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坊深处传来的那声轰鸣,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默狸心中激荡起前所未有的豪情与紧迫感。“云山一式”的成功,标志着跨时代力量的诞生,但若没有能完美驾驭它的人,再好的武器也只是冰冷的铁块。
云山深处,距离神机坊数里外的一处隐蔽山谷,被开辟为全新的训练场。这里三面环山,唯一的入口由王猛亲自挑选的精锐衙役日夜把守,布设了明哨暗卡。山谷内,夯实的校场、模拟的矮墙壕沟、以及一排排整齐的木制靶标,都已初具规模。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和一种肃杀的氛围。
默狸站在校场点将台(一个简易的木台)上,看着下方肃立的二十名青年。他们是王猛历时半月,从全县衙役、民壮以及知根知底的良家子弟中,经过层层筛选、反复考察其忠诚、胆识、体魄和基本纪律性后,最终确定的种子。他们平均年龄不过二十出头,眼神中带着对未来的迷茫,但更多的是被挑选出来的激动和对台上那位“林青天”的狂热崇拜。
“从今日起,”默狸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不再仅仅是衙役或民夫!你们是云山火枪队的第一批队员!你们手中即将掌握的,是足以改变战场格局、捍卫家园安宁的神兵利器!但利器在手,更需钢铁的意志、严明的纪律、和千锤百炼的技艺!告诉我,你们怕不怕苦?怕不怕死?!”
“不怕!”二十个年轻的声音汇聚成一声不算整齐却充满力量的呐喊,在山谷中回荡。
“好!”默狸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花费了100点功业点,兑换了《基础队列训练纲要》和《火器操作及保养要点》。海量的信息瞬间融入他的脑海,关于近代军队的队列操典、口令传递、步调协同、以及火绳枪从装填到击发、故障排除、日常保养的每一个细节,都变得无比清晰。
训练,从最枯燥也是最基础的队列开始。
“立正!”
“稍息!”
“向右看——齐!”
“向前——看!”
“齐步——走!”
在王猛(兼任火枪队统领)和默狸亲自监督下,这二十名青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折磨”。烈日下,一站就是半个时辰,汗水浸透号衣,蚊虫叮咬也不敢稍动。齐步走要求步伐一致,手臂摆动同高,稍有错乱,便是严厉的呵斥和重复练习。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 简单的动作,要做到二十人如一人,需要无数次的磨合与汗水。
起初,队伍歪歪扭扭,口令混乱。有人抱怨,有人偷懒。但默狸和王猛铁面无私。偷懒?加练!抱怨?围着校场跑十圈!王猛更是以身作则,与队员们同吃同训,他军旅出身的底子和一丝不苟的态度,迅速赢得了队员们的敬畏。默狸则时而严厉,时而鼓励,并亲自示范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强调纪律和协同对于火枪齐射的生死攸关性。
“记住!火枪不是刀剑,可以各自为战!你们的齐射,就是一片移动的铁墙!一个人乱了,整片墙就塌了!敌人冲到面前,你们就是待宰的羔羊!”默狸的训话如同重锤,敲打着每个人的心。
队列初具雏形后,真正的核心训练——火器操作开始了。
当赵大锤亲自带着几名护卫,小心翼翼地将二十支崭新的“云山一式”火绳枪和配套的药壶、通条、铅弹袋、引药罐分发到每个人手中时,队员们激动得双手都在颤抖。他们抚摸着冰冷光滑的枪管,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这是力量的象征!
然而,兴奋很快被繁复到令人发指的操作流程浇灭。
“听我口令!第一步:清膛!检查枪管是否通畅!”默狸站在队列前,亲自示范。
“第二步:倒火药!用量药勺,一平勺!多一分可能炸膛,少一分打不死人!”
“第三步:装铅弹!用通条压实!要实,但不能太死!通条抽出要顺畅!”
“第四步:倒引药!半勺!盖好火门盖!引药撒了,你的枪就是烧火棍!”
“第五步:装填火绳!点燃!夹好!”
“第六步:举枪!瞄准!三点一线!照门!准星!目标!屏住呼吸!”
“第七步:扣扳机!”
每一个步骤,默狸都分解得极其细致,反复强调要点和可能出现的致命错误。队员们一遍遍地重复,从生疏笨拙到渐渐熟练。装填速度从最初的令人绝望的五分钟以上,慢慢提升到三分钟、两分钟… 但这还远远不够!战场上,敌人不会给你两分钟时间慢慢装弹!
校场上,硝烟味开始成为常态。震耳欲聋的枪声起初吓得一些队员差点扔掉枪,但很快在严厉的训导下克服了恐惧。实弹射击训练是重中之重。从五十步固定靶开始,然后是八十步、一百步。脱靶是家常便饭,铅弹打在木靶边缘甚至脱靶的木屑横飞。默狸和王猛拿着鞭子(更多是威慑),在队列中穿梭,纠正每一个细微的瞄准姿势错误、装填动作变形。
“肩膀顶实!后坐力大!顶不实,下一枪你就得躺下!”
“手腕放松!那么僵硬干什么?又不是让你拿烧火棍捅人!”
“眼睛!眼睛盯住准星和照门!目标是模糊的!三点一线才是关键!”
“快!再快!装填慢了,倭寇的刀就砍到你脖子上了!”
训练异常艰苦。队员们的手被粗糙的枪托和通条磨出水泡,又被火药灼伤,肩膀上更是被后坐力撞得一片青紫。长时间保持瞄准姿势,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装填训练让手指僵硬麻木。夏日的烈日和火枪发射的热浪,让每个人都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但没有人退缩。丰厚的饷银(远超普通衙役)、一日三餐管饱且有肉(这在云山是莫大诱惑)、以及内心深处对“神兵”的敬畏和对知县大人知遇之恩的报答,支撑着他们咬牙坚持。更重要的是,当他们第一次看到二十支火枪同时瞄准、同时轰鸣、将百步外的木靶群打得碎屑横飞的壮观景象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属于他们的力量!
默狸更是将火枪的保养视为生命线。训练结束,无论多累,必须完成保养流程:清膛(用沾油的刷子反复清理枪管内的火药残渣)、擦拭枪身、检查火绳夹和扳机机构、给关键活动部件上油防锈。他亲自检查,不合格者,加练!他深知,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保养就是战斗力,就是保命符!
“你们的枪,就是你们的第二条命!枪在人在,枪亡人亡!保养不好,关键时刻卡壳哑火,害死的不止你自己,还有你身边的袍泽兄弟!”默狸的告诫如同烙印,刻在每个人心里。
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中,这支初生的火枪队悄然蜕变。黝黑的皮肤取代了最初的稚嫩,眼神变得锐利而沉稳,队列行进间步伐铿锵,动作整齐划一。装填速度稳定在一分半钟左右,百步固定靶的命中率达到了七成以上(以明代标准已是惊人)。更重要的是,一种属于精锐部队的纪律性、协同性和初步的杀气,在他们身上凝聚成形。
王猛看着这支由他亲手带出来的队伍,眼中充满了自豪。他单膝跪地,向默狸郑重请命:“大人!火枪队初成,请赐名号!愿为大人手中利剑,扫平一切魑魅魍魉!”
默狸看着校场上肃立的二十条汉子,看着他们手中在阳光下闪烁着幽冷光芒的“云山一式”,胸中豪气顿生。他朗声道:“从今日起,尔等便是我云山之‘磐石营’!如磐石般坚韧!如磐石般不可撼动!守护我云山百姓安宁!”
“磐石营!磐石营!磐石营!”二十个声音汇聚成山呼海啸,在山谷中久久回荡。这第一声集体的呐喊,如同雏鸟的初啼,虽显稚嫩,却已蕴含着未来震动天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