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揪出藏在暗处的黑手,陆风不得不放下对林宇最初冒失的芥蒂——在人手紧张的空间站,这个新人成了唯一能随时调配的搭档。他把一摞系统日志扔给林宇时,语气依旧没什么温度:“从近一周的操作记录查起,重点看能源和导航系统,有异常立刻报给我。”
林宇抱着沉甸甸的数据板,没敢多言,转身坐到旁边的工作台前。他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目光像筛子般细细过滤着每一条指令记录。陆风则盯着主控制台,调出了系统后台的访问日志,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出一连串复杂的查询代码。主控室里只剩下设备运行的低鸣和两人偶尔翻动数据的轻响,气氛虽仍有些疏离,却多了种无声的默契。
“陆前辈,您看这个!”林宇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指着屏幕上一串由字母和符号组成的字符,“这几条修改生命维持系统参数的指令,后缀都带着这个代码,咱们正常操作程序里从来没见过。”
陆风立刻凑过去,眉头随着屏幕上的字符一点点拧紧。他放大代码仔细查看,指尖在其中几个关键符号上点了点:“这是‘幽灵代码’的变种,军用级别的黑客程序,能伪装成系统自带指令潜伏在后台。”他抬眼看向林宇,眼神里少了几分冷淡,“你眼神够尖的——这几条指令的时间戳很隐蔽,混在正常操作里几乎看不出来。”
林宇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我在学校时主攻过代码追踪,对这种异常字符比较敏感。”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线索浮出水面:异常指令的发出IP指向空间站内部局域网,操作记录里残留的指纹信息虽被刻意抹去,却留下了与某类授权卡匹配的加密痕迹。可空间站里有三十多位工作人员,从科研人员到维修工程师,每个人都有特定区域的权限,要锁定目标如同大海捞针。
排查日志的深夜,林宇看着陆风对着一团乱麻的代码皱眉,忍不住递过去一杯热咖啡:“前辈,试试这个?我发现您每次卡壳时,喝口热的思路会清楚点。”陆风愣了一下,接过咖啡时指尖不经意碰到林宇的手,两人都像触电般缩回——这是他们搭档以来第一次如此自然的互动。
而陆风也渐渐发现,这个新人并非只有冒失。一次分析入侵路径时,他执着于从外部防火墙找突破口,林宇却突然指着内部通讯系统:“会不会是利用对讲机的信号漏洞?上周维修时我发现通讯频道加密有延迟。”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最后竟真的成了突破口。
日子在一行行代码、一次次讨论中流逝。陆风不再冷着脸只说指令,偶尔会主动提点林宇:“这里的逻辑判断要反推,黑客常用逆向思维。”林宇也敢在陆风卡壳时开玩笑:“前辈,您这眉头再皱,代码都要被吓跑了。”曾经的误解像被数据流冲刷的尘埃,慢慢消散在两人并肩作战的光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