叹了口气,拍了拍农户的肩膀:“你别着急,我们想想办法。”他看向林砚之,眼神里带着期待,“林同志,你有什么办法吗?”

林砚之沉思片刻,心里有了一个想法:“我记得之前在省城接触过一个茶叶深加工项目,就是把受潮或者等级较低的茶叶加工成茶枕、茶皂,或者提取茶多酚,虽然利润不如直接卖茶叶高,但至少能减少损失,而且这些深加工产品在市场上也有需求。”

农户眼睛一亮,连忙抓住林砚之的手:“林同志,真的可以吗?那你能帮我联系一下吗?只要能把茶叶卖出去,少赚点也行。”

“你别着急,我先查一下相关的资料,联系一下之前认识的那个深加工厂家,看看他们能不能收购。”林砚之拿出手机,开始搜索茶叶深加工的相关信息,“你先把家里的茶叶都运到合作社来,我们先进行筛选,看看有多少能进行深加工,多少还能抢救一下,做成二级茶叶。”

农户连忙点头,感激地说:“谢谢林同志,谢谢你,你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苏清圆看着林砚之冷静地处理问题,心里满是敬佩。她走到林砚之身边,轻声说:“砚之哥哥,如果你需要帮忙整理茶叶,或者需要了解农户的茶园情况,我都可以帮你。”

林砚之抬起头,看着苏清圆真诚的眼神,笑着说:“好,那明天就麻烦你了。”

第二天一早,农户就把家里的茶叶运到了合作社,林砚之和苏清圆一起,带着合作社的员工对茶叶进行筛选,把还能饮用的茶叶挑出来,做成二级茶叶,把受潮严重、不能饮用的茶叶单独放好,准备联系深加工厂家。忙了一整天,终于把茶叶筛选完毕,林砚之也联系上了之前认识的深加工厂家,对方表示可以收购受潮的茶叶,价格虽然不高,但至少能让农户减少损失。

农户看着筛选好的茶叶,激动得热泪盈眶,非要拉着林砚之和苏清圆去家里吃饭,林砚之婉拒了:“不用这么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还是赶紧把能卖的茶叶运到合作社,我们尽快帮你包装好,发给超市。”

送走农户后,苏清圆看着林砚之,眼里满是敬佩:“砚之哥哥,你真厉害,不仅能想到办法帮农户解决问题,还这么有耐心,要是换做别人,可能早就不耐烦了。”

林砚之笑了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农户种茶不容易,一年的心血都在这上面,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而且我们合作社本来就是为农户服务的,让农户增收,才是我们的目标。”他看向苏清圆,“今天谢谢你帮忙,忙了一整天,肯定累了,我请你吃红烧肉吧,就去镇上那家最好吃的餐馆。”

苏清圆心里一喜,连忙点头:“好啊。”

两人来到餐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林砚之点了一份红烧肉,还点了几个苏清圆喜欢吃的素菜。等待上菜的时候,苏清圆看着窗外的街景,轻声说:“砚之哥哥,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生活很踏实?每天都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能帮到别人,这种感觉很好。”

林砚之点了点头,看着苏清圆的侧脸,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脸上,柔和得像一幅画。“是啊,以前在省城的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很虚,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现在才明白,能实实在在地做事,能为身边的人带来帮助,才是最有意义雾锁青川

第二章 碰壁

林砚之是在午后雨停时出门的。

青川镇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雨后的空气里满是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湿润的风拂过脸颊,带着几分凉意。他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两侧的老房子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上还挂着水珠,偶尔有几只麻雀落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他这次出门,是为了找工作。

回青川镇的前一天,他算了笔账——欠银行的贷款每月要还八千,还有朋友借给他的五万块应急钱,按他之前在省城的工资,尚且能勉强支撑,可现在没了工作,坐吃山空根本不是办法。父母年纪大了,母亲有高血压,父亲的腰常年不好,他不能再让他们为自己操心。

青川镇不大,像样的企业屈指可数。林砚之最先想到的是镇东头的家具厂,那是青川镇规模最大的工厂,听说效益不错,常年在招人。他沿着河边的小路往前走,远远就看到了家具厂的招牌,红色的铁皮字已经有些生锈,在阳光下泛着暗淡的光。

走进工厂大门,一股刺鼻的油漆味扑面而来。院子里堆着不少木材,几个工人正光着膀子干活,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滴在地上,很快就消失不见。林砚之深吸了一口气,走到办公楼前,敲了敲人事部的门。

“进来。”一个粗犷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林砚之推开门,看到一个穿着蓝色衬衫的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后,手里夹着一支烟,烟灰已经积了很长一截。男人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皱了皱眉:“你找谁?”

“您好,我叫林砚之,我是来应聘的。”林砚之递上简历,脸上带着礼貌的笑容。

男人接过简历,随意翻了翻,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省城重点大学毕业,还在大公司做过项目主管?怎么,放着好好的大城市不待,跑到我们这小地方来抢饭吃?”

林砚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还是耐着性子说:“我是青川镇人,想回来发展,为家乡做点贡献。”

“贡献?”男人嗤笑一声,把简历扔在桌上,“我们这家具厂,要的是会开机器、会打磨的技术工,不是你这种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敲电脑的‘高材生’。你会开数控机床吗?会给家具上漆吗?什么都不会,我们要你干什么?”

林砚之握紧了拳头,指尖泛白。他知道自己在工厂里确实没什么竞争力,可男人的话还是像一根针,扎得他心里难受。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能拿起简历,低声说了句“打扰了”,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走出家具厂,林砚之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有些迷茫。他在省城做了五年的项目管理,负责过几个上千万的项目,可到了这里,那些引以为傲的经历,竟然一文不值。

他想起母亲早上说的话,苏爷爷家开了家药店,或许可以去试试。虽然他学的不是医学专业,但他做过项目管理,或许可以帮忙打理药店的日常运营。抱着一丝希望,林砚之沿着青石板路往镇中心走。

苏爷爷的药店叫“济世堂”,就在镇中心的老街上,已经开了几十年,是青川镇人最信赖的药店。林砚之走到药店门口,看到木质的招牌上刻着“济世堂”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是苏爷爷亲手写的。

推开药店的门,一股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店里很安静,只有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候诊。苏爷爷坐在柜台后,戴着老花镜,正在给一个老人把脉,眉头微微皱着,神情专注。苏清圆则站在一旁,手里拿着纸笔,认真地记录着什么。

听到开门声,苏清圆抬起头,看到是林砚之,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砚之哥哥,你怎么来了?”

苏爷爷也抬起头,看到林砚之,笑着点了点头:“是砚之啊,快坐。”

林砚之走到柜台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苏爷爷,清圆,我是来……来问问你们药店要不要招人。”

苏爷爷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放下手里的脉枕,看着他说:“你想在我们药店工作?”

“嗯。”林砚之点了点头,“我知道我学的不是医学专业,但我在省城做过项目管理,会做数据分析,也会打理日常运营,或许可以帮你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苏爷爷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砚之啊,不是爷爷不帮你,我们这药店小,不需要专门的运营人员。而且药店不比其他地方,涉及到药品管理和诊疗,都需要专业的知识,你……”

苏爷爷的话没有说完,但林砚之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低下头,心里有些失落,喃喃地说:“我知道了,苏爷爷,打扰你们了。”

“砚之哥哥,你别灰心。”苏清圆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担忧,“青川镇虽然不大,但肯定有适合你的工作。对了,镇西头的农产品合作社好像在招管理人员,你可以去试试。”

林砚之眼睛亮了一下,他在省城做项目时,接触过不少农产品电商项目,对农产品的运营和销售还有些了解。他抬起头,看着苏清圆,感激地说:“真的吗?谢谢你,清圆。”

“不客气,”苏清圆笑了笑,“合作社的王社长是我爷爷的老朋友,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帮你打个招呼。”

“不用了,我自己去试试就好。”林砚之不想麻烦别人,哪怕是苏清圆。他告别了苏爷爷和苏清圆,转身走出了药店。

从药店出来,林砚之沿着老街往前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想起刚才苏清圆担忧的眼神,心里暖暖的。在他最落魄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帮他,这让他多了几分底气。

农产品合作社在镇西头的一片稻田旁,是一栋崭新的两层小楼,门口挂着“青川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牌子。林砚之走进合作社,看到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正在和几个农民模样的人说话,神情和蔼。

林砚之走上前,等他们说完话,才开口:“您好,我叫林砚之,我是来应聘的。”

男人转过身,看到林砚之,笑着伸出手:“你好,我是合作社的社长王建军。你是来应聘管理人员的?”

“是的。”林砚之握住他的手,“我在省城做过五年的项目管理,接触过农产品电商项目,对农产品的运营和销售有一定的了解。”

王建军点了点头,把他带到办公室,给了他一杯水:“我们合作社确实需要一个懂运营的人。现在我们合作社种了不少茶叶、竹笋、香菇,都是青川镇的特色农产品,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卖出去,网上的订单也很少,你有什么想法吗?”

林砚之眼前一亮,这正是他擅长的领域。他坐直身子,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析:“王社长,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打造品牌形象,设计统一的包装,突出青川镇的生态优势,让消费者知道我们的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第二,拓展销售渠道,除了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店,还可以和网红合作,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提高销量;第三,开展线下体验活动,邀请城里的游客来合作社参观、采摘,带

上一章 6 重楼:林澜最新章节 下一章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