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楚元帝身上。慕容景和微微抬头,眼中满是期待与坚定,他坚信真相必将大白。王尚书则低着头,心中忐忑不安,偷偷用余光观察着皇帝的神色。终于,楚元帝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王尚书,慕容景和所呈证据,你还有何话说?”
楚元帝的声音不大,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在朝堂上回荡。他仔细查看了慕容景和呈上的证据,每一个字,每一个印章,都如同一把重锤,敲击着他的内心。证据确凿,容不得王尚书狡辩。想到王尚书竟敢与敌对家族勾结,妄图扰乱朝纲,楚元帝不禁龙颜大怒。
“陛下,臣冤枉啊!这定是慕容景和蓄意陷害,他……他想借此打压微臣,以巩固自己在朝堂的地位!”王尚书虽吓得瘫倒在地,声音颤抖,但仍心存侥幸,期望能有转机,妄图做最后的挣扎。
慕容景和冷笑一声,向前踏出一步,义正言辞地说道:“王尚书,你还想狡辩?这些证据皆是微臣历经艰辛所得,每一项都真实可靠,足以证明你与敌对家族的勾结罪行。你妄图陷害慕容晓晨,扰乱公堂秩序,甚至买通江湖神秘组织,这一桩桩一件件,铁证如山,你还如何抵赖?”
朝堂上的官员们听闻,纷纷交头接耳。支持慕容景和的官员们,对王尚书的行径表示愤慨,纷纷站出来附议:“陛下,慕容景和所言句句属实,证据确凿,王尚书罪无可恕,还望陛下严惩!”
楚元帝眉头紧皱,目光如炬地盯着王尚书,心中权衡着利弊。朝堂之上,最忌讳官员结党营私,扰乱朝纲。王尚书此举,若不加以严惩,恐难服众,朝堂的稳定也将受到威胁。
“王尚书,你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为国效力,却做出这等勾结外敌、陷害忠良之事,实在是让朕失望透顶!”楚元帝怒喝道,声音中满是威严与愤怒。
王尚书吓得浑身发抖,不断磕头,额头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陛下,陛下饶命啊!臣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求陛下看在臣往日为朝廷效力的份上,从轻发落啊!”
慕容景和再次进言:“陛下,王尚书罪行累累,若不加以严惩,朝堂威严何在?国法何在?还望陛下明察,以正朝纲!”
楚元帝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道:“王尚书,朕念你曾为朝廷立下些许功劳,暂不将你问斩。但你勾结敌对家族,扰乱朝纲,罪责难逃。朕下令,将你暂时革职查办,交由大理寺彻查。若查出还有其他罪行,定不轻饶!”
听到楚元帝的裁决,王尚书如遭雷击,瘫倒在地,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的仕途算是彻底毁了。而慕容景和,心中则松了一口气。虽然这只是初步的胜利,但至少扳倒了王尚书,给了敌对家族一个沉重的打击。
“陛下英明!”支持慕容景和的官员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
经此一事,慕容景和在朝堂上的威望进一步提升。官员们对他的勇气和智谋赞叹不已,纷纷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而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看到慕容景和得势,也开始考虑向他靠拢。
然而,慕容景和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王尚书虽被革职,但敌对家族根基未除,他们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定会疯狂反扑。而此时,晓晨还被关押在狱中,他必须尽快将她救出,确保她的安全。
退朝后,慕容景和回到府中,立刻召集幕僚们商议对策。他坐在书房的主位上,神色凝重地说道:“王尚书虽倒,但敌对家族势必会想尽办法报复。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能有丝毫懈怠。”
苏先生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公子,敌对家族此次损失惨重,必定会狗急跳墙。他们很可能会再次勾结江湖神秘组织,对公子和晓晨姑娘下手。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防范,保护好晓晨姑娘;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收集敌对家族的罪证,以防他们再次兴风作浪。”
慕容景和点头表示赞同:“苏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安排人手,加强对晓晨所在牢狱的守卫,确保她的安全。同时,继续追查江湖神秘组织的下落,看看能否找到更多线索,彻底铲除这个隐患。”
林伯在一旁说道:“公子,老奴也会加派人手,密切关注敌对家族的动向。一旦他们有任何风吹草动,定能及时向公子汇报。”
慕容景和感激地看了林伯一眼:“有劳林伯了。此次能在朝堂上扳倒王尚书,多亏了各位的帮助。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应对各种危机。”
众人纷纷表示愿意追随慕容景和,共渡难关。商议完毕后,众人各自散去,开始着手准备应对敌对家族的反扑。
慕容景和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思绪万千。他担心晓晨在狱中受苦,又忧虑敌对家族的下一步行动。但他深知,自己不能慌乱,必须保持冷静,才能想出应对之策。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吹起了桌上的纸张。慕容景和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保护好晓晨,彻底铲除敌对家族,还朝堂一个清明。
王尚书虽被革职,但敌对家族根基未除,他们必然会疯狂反扑,慕容景和该如何应对?晓晨又会在接下来的局势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