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幽冥引玉
本书标签: 现代 

心符、内景与判官意

幽冥引玉

警笛声远去,福记包子铺的封条在晨风中微微颤动,如同一个丑陋的伤疤,暂时掩盖了其下的脓疮。十字路口恢复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但空气中似乎总残留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紧绷感,以及艾草焚烧后清苦微呛的气息。

伊墨站在自家小院门口,目送潭晓月和灵梦婉的身影消失在巷口。灵梦婉边走还在边低头猛戳手机,显然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那辆白色无牌冷藏车和“净尘居士”的追查中。潭晓月则频频回头,眼中带着清晰的担忧,直到伊墨对她露出一个“放心”的、略显苍白的笑容,她才无奈地挥挥手,转身离去。

小院重归寂静。阳光暖融融地洒在青石板上,角落里几盆顽强的杂草舒展着叶片。但伊墨却感觉一股冰冷的寒意正从心底丝丝缕缕地渗出。腰间那枚“青冥玉”——或者说,“引魂珏”、“判官引”——安静地贴着皮肤,温润微凉,那个冰冷的“判”字仿佛一个沉默的烙印,提醒着她已悄然巨变的世界和不容退缩的责任。

她没有进屋,只是静静站在院中,等待着。

约莫一炷香后,一阵极轻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如同落叶拂过地面。伊墨转身,只见青玄道长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院门内,依旧是那身深灰色道袍,手持拂尘,面容清癯平静,仿佛与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

“小友,可准备好了?”道长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

伊墨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复杂情绪,眼神沉静而坚定:“准备好了。有劳道长。”

“随我来。”青玄道长微微颔首,并未多言,转身便走。他的步伐看似不快,但每一步都仿佛丈量过一般精准,衣袂飘动间,竟不带起多少尘埃。

伊墨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穿过梅墟古镇尚未完全苏醒的街巷,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道长的路线并非走向镇外显眼的道观,而是七拐八绕,最终来到古镇边缘,临河的一处极为僻静的角落。这里只有几间看起来早已荒废的老屋,墙皮剥落,蔓草丛生。

青玄道长在其中一扇毫不起眼的、漆皮斑驳的木门前停下。门上没有锁,只贴着一张颜色古旧、几乎与门板同色的褪色符纸,符文的朱砂已黯淡不清。道长伸出手指,指尖凝聚一点微不可见的清光,在符纸上某个特定轨迹轻轻划过。

“咔哒。”一声轻响,仿佛内部机括松开。道长推开木门,一股混合着淡淡檀香、陈旧书籍和干燥草药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一种尘封已久的宁静。

门内并非想象中的破败景象,而是一间极其简洁、古朴的静室。四壁是原色的木板墙,地上铺着干净的青灰色席子。房间中央只有一个低矮的蒲团,一方小小的紫檀木案几,案上放着一盏造型古雅的青铜油灯,灯焰如豆,散发着柔和稳定的光芒。除此之外,再无他物。静室没有窗户,光线全靠那盏油灯,却丝毫不觉气闷,反而有种奇异的、令人心神瞬间沉静下来的力量。

“此地乃贫道清修的一处静室,设有禁制,可隔绝外扰,内蕴一丝地脉灵气,适合筑基。”青玄道长示意伊墨进来,随后关上门。那扇普通的木门关上后,外界的声息仿佛瞬间被彻底隔绝,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

“筑基三日,时间紧迫,故只传你三法:‘守一’以定心神,‘内观’以明自身,‘存神’以引珏力。此三法乃道门根基,亦是驾驭‘判官引’之初步。切记,心不正则气紊,气紊则力散,力散则易为邪祟所乘。”道长神色肃然,盘膝坐在蒲团上,示意伊墨坐在对面。

伊墨依言坐下,挺直脊背,努力让自己纷乱的心绪平复下来。

“首日,‘守一’。”道长声音低沉而清晰,如同静室中的古钟余韵,“‘守一’者,守持心神于一念,外拒诸扰,内息杂虑。非是强压念头,而是如观流水,任其来去,不逐不拒,心自澄明。”

他开始传授口诀与呼吸法门,音节古拙,配合着特定的呼吸节奏——吸如抽丝,细、慢、匀、长;呼如吐云,缓、沉、净、透。要求意念专注于呼吸本身,感受气息在鼻腔、胸腔、丹田间的流转,将一切杂念慢慢沉淀。

伊墨依言尝试。起初,昨夜巷口的刀光、包子铺里骇人的发现、太爷沉重的身份、对未知的恐惧……各种念头如同沸腾的开水,不断冒出,冲击着她的专注。呼吸时常被打断,心神烦躁不安。

青玄道长并不催促,只是静静看着,偶尔出声提点:“勿强求,勿焦躁。念起是常,觉念即收。意守丹田,似守非守,似观非观。”

渐渐地,在道长平和而带有某种安定力量的声音引导下,在那盏稳定燃烧的青铜油灯光芒笼罩中,伊墨的呼吸开始变得绵长。她仿佛能“看”到那些纷乱的念头如同水中的气泡,升起,破灭,不再能轻易搅动她的心湖。一种奇异的宁静感,如同初春的溪水,缓缓浸润她的四肢百骸。腰间的玉佩,也似乎在这种宁静中,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清晰的温润共鸣。

不知过了多久,伊墨从这种近乎冥想的定静中缓缓回过神来,只觉得神清气明,连日的疲惫和紧绷感消散大半,感官却变得更加敏锐,静室内尘埃漂浮的轨迹都依稀可辨。

“很好。”青玄道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守一’初成,心神初定。次日,‘内观’。”

“‘内观’者,非以目视,而以心观。返照自身,洞察经络气血之流转,明辨五行阴阳之盈亏。唯有知己,方能御物。”道长并指如剑,指尖清光微闪,凌空虚点伊墨眉心、心口、丹田三处,“此为上、中、下三丹田,乃精气神汇聚之枢。意随我指,内观其形,感其气。”

一股温和的、带着引导意味的清凉气息随着道长的指尖注入,伊墨立刻感到三个丹田位置传来微弱的胀热感。她闭目凝神,努力将意念沉入体内,按照道长传授的方法,尝试去“观看”自身的气息流转。

这比“守一”更加艰难。初时一片混沌,黑暗中只有模糊的身体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那道引导气息的帮助下,她开始隐约“看”到——丝丝缕缕的、如同白色雾霭般的“气”,正在体内沿着某种复杂的路线缓缓流动,如同地下的暗流。但这些“气”流似乎有些紊乱,在某些地方(尤其是手臂昨日受伤处)略有阻滞。

而更奇特的是,当她意念扫过腰间玉佩时,她能“看”到一股更加凝练、更加纯粹的青白色气流,正从玉佩中缓缓溢出,如同溪流汇入大海般,融入她自身的“气”流之中,并引导着它们流向那三个丹田,尤其是下丹田处,渐渐汇聚成一个微小的、旋转的气旋。那个“判”字所在的位置,更是如同一个微型的能量源泉,不断散发着清凉而威严的气息。

“感知到‘引魂珏’之力了?”道长的声音适时响起,“此玉乃天地灵物,内含纯阳正气与一丝法则之力。你需以自身心神与之交融,以你之念,引其之力,而非被动承受。尝试引导一丝珏力,循任督二脉而行。”

伊墨尝试着,用意念去轻轻触碰、引导那青白色的气流。起初如同推动沉重的石磨,异常艰难。但她心志坚定,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心神高度集中。渐渐地,那丝气流开始响应她的召唤,如同温顺的丝线,随着她的意念,沿着身体中轴线缓缓向上,过丹田,穿心府,达眉心,再缓缓下行,完成一个循环。

每循环一次,她就感觉自身的气息更加顺畅一分,与玉佩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一分。那种感觉玄之又玄,仿佛手中握住了一把钥匙,虽然还不知能打开多少扇门,但已然拥有了开启的可能。

第三日,“存神”。

“‘存神’者,存想神明,凝聚意志。非是迷信仙佛,而是观想某种至正、至刚、至纯之意象,以此锤炼心神,凝聚力量,对抗外邪。”青玄道长神色无比郑重,“你身负‘判官引’,寻常存想之法已不适用。你需存想的,是‘判官’之意!”

“判官之意?”伊墨睁开眼,有些疑惑。

“非是地府阎罗殿前勾决生死的形象。”道长摇头,“而是取其‘明辨是非、洞察秋毫、秉公持正、斩邪除恶’之神髓!你需在心神之中,观想出一尊代表‘公正’与‘审判’的意念法相!以此法相,驾驭珏力,方能发挥其真正威力,而不被其反噬!”

道长开始详细讲解观想之法,如何凝聚意志,构建那尊虚无却又真实不虚的“意之神”。这比前两日更加抽象,更加考验心性和悟性。

伊墨闭目,沉入心神。她摒弃杂念,努力回忆太爷那双总是平静却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回忆王先生口中“阴阳判官”仲裁阴阳的描述,回忆自己面对邪恶时心中涌起的那股冰冷怒火和不容退避的决心。

她想象着,在自己的识海深处,在那片由“守一”带来的宁静和“内观”明晰的气感之上,一点点凝聚光芒,勾勒形态——那不是具体的人形,而是一种意象:一杆无形却无比沉重的秤,衡量着善恶;一双冰冷却无比锐利的眼睛,洞察着真伪;一道凛然却无比正大的意志,裁决着正邪!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微微发白。但每当她感到力竭时,腰间的玉佩总会及时传来一股温润而坚定的力量,支撑着她的观想,那尊模糊的“判官意念”也随之一点点清晰、凝实。

就在第三日黄昏,静室内青铜油灯的火焰似乎都静止了一瞬。

伊墨心神之中,那尊代表“公正审判”的意念法相骤然凝聚成形!虽然依旧模糊,却散发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气息!

与此同时,她腰间的玉佩无需触碰,自主地发出一声清越悠长的嗡鸣!嗡——!青白色的光芒骤然绽放,将整个静室映照得纤毫毕现!玉佩上那个“判”字更是光芒大放,笔画如同活过来的金线,流淌着冰冷而神圣的光辉!

一股前所未有的、庞大而精纯的力量,如同决堤的江河,瞬间涌入伊墨的体内!这股力量不再像之前那样需要她艰难引导,而是自然而然地与她心神中那尊“判官意念”融为一体,如臂指使!她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这股力量中蕴含着一种“辨别”与“裁决”的属性!

青玄道长猛地睁开眼,眼中爆发出难以掩饰的惊叹与欣慰:“好!好!好!三日筑基,竟能初凝‘判官意’,引动珏力共鸣!小友心性之坚,悟性之高,远超贫道预料!此乃大道可期之兆!”

伊墨缓缓睁开双眼。她的眼眸依旧清澈,但深处却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与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她感受着体内奔腾却又完全受控的力量,以及心神中那尊沉浮的、带来无比踏实感的“判官意念”。

她轻轻握住腰间的玉佩,光芒渐歇,但那股力量的连接却无比清晰地存在着。

三日修炼,脱胎换骨。

她站起身,对着青玄道长,深深一揖:“多谢道长授法之恩。”

道长拂尘轻摆,受了这一礼,神色凝重道:“法已初传,路方才始。切记,‘判官意’非是杀戮之意,而是守护之念,公正之心。力量愈强,责任愈重。邪教祭司绝不会善罢甘休,前路凶险,望你持心正道,善用此力。”

伊墨点头,目光穿过静室紧闭的门,仿佛已看到了那即将到来的、更加汹涌的暗流。

她已不再是那个仅凭本能和玉佩被动防御的少女。如今的她,初步掌握了引导“判官引”的力量,更在心中铸就了一杆衡量正邪的秤。

审判之刃,已然开锋。

上一章 符灰下的真相 幽冥引玉最新章节 下一章 初为走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