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健身房的梯度计划与镜前示范
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公司健身房,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长短不一的光影。尹书沅抱着记录板刚走到门口,就看到珉奎站在史密斯机前,手指搭在杠铃杆上,却没像往常一样立刻调整重量,反而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皱着眉,肩膀微微紧绷——那是一种明显的犹豫,和他平时在镜头前自信挺拔的模样截然不同。
她停下脚步,指尖在记录板上顿了顿。板上记着今天的健康随访重点:Hoshi的脚踝恢复进度、Vernon的颈椎放松训练,还有最下面一行用蓝笔标注的“珉奎:近期力量训练强度下降,需了解原因”。这是她连续观察三天得出的结论:前几天在练习室看到珉奎做深蹲时刻意放慢了动作,昨天路过健身房又发现他提前半小时结束了训练,而刚才经纪人私下和她提过,珉奎最近总说“担心动作没做好”,却不肯细说具体顾虑。
尹书沅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健身房里只有跑步机运转的轻微声响,还有珉奎指尖划过杠铃杆的细碎声音。她没立刻出声,而是站在靠墙的位置,看着镜子里的珉奎——他穿着黑色运动背心,手臂上的肌肉线条清晰流畅,这是常年坚持力量训练的成果,但此刻他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膝盖上,眼神里带着一丝她从未见过的不确定。
“珉奎xi?”直到珉奎第三次调整杠铃片又放回去时,尹书沅才轻声开口,手里的记录板自然地抱在胸前,“今天的训练计划是练下肢,对吗?”
珉奎猛地回头,看到她时愣了一下,随即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手从杠铃杆上放下来,指尖蹭了蹭运动裤的侧边:“尹医生?你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健康检查吗?”
“过来做随访,顺便看看大家的训练情况。”尹书沅走到他旁边,目光扫过史密斯机上的杠铃片——只有15公斤,比他平时的训练重量少了一半。“我看你刚才一直在调整重量,是觉得不舒服吗?”
她没有直接问“你为什么犹豫”,而是用“不舒服”作为切入点,给了他一个台阶。珉奎果然松了口气,却还是有些迟疑地低头看着自己的膝盖,声音放低了些:“也不是不舒服,就是……有点担心。”
“担心什么?”尹书沅顺势追问,同时拉过旁边的折叠椅坐下,把记录板放在腿上,拿出笔,姿态放松,像在和朋友聊天,而不是进行一场“健康问询”。
珉奎沉默了几秒,终于还是说了出来。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明显的顾虑:“前几天看圆佑哥练硬拉的时候,不小心拉伤了腰,休息了两天才好。我就想,我平时练的重量比他还大,如果也拉伤了,接下来的舞台排练肯定会受影响——你知道的,我们下个月要去参加音乐节,走位和舞蹈动作都需要体力,我不想因为自己的问题拖团队后腿。”
他的声音很坦诚,没有掩饰自己的担忧。尹书沅看着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珉奎时的场景:那时候他刚结束海外行程,因为长时间坐飞机导致腿部水肿,她给他做腿部按摩时,他还笑着说“医生nim不用太轻,我耐痛力很强”。而现在,这个总是把“我没事”挂在嘴边的大男孩,却因为担心影响团队,主动降低了训练强度——这大概就是偶像的责任感,习惯了把团队放在优先位置,连自己的身体顾虑都藏着掖着。
“我明白你的担心。”尹书沅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认真,“肌肉拉伤确实会影响训练和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减少重量’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科学训练’——既要保证力量储备,又要避免受伤,这需要一个合理的计划,而不是盲目降低强度。”
珉奎眼睛亮了亮,显然是被“科学训练”这几个字吸引了:“那……有什么办法吗?我之前也查过一些资料,说力量训练前要充分热身,但我总怕自己热身不到位,或者动作不标准。”
“所以我们需要定制一个‘强度梯度训练计划’。”尹书沅拿起记录板,翻到空白页,笔在纸上快速勾勒起来,“你之前的训练是‘固定重量+固定组数’,比如每次深蹲都是25公斤×5组,这样如果身体状态不好,很容易受伤。梯度计划的核心是‘循序渐进’,分三个阶段来调整强度,同时结合你的舞台需求,重点训练下肢和核心肌群——毕竟你们的舞台有很多跳跃和快速走位,这两个部位的力量很重要。”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出清晰的表格:
- 第一阶段(1-2周):低负重高次数。比如深蹲从15公斤开始,每组15次,共4组,重点是找到肌肉发力感,避免动作变形;
- 第二阶段(3-4周):中等负重中等次数。根据第一阶段的适应情况,逐渐将重量增加到20公斤,每组12次,共5组,同时加入核心稳定训练,比如平板支撑和侧平板;
- 第三阶段(5-6周):目标负重调整。如果前两个阶段没有出现不适,再将重量恢复到25公斤,但每组次数减少到10次,同时增加动作间的休息时间,保证每次动作都标准。
“这个计划的关键是‘观察身体反馈’。”尹书沅把记录板递给珉奎,指尖指着表格里的备注栏,“我会给你一个反馈表,每天训练后记录肌肉的感受——如果只是轻微酸痛,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刺痛或持续不适,就要立刻调整重量,甚至暂停训练。这样既能避免受伤,又能保证力量不会下降。”
珉奎接过记录板,认真地看着上面的表格和备注,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指着第一阶段的深蹲计划,抬头问:“那15公斤会不会太轻了?我怕练完没效果。”
“不会。”尹书沅笑着摇头,语气笃定,“低负重高次数的目的是‘激活肌肉’,让你的身体适应动作模式,找到正确的发力点。你之前有没有觉得,有时候练完深蹲,膝盖会有点酸?这可能是因为你在动作中过度依赖膝盖发力,而不是臀部和大腿后侧肌肉——第一阶段的训练,就是要纠正这个问题,让肌肉学会‘正确工作’,这样后续增加重量时,受伤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为了让他更直观地理解,尹书沅站起来,走到旁边的瑜伽垫上:“来,我示范一下正确的深蹲动作,你可以对着镜子看。”
她脱掉外套,只穿了里面的浅色长袖运动衫,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向外,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首先,吸气时臀部向后坐,像要坐在椅子上一样,膝盖跟着弯曲,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她一边说,一边缓慢下蹲,动作标准流畅,“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停顿一秒,感受臀部和大腿后侧的肌肉发力,然后呼气时慢慢站起来,回到起始位置。”
珉奎站在镜子前,跟着她的动作做了一遍。他下蹲时,尹书沅从侧面观察,发现他的膝盖果然有轻微超过脚尖的趋势,而且上半身有点前倾。“停一下。”她及时出声,走到他旁边,用手轻轻扶住他的腰部,“上半身再挺直一点,不要前倾,想象有一根绳子从头顶向上拉着你。还有膝盖,稍微向内收一点,跟着脚尖的方向走,不要向外撇。”
她的动作很轻,只是象征性地辅助,避免让他感到不适。珉奎按照她的指导调整了动作,再下蹲时,明显感觉到臀部肌肉的发力感。“好像……真的不一样了。”他站起来,有些惊讶地说,“刚才那样做,膝盖不酸了,反而觉得屁股在用力。”
“这就是正确的发力模式。”尹书沅笑着说,“很多人练深蹲会膝盖痛,不是因为重量太大,而是因为动作不标准,让膝盖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接下来的拉伸也很重要,训练后如果不及时拉伸,肌肉会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容易形成结节,增加拉伤风险。”
她又示范了几个针对下肢的拉伸动作:站姿小腿拉伸、坐姿大腿前侧拉伸、臀部拉伸,每个动作都详细讲解了要点,比如拉伸小腿时要保持后腿伸直,脚跟贴地;拉伸臀部时要感受到臀部有明显的牵拉感,同时保持上半身挺直。珉奎跟着她的动作一一练习,每做一个动作,尹书沅都会上前检查,纠正他的姿势细节,比如他拉伸臀部时身体容易倾斜,她就用手轻轻按住他的肩膀,帮他保持平衡。
健身房里的阳光渐渐西移,光影在地板上拉长。尹书沅看着珉奎认真练习拉伸的样子,忽然觉得,自己当初选择加入SEVENTEEN团队,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从最初对偶像行业的陌生,到现在能准确把握每个成员的健康顾虑,能为他们定制专属的健康计划,这个过程里,她不仅积累了临床经验,更感受到了一种“被需要”的价值——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而是像朋友一样,理解他们的顾虑,支持他们的梦想。
“好了,今天先练到这里。”尹书沅看了看时间,“你明天可以按照第一阶段的计划开始训练,训练前记得先做10分钟的动态热身,比如高抬腿、弓步走,让肌肉热起来。训练后把反馈表填好,明天我来收。”
珉奎接过她递来的反馈表,郑重地放进自己的运动包里,脸上的犹豫已经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明显的期待:“谢谢尹医生!我明天一定好好练,有不懂的地方再问你。”
“随时可以。”尹书沅点点头,收拾好记录板,准备离开。走到健身房门口时,她回头看了一眼——珉奎已经站在史密斯机前,调整好了15公斤的杠铃片,正按照她示范的动作,缓慢而标准地做起了深蹲。阳光落在他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影,镜子里的他,眼神专注而坚定,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犹豫。
尹书沅笑着转身,脚步轻快地走向练习室。她知道,这个梯度计划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她还要根据珉奎的反馈不断调整,还要帮其他有需要的成员制定计划。但她不觉得累,反而充满了动力——因为她知道,自己正在用专业的力量,守护着这些为梦想努力的人,让他们能在舞台上绽放光芒,也能在幕后安心地照顾好自己。
走到练习室门口时,她听到里面传来热闹的笑声,Hoshi正在带领大家练新的舞蹈动作,DK的歌声混在其中,格外清亮。尹书沅靠在门框上,看着里面充满活力的身影,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她拿出记录板,在“珉奎”那一行后面画了一个小小的对勾,然后在旁边写下:“梯度计划启动,状态良好,需持续跟进。”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记录板上,那行字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就像她和成员们之间,那份越来越深厚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