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官兵的效率在查抄周府时展现得淋漓尽致。沉重的朱漆大门被贴上交叉的封条,往日里喧嚣奢华、代表着云山最高权势的宅邸,此刻只剩下兵丁沉重的脚步声、翻箱倒柜的碰撞声以及女眷压抑的哭泣和哀求。
默狸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官袍,在王捕头和一队州府兵丁的护卫下,亲自坐镇周府正厅。他面前的长案上,不断有书吏捧着厚厚的清单前来禀报。
“启禀大人!清点库房完毕!计有:”
“纹银八万四千七百两!成色上好!”
“黄金一千二百两!金锭、金叶、金饰若干!”
“上好白米三千七百石!杂粮五千余石!盐八百引!”
“各色绫罗绸缎、皮货、瓷器、珍玩字画…难以尽数,价值…恐不下数万两!”
“田契:水田三千二百亩,旱地五千八百亩,山林三处!”
“商铺契书:县城内铺面十七间,码头仓库三座,城外酒坊、染坊各一!”
“…”
冰冷的数字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默狸心头,也敲在那些被集中看管在偏院的周家核心成员和周永年本人惨白的脸上。这哪里是地方豪强?分明是盘踞在云山百姓骨血上吸食多年的巨蠹!周永年瘫软在地,眼神空洞,口中只剩下无意识的“完了…全完了…”的呓语。
默狸强压着翻腾的怒火,面色沉静如水。他迅速在心中盘算着这笔巨额财富的处置方案。州府通判大人(或佥事)在看过核心账本后,已明确表示,此案由州府接管,首犯押往省城候审,但查抄的浮财(金银、粮食、布匹等)可优先用于填补云山县亏空和抚恤地方,田产商铺则需造册上报,由朝廷最终裁定归属。
“王捕头!”默狸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卑职在!”王捕头抱拳,腰杆挺得笔直。他身上的捕快服已换成了崭新的号衣,眼神锐利,一扫之前的郁气。
“你亲自带人,协同州府书吏,做好清点封存!尤其是库银、粮食、布匹,一粒米,一匹布都不能少!”
“是!”
“另外,”默狸目光扫过偏院方向,“周家所有直系亲眷及核心管事、护院头目,一律押往州府大牢候审!其余仆役婢女,经甄别无辜者,发放遣散银,就地释放。”
命令有条不紊地下达。州府官员对默狸的干练和分寸感暗自点头。这位年轻的知县,手段狠辣,心思却缜密,前途不可限量。
接下来的几天,云山县衙成了风暴的中心。
默狸亲自坐镇:
填补亏空,抚恤死伤: 从查抄的库银中,划拨五千两,直接填补县衙账面上那触目惊心的亏空(包括前任知县“借”走的四百八十两)。剩余库银,一部分用于抚恤在剿匪和守卫县衙中死伤的衙役及其家属(死伤者抚恤丰厚,远超惯例),另一部分则用于补偿那些被周家迫害致死、致残的百姓家属。当沉甸甸的抚恤银和补偿银送到那些失去顶梁柱、饱受欺凌的家庭手中时,压抑多年的悲苦终于化作感激的泪水,无数人对着县衙方向叩头,高呼“青天大老爷”。
归还田产,稳定民心: 对于被周家巧取豪夺的田产,默狸根据诉状和初步核实,优先将部分易于划分的小块田地直接归还给原主(如那位失去儿子、孙子断腿的老农)。此举再次引爆了全城百姓的感激之情,“林青天”之名响彻大街小巷。
夯实根基,组建班底:
清算周家党羽:钱粮师爷周师爷作为首恶,证据确凿,被州府官兵直接锁拿。县衙内几个与周家勾结紧密、民愤极大的胥吏也被革职查办。
提拔心腹:王捕头因功勋卓著、忠诚可靠,被默狸正式举荐并任命为云山县尉,统领全县衙役及新组建的民壮队伍,并负责神机坊的护卫。小六子则被提拔为默狸的贴身书吏,协助处理文书和机要事宜。李四、赵五等可靠衙役也得到提拔,充实了县衙中下层力量。
启动“祥瑞”,播撒希望: 利用抄没的部分粮食(陈粮)和少量启动资金,默狸兑换了《红薯/土豆高产种植法及留种要点》(50点功业点)。他亲自挑选了十几个老实巴交、口碑好的老农,在县衙后园开辟一小块试验田。默狸将兑换来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手把手教他们如何选种、育苗、整地、栽插、施肥、管理。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土疙瘩”(土豆)和长长的藤蔓(红薯),老农们将信将疑,但在“青天大老爷”的威望下,还是认真记下每一个步骤。默狸承诺,只要种好了,收获的种子将优先分给他们扩大种植。
神机启航: 默狸从抄没的浮财中,单独划拨出五千两白银和大量铁料、木炭,作为“神机坊”的启动资金。地址选在了城外一处隐蔽的山坳,利用周家留下的一处废弃矿洞改造而成。赵大锤被任命为匠头,带着几个信得过的铁匠、木匠,秘密进驻,开始清理场地,搭建工棚,打造基础工具。
当最后一批州府官兵押解着周家核心人犯离开云山时,笼罩在县城上空多年的阴霾似乎被一扫而空。县衙库房不再是老鼠窝,而是堆满了应急的钱粮。百姓脸上不再是麻木和恐惧,而是带着一丝久违的希望和对知县老爷的由衷敬仰。默狸站在修缮一新的县衙大堂前,看着焕然一新的衙役队伍和门外熙攘却有序的街市,心中那块沉重的石头终于落地。
立足云山,根基初立! 但这仅仅是开始。1450点功业点(扣除50点后)如同宝藏,等待着开启更强大的力量。红薯苗在试验田里悄然吐绿,神机坊的炉火也在山坳中点燃,新的篇章,正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