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纸页间的风声
本书标签: 幻想  一个个单独的小故事  狗血   

【潜龙】

纸页间的风声

大周隆安二十三年秋,京城。

萧景明站在东宫书房的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株已经开始泛黄的银杏树。秋风掠过,金黄的叶片打着旋儿落下,像极了这摇摇欲坠的王朝气象。

"殿下,这是今日的奏折。"崔琰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摞文书放在案几上。这位东宫首席谋士年约四十,面容清癯,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能洞穿人心。

萧景明转过身来,二十八岁的太子面容俊朗,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阴霾。他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奏折,是兵部尚书李肃关于边关军饷的请示。

"父皇病情如何了?"萧景明没有立即批阅,而是低声问道。

崔琰微微摇头:"太医院今早会诊,说陛下龙体...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书案上的烛火突然爆出一个灯花,萧景明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奏折边缘。三个月前,隆安帝突发中风,口不能言,半身瘫痪,朝政大权自然落在了监国太子手中。这本该是他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朝中暗流涌动,二皇子萧景恒一党蠢蠢欲动。

"李肃这份奏折有问题。"萧景明突然说道,修长的手指点了点数字,"北境军饷比往年多了三成,但谢晋将军上月密报中说边关并无大战事。"

崔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殿下明鉴。臣查过,多出的银两最终流向了京畿大营,而京畿大营统领赵括,是李尚书的妻弟。"

萧景明冷笑一声,将奏折重重合上:"好一个李肃,好一个二弟。这是要架空本宫啊。"

话音刚落,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东宫侍卫统领秦岳大步闯入,这位三十出头的武将铠甲未卸,脸上还带着血迹。

"殿下!大事不好!"秦岳单膝跪地,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急切,"二皇子联合李肃,调动了京畿大营和禁军,说是...说是太子谋反,要清君侧!"

萧景明手中的朱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溅起的墨汁染黑了杏黄色的太子常服下摆。

"不可能!"崔琰失声道,"他们怎么敢?陛下尚在..."

"陛下刚刚驾崩了。"秦岳抬头,眼中满是血丝,"消息被封锁了,是二皇子的人先控制了乾清宫。他们伪造了遗诏..."

窗外,远处已经隐约传来喊杀声。萧景明脸色煞白,但很快镇定下来。他迅速从书案暗格中取出一枚玉佩,塞给崔琰:"去找谢晋将军,告诉他,本宫若有不测,请他保我大周江山不落奸人之手。"

然后转向秦岳:"能带多少人走?"

"最多二十,再多就出不去了。"秦岳咬牙道,"东宫已经被围,后花园的密道暂时还没被发现。"

萧景明点头,突然从墙上取下那把先帝亲赐的龙渊剑:"走!"

三人刚冲出书房,就听见前院传来一声巨响——东宫正门被撞开了。火光中,萧景明看见自己的侍卫们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汉白玉台阶。

"殿下快走!"秦岳一把拉住萧景明,向后花园方向疾奔。崔琰紧随其后,不时回头张望。

穿过曲折的回廊,萧景明听见身后追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支箭擦着他的耳边飞过,钉在前方的柱子上。

"密道在这里!"秦岳拨开假山后的机关,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就在他们即将钻入密道时,一队禁军冲了过来。秦岳拔刀迎上,刀光如雪,瞬间砍倒三人。但更多的禁军涌了上来。

"崔先生,带殿下走!"秦岳大喝一声,独自挡在密道入口。

萧景明还想说什么,被崔琰硬拉着钻入密道。在黑暗吞噬视线前的最后一刻,他看见秦岳的背影在数十名禁军的围攻中依然屹立不倒...

密道潮湿阴冷,弥漫着霉味和血腥气。萧景明和崔琰不知跑了多久,终于看到一丝光亮——那是通往外城排水渠的出口。

爬出排水渠时,天已经蒙蒙亮了。两人浑身污泥,狼狈不堪。远处,皇城方向浓烟滚滚,那是东宫在燃烧。

"殿下,我们必须立刻离开京城。"崔琰喘着气说,"二皇子一定会派人全城搜捕。"

萧景明望着皇城的方向,眼中燃烧着冰冷的火焰:"先去北境,找谢晋。"

两人混在清晨出城的商队中离开了京城。就在城门关闭前的一刻,萧景明回头望去,看见城墙上已经贴出了新皇登基的告示——萧景恒的年号是"景和"。

"景和..."萧景明冷笑,"好一个兄友弟恭的和字。"

三个月后,北境重镇雁门关。

镇北大将军谢晋的府邸内,萧景明正在查看边境地图。这三个月的逃亡生涯让他消瘦了许多,但眼神却更加锐利。崔琰成功联络上了谢晋,这位手握二十万边军的大将军是隆安帝的心腹,对太子的到来既惊讶又警惕。

"殿下,探子来报,京城派来的钦差已经过了云州,不日将到雁门。"谢晋走进来,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将鬓角已经全白,但腰板依然挺得笔直。

萧景明抬起头:"是来查我的?"

谢晋点头:"明面上是犒赏边军,实则是追查殿下下落。景和帝...二皇子悬赏十万两黄金要您的首级。"

"将军打算如何处置?"崔琰轻声问道,手却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暗藏的匕首上。

谢晋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窗前,望着校场上操练的士兵。良久,他转身跪在萧景明面前:"臣谢晋,愿效忠太子殿下,光复正统!"

萧景明连忙扶起老将军:"将军请起。只是...我们现在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殿下勿忧。"谢晋眼中闪过精光,"边军忠于先帝,只要确认殿下身份,二十万将士愿效死力。此外,臣已秘密联络了河西节度使、岭南观察使等封疆大吏,他们都对二皇子篡位不满。"

崔琰补充道:"还有秦岳将军。"

"秦岳还活着?"萧景明惊喜道。

"是的,那日他重伤被俘,但被旧部救出,现在潜伏在江南联络各方义士。"崔琰笑道,"他还给您带来了一份礼物。"

崔琰拍了拍手,一个身着青衣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女子约莫二十出头,眉目如画,但眼神冷峻,腰间悬着一柄细剑。

"这位是苏宛姑娘,江南苏神医之女,医术剑术俱佳。"崔琰介绍道,"秦将军特意请她来保护殿下安全。"

苏宛向萧景明行了一礼,却不说话,只是用那双清冷的眼睛打量着太子。

萧景明点头致意,然后转向谢晋:"当务之急是组建我们自己的情报网和死士。二皇子...不,萧景恒在明,我们在暗,这是优势。"

"臣已有人选。"谢晋说道,"雁门关内有一批孤儿,都是阵亡将士的后代,臣暗中训练他们多年,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

崔琰眼睛一亮:"将军是说'潜龙卫'?"

谢晋点头:"三十名少年,个个武艺高强,忠心不二。他们将誓死护卫殿下。"

萧景明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长城。秋去冬来,关外已经飘起了雪花。但他的心中却燃起了熊熊火焰。

"传令下去,"他声音低沉而坚定,"潜龙卫即日成立,由苏姑娘负责训练。崔先生负责联络各方势力。谢将军继续稳住边军。明年春天,我要让萧景恒知道,什么叫天命所归!"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急匆匆跑进来:"报!京城钦差提前到了,已经进了城门!"

屋内气氛骤然紧张。谢晋迅速下令:"带殿下从密道去烽火台暂避。苏姑娘,你随行保护。"

萧景明却抬手制止:"不,我见见他。"

"殿下!"崔琰急道,"太危险了!"

萧景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谢将军,就说我是你的远房侄儿,来边关历练的。我要亲眼看看,萧景恒派来的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苏宛第一次开口,声音如冰泉清冷:"我会守在暗处,若有不测,必先取他性命。"

萧景明看了她一眼,两人目光相接,似有无声的默契。

当钦差大臣趾高气扬地踏入将军府正厅时,他绝不会想到,那个站在谢晋身后、看似普通的年轻人,正是新皇悬赏十万金要捉拿的前朝太子。

钦差大臣郑怀德踏入将军府正厅时,萧景明正站在谢晋身侧,微微低头,作谦恭状。他刻意收敛了周身气度,但挺直的背脊仍透着一丝与身份不符的傲骨。

"谢将军,别来无恙啊!"郑怀德拱手笑道,圆脸上堆满假笑,眼睛却如毒蛇般扫视厅内每一个人。他身着紫袍玉带,腰间悬着景和帝新赐的鱼袋,身后跟着八名带刀侍卫。

谢晋大步迎上,抱拳行礼:"郑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萧景明余光瞥见苏宛不知何时已隐入厅柱后的阴影中,如一道无声的幽灵。

"这位是?"郑怀德的目光钉子般扎在萧景明身上。

谢晋面不改色:"这是本将远房侄儿谢明,家中遭了匪患,特来投奔,在军中历练。"

郑怀德走近几步,几乎贴着萧景明站定。萧景明能闻到他身上浓重的龙涎香,混杂着一丝腐败的气息。

"好一个俊朗少年。"郑怀德眯起眼,"抬起头来。"

萧景明缓缓抬头,目光平静如水。那一瞬间,他仿佛看见郑怀德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又消失了。

"谢将军的侄儿...倒是气度不凡。"郑怀德意味深长地说,突然伸手拍了拍萧景明的肩膀,"可曾去过京城?"

萧景明心跳如鼓,但面上不显:"回大人话,小人家在江南,从未去过京师。"

"江南好啊。"郑怀德收回手,转向谢晋,"陛下新登基,特意派本官来犒赏边关将士,顺便..."他压低声音,"查访前朝余孽。"

谢晋面色不改:"大人辛苦。请入席详谈。"

宴席上,郑怀德高居主座,滔滔不绝地讲述京城新气象。萧景明坐在末席,安静地听他将自己描述成"谋逆篡位"的罪人。

"那萧景明狼子野心,竟在陛下病榻前意图逼宫。"郑怀德啜饮一口酒,"幸得李肃大人识破奸计,才保住我大周江山。"

萧景明手中的筷子微微一顿。苏宛不知何时已扮作侍女站在他身后,轻轻碰了碰他的肩膀。

"郑大人,"谢晋举杯,"边关将士只认朝廷敕令,既然先帝传位景和帝,我等自当效忠。"

郑怀德满意地点头:"谢将军忠心可鉴。陛下特意嘱咐,若发现萧景明踪迹,立即锁拿进京,封侯赏金不在话下。"

宴席过半,一名侍卫匆匆进来,在郑怀德耳边低语几句。郑怀德脸色一变,随即又恢复笑容:"谢将军,听闻你府上近日收留了一位受伤的将军?"

萧景明心头一紧——他们在查秦岳!

谢晋从容不迫:"确有此事。是边关副将马成,前日剿匪时中了埋伏,伤势颇重,正在后堂养伤。"

"哦?"郑怀德挑眉,"本官奉旨查访叛逆,可否一见?"

"自然可以。"谢晋起身,"只是马将军高热不退,恐过了病气给大人。"

郑怀德坚持要见。一行人来到后堂,床榻上果然躺着一个浑身缠满绷带的男子,面色蜡黄,昏迷不醒。

郑怀德仔细端详片刻,似有些失望。突然,他伸手去揭那人脸上的绷带!

"大人不可!"随行军医急忙阻拦,"伤口若感染,性命堪忧啊!"

郑怀德悻悻收手,又在房中逡巡一圈,这才离去。

回到正厅,郑怀德忽然问道:"谢将军,听闻你有一支亲兵,叫'潜龙卫'?"

厅内空气瞬间凝固。萧景明看见谢晋的手指在桌下微微蜷缩。

"大人听错了吧。"谢晋笑道,"是'铁骑卫',臣的亲兵队,因铠甲上铸龙纹而得名。"

郑怀德将信将疑,又盘桓半日,终无所获,只得带人离去,言明三日后启程返京。

当夜,将军府密室中。

"他起疑了。"谢晋沉声道,"郑怀德此行,分明是冲着殿下来的。"

崔琰点头:"京城必有眼线报信。殿下,我们必须加快动作。"

萧景明站在烛光与阴影的交界处,面容半明半暗:"潜龙卫情况如何?"

谢晋神色稍霁:"三十名少年已集结完毕,只待殿下检阅。"

"带我去见他们。"

雁门关外十里,一处隐蔽的山谷中,三十名黑衣少年列队而立,最大的不过十八,最小的才十四岁。他们站得笔直,眼中闪烁着狼一般的冷光。

萧景明一出现,三十人齐刷刷单膝跪地:"参见主公!"

声音不大,却震得山谷回响。萧景明心头一热——这些都是阵亡将士的遗孤,对朝廷有着天然的忠诚。

"起来吧。"萧景明抬手,"你们可知为何叫'潜龙卫'?"

前排一名眉目清秀的少年朗声道:"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主公乃真龙天子,暂隐锋芒,他日必飞龙在天!"

萧景明惊讶于少年的见识:"你叫什么名字?"

"属下陈澜,家父陈远,原雁门关参将,五年前战死沙场。"

萧景明点头,转向众人:"今日起,你们不再是无父无母的孤儿,而是我萧景明的兄弟手足。他日若得复位,必不负诸位!"

三十少年再次跪倒,誓言铿锵有力。苏宛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接下来的日子,萧景明白天随谢晋处理军务,暗中观察边关局势;夜晚则与潜龙卫一同训练。苏宛负责教授暗杀、用毒之术,她手法精妙,连萧景明都暗自佩服。

一个月夜,萧景明路过药圃,看见苏宛独自在月光下采摘草药。她褪去了白日的冷峻,月光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银边。

"这么晚还不休息?"萧景明走近。

苏宛头也不抬:"止血草需在月下采摘,药效最佳。"

萧景明蹲下身,帮她整理药篓:"你医术跟谁学的?"

"家母。"苏宛简短回答,手上动作不停。

"为何答应秦岳来保护我?"萧景明终于问出心中疑惑,"你本可置身事外。"

苏宛停下动作,抬眼看他。月光下,她的眼睛如两泓寒潭:"家父死于宫廷太医之手,只因他知道得太多。"

萧景明心头一震:"你是说..."

"我本姓林。"苏宛声音冰冷,"家父林仲景,曾是太医院院判。"

萧景明恍然——隆安八年那场太医案,牵连数十人,原来苏宛是幸存者。

"我会还你公道。"萧景明郑重承诺。

苏宛嘴角微扬,是个极淡的笑:"殿下先保住自己性命再说吧。"

两人相视一笑,某种默契在月下悄然滋生。

三日后,郑怀德启程返京。萧景明站在城墙上,目送钦差队伍远去,心中却无半点轻松。

"他回去后,萧景恒必会派更多人来。"萧景明对身旁的谢晋说。

谢晋点头:"臣已命人加强关防,但..."他欲言又止。

"但什么?"

"殿下,单凭边军还不够。我们需要朝中大臣的支持。"

萧景明沉思片刻:"崔先生,你可有办法联络到朝中旧臣?"

崔琰捻须道:"臣有一计。不如让臣假装投靠二皇子,以为内应。"

"太危险了!"萧景明断然否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崔琰笑道,"臣与礼部侍郎王焕有旧,可托他引荐。"

几番争论后,萧景明勉强同意。崔琰当夜便带着密信南下,计划先联络秦岳,再设法入京。

崔琰走后第七日,深夜,将军府突然喊杀声四起。

萧景明从睡梦中惊醒,刚抓起佩剑,房门就被撞开。苏宛手持双剑,衣襟染血:"有刺客!走!"

两人冲出房门,只见院中火光冲天,十余名黑衣人正与潜龙卫厮杀。谢晋手持长枪,独战三名刺客,肩头已见血迹。

"去密室!"谢晋大喊。

萧景明却拔剑冲向战团:"我岂能独自逃命!"

龙渊剑出鞘,寒光如练。萧景明虽久居东宫,但自幼习武,剑法不弱。一个照面就刺穿一名刺客咽喉。

苏宛如影随形,双剑舞成一道光幕,护住萧景明侧翼。潜龙卫少年们见主公亲临战场,士气大振,渐渐扭转局势。

就在此时,一支冷箭从暗处射来,直取萧景明心口!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红影闪过,箭矢深深没入来人胸膛。萧景明定睛一看,竟是谢晋的女儿谢云瑶!

"云瑶!"谢晋目眦欲裂。

谢云瑶倒在萧景明怀中,嘴角溢血:"殿下...快走...府中有...内奸..."

话音未落,她便断了气。萧景明抱着这具温热的身体,想起这个爱穿红衣、总是偷偷给他送点心的姑娘,心如刀绞。

"杀!一个不留!"谢晋怒吼如雷,长枪化作夺命银龙,瞬间挑翻两名刺客。

残余刺客见势不妙,纷纷撤退。苏宛飞身追上一人,剑锋抵住其咽喉:"谁派你们来的?"

刺客狞笑一声,突然口吐黑血,倒地身亡——齿间藏毒。

清点战场,潜龙卫死了六人,将军府侍卫伤亡更重。谢云瑶的尸身被安放在正厅,谢晋一夜白头。

"是我的错。"萧景明跪在谢晋面前,"若非我连累..."

谢晋扶起他,老泪纵横:"殿下不必自责。云瑶是为大义而死,老臣...只求殿下将来还天下一个清明!"

经此一役,萧景明彻底蜕变。他亲自为六名潜龙卫和谢云瑶主持葬礼,立誓报仇。

葬礼后,他召集剩余二十四名潜龙卫:"从今日起,你们分成三队。一队随我左右;二队由陈澜带领,潜入京城打探消息;三队分散各州,联络义士。"

同时,他派心腹携带密信前往江南寻找秦岳,又命人快马加鞭追赶崔琰,告知变故。

一月后,陈澜率先传回消息——崔琰已成功混入二皇子府,成为幕僚;而秦岳在江南联络了三千旧部,正分批北上。

又过半月,边关急报:北狄大军压境,似有异动。谢晋判断,这必是萧景恒与狄人勾结,意图借外患削弱边军。

"他想一石二鸟。"萧景明冷笑,"既除边军,又逼我现身。"

当夜,萧景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东宫,那株银杏树下,父皇对他说:"明儿,帝王之路,尸骨铺就。要么踏过去,要么成为其中之一。"

醒来时,天还未亮。苏宛守在门外,见他出来,默默递上一碗汤药。

"苦的。"萧景明皱眉。

"良药苦口。"苏宛淡淡道,"殿下脸色不好。"

萧景明一饮而尽,突然问:"苏宛,若有一天我变得冷酷无情,你会离开吗?"

苏宛收起药碗,头也不抬:"等殿下真到了那一天,再问不迟。"

萧景明笑了。晨光中,他望向京城方向,眼神锐利如剑。

潜龙在渊,终将飞腾。

上一章 【病院】 纸页间的风声最新章节 下一章 【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