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浮城灯火里的初见
本书标签: 现代  言情 

第十三章 漫长的告别与未尽的余温

浮城灯火里的初见

苏晚白离开的那天,天空是灰蒙蒙的。她没带走太多东西,只装了个小小的行李箱,里面是几件换洗衣物,还有那本夹着初遇梧桐叶的速写本。

走之前,她去医院看了陆父。老人还在恢复期,意识不太清醒,只是握着她的手喃喃道:“晚晚……别走……知衍他……知错了……”

苏晚白的眼泪掉在老人手背上,她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爷爷,我只是去外地采风,会回来的。”

她没说再见,怕说了就真的再也不见。

坐上去往南方的火车时,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苏晚白看着熟悉的城市轮廓渐渐远去,心里像被掏空了一块,冷风呼呼地往里灌。手机里存着陆知衍的号码,她看了很久,终究还是按下了删除键。

有些告别,需要彻底一点。

南方的冬天潮湿而温暖,苏晚白在海边租了间小屋,窗外就是翻涌的浪花。她重新拿起画笔,画日出,画海浪,画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画里的色调明亮得晃眼,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梧桐叶的影子。

她很少想起陆知衍,只是在某个下雨的夜晚,听到隔壁传来《卡农》的旋律时,会突然愣住——那是他们第一次一起去听的音乐会曲目。她会起身给自己倒杯温水,看着水汽氤氲而上,直到模糊了视线。

陆知衍的日子过得像部慢镜头电影。他辞掉了工作,把巷口的老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保留了苏晚白工作室的原貌,连窗台上的多肉都按时浇水,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

他每周都会去医院陪陆父,老人清醒的时候总会问起苏晚白,他总是笑着说:“她在忙工作,过阵子就回来。”

陆母再来找他时,他只是平静地说:“妈,如果你还认我这个儿子,就别再提她了。”女人看着他眼底的死寂,张了张嘴,终究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这座城市,再也没回来过。

春天又来了,临江大道的梧桐枝繁叶茂。陆知衍偶尔会去那里走走,站在当年遇见苏晚白的路灯下,一站就是很久。有次他弯腰系鞋带,发现长椅底下藏着个小小的画框,里面是幅未完成的画——画的是他靠在树上看文件的侧影,阳光落在他发梢,像撒了把碎金。

画的右下角有个小小的签名:晚白。

陆知衍把画框带回家,挂在苏晚白曾经画画的位置。他终于明白,她从未真正离开,只是把影子留在了他能看到的每一个角落。

一年后,苏晚白在南方举办画展,主题是“海与岸”。开幕式上,她站在自己的画作前,接受着采访,从容而平静。有记者问她:“您的画里总有种淡淡的怀念,是在怀念某个地方吗?”

苏晚白看向窗外的大海,微笑着说:“是怀念一段时光。”

画展结束后,策展人递给她一个信封:“有位先生让我转交给您,说看完就明白了。”

信封里没有信,只有一张照片和一片梧桐叶。照片是陆知衍在巷口老槐树下拍的,他抱着那只三花猫,笑得温和,背景里她的工作室亮着灯,窗台上的多肉长势正好。梧桐叶是新的,边缘用银线包着,和他送的那片很像,只是叶尖没有珍珠,而是刻着两个小小的字:等你。

苏晚白的指尖抚过那两个字,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她想起离开那天,陆知衍站在画室门口的样子,想起他说“我们一起面对”时的坚定,想起他笨拙地给她包扎伤口的模样……原来那些被她刻意尘封的记忆,从未真正褪色。

当晚,苏晚白订了回北方的机票。

飞机落地时,已是深夜。她拖着行李箱走进熟悉的巷子,远远看见陆知衍家的灯还亮着。走到门口时,她犹豫了很久,终究还是抬手敲了敲门。

门开了,陆知衍站在门口,穿着她买的灰色居家服,头发有些乱,眼里满是惊讶,像在做梦。

“我……”苏晚白刚想开口,就被他紧紧抱住。

他的拥抱很紧,带着压抑了太久的思念和失而复得的颤抖:“晚晚……你回来了……”

“嗯。”苏晚白靠在他怀里,眼泪浸湿了他的衬衫,“我回来了。”

巷口的三花猫不知何时蹲在了脚边,轻轻蹭着她的裤腿,发出温柔的喵呜声。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两人身上,像一层薄薄的纱。

或许有些伤口永远无法完全愈合,有些裂痕会一直留在那里,但只要心里还有余温,只要还愿意为彼此勇敢一次,就能在漫长的告别后,重新找到拥抱的理由。

就像临江大道的梧桐,经历过落叶的萧瑟,总会等到下一个春天。而他们的故事,终于要写下新的篇章。

上一章 第十二章 裂痕的蔓延与无声的告别 浮城灯火里的初见最新章节 下一章 终章 叶落归尘,思念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