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景和望着朝堂的方向,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去。他知道,接下来在朝堂上的这场交锋,将是一场硬仗。王尚书老谋深算,必定不会轻易束手就擒。但他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无论如何,都要在这朝堂之上,揭露敌对家族的罪行,为晓晨讨回公道。
公堂危机暂时解除,黑衣人或死或逃,现场一片狼藉。血腥气还未消散,弥漫在空气中,令人作呕。慕容景和顾不上休息,也来不及处理身上的伤口,他迅速召集亲信,将从遗迹带出的线索以及公堂事件相关证据仔细整理。那些证据被他小心翼翼地包裹好,仿佛承载着晓晨的命运与他的决心。
此时,天边泛起鱼肚白,晨曦透过云层洒下微弱的光,映照着慕容景和坚毅的脸庞。他翻身上马,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响亮,一路朝着皇宫疾驰而去。
当慕容景和踏入朝堂时,官员们已陆续到齐。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压抑,众人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疑惑与猜测。楚元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目光扫过下方群臣。
慕容景和大步向前,站定后,拱手向楚元帝行礼,声音洪亮清晰:“陛下,臣有要事启奏。”楚元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慕容景和深吸一口气,开始慷慨激昂地陈述起来。
“陛下,近日发生的诸多事端,皆因敌对家族与许姨娘勾结而起。他们妄图陷害慕容晓晨姑娘,扰乱朝纲,实乃罪大恶极。”慕容景和言辞恳切,神情严肃,“许姨娘为一己私利,收受贿赂,企图将晓晨姑娘卖给赵老爷为妾。未能得逞后,又买通官府,诬陷晓晨姑娘,将其关押狱中。而敌对家族,则在背后推波助澜,妄图借此打压慕容家,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说到此处,慕容景和停顿片刻,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都被他的话所震惊。随后,他继续说道:“臣历经艰险,从一处遗迹中寻得关键线索,此遗迹与江湖神秘组织有关,而该组织又与敌对家族相互勾结。这些线索足以证明,他们的阴谋由来已久,且涉及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慕容景和一边说着,一边呈上从遗迹带出的古老书卷以及公堂事件中记录黑衣人身份、许姨娘与敌对家族往来书信等确凿证据。书卷微微泛黄,字迹虽有些模糊,但仍能清晰辨认其中内容。书信上的印章与签名,更是铁证如山。
王尚书站在一旁,脸色愈发难看。一开始,他还试图狡辩,冷哼一声道:“陛下,慕容景和所言,纯属无稽之谈。他不过是为了救那慕容晓晨,编造出这等谎言,妄图混淆视听。”
慕容景和目光如炬,直视王尚书,毫不退缩:“王尚书,你休要狡辩。这些证据,铁证如山,容不得你抵赖。你与敌对家族暗中勾结,妄图颠覆朝堂秩序,其心可诛。”
王尚书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但仍强装镇定:“哼,仅凭这些所谓的证据,就能定我罪吗?说不定是你伪造的呢。”
慕容景和冷笑一声:“王尚书,你若不信,大可以让陛下派人仔细查验。这些证据,皆是臣历经千辛万苦所得,绝无半点虚假。”
朝堂上的官员们,有的面露惊讶,有的则陷入沉思。支持慕容景和的官员纷纷站出来,附议道:“陛下,慕容景和所言有理,此事关系重大,还望陛下明察。”而那些与王尚书关系密切的官员,则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是好。
楚元帝眉头紧皱,仔细查看慕容景和呈上的证据。他的目光在书卷与书信上停留许久,神色愈发凝重。良久,他缓缓开口道:“王尚书,慕容景和所呈证据,你作何解释?”
王尚书心中慌乱,但仍心存侥幸,扑通一声跪下:“陛下,臣冤枉啊。这定是慕容景和的阴谋,他想借此打压臣,还望陛下明鉴。”
慕容景和再次说道:“陛下,公堂之上,黑衣人公然劫法场,意图救走敌对家族代表,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他们的罪行吗?此次事件,影响恶劣,若不加以严惩,朝堂威严何在?百姓又该如何看待我大楚王朝?”
楚元帝陷入了沉默,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若处理不当,朝堂必将陷入混乱。他的目光在慕容景和与王尚书之间来回扫视,心中权衡着利弊。
此时,朝堂外阳光渐渐明亮,金色的光辉洒在大殿之上,却未能驱散这凝重的气氛。慕容景和心中焦急,他深知晓晨还在狱中受苦,必须尽快让陛下做出裁决。
王尚书则在心中暗自盘算,试图寻找脱身之计。他想着,或许还有一些隐藏的势力可以动用,或许还有机会扭转局势。
皇帝面对慕容景和的指控与证据,会做出怎样的裁决?王尚书是否还有后手来扭转局势,摆脱困境?一切都悬而未决,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倍感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