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艺术展的热度持续了半个月,江笙每天在实验室和展馆之间奔波,累得沾床就睡。这天傍晚他刚走出展馆,就看到时熙靠在车边等他,西装外套搭在臂弯,手里拎着个古朴的木盒。
"结束了?"时熙替他拉开车门,"张院士刚才打电话来,说想把模型放在国家科技馆永久展出。"
江笙愣了愣,随即涌上巨大的惊喜:"真的?"
"骗你干什么。"时熙发动车子,"晚上带你去个地方。"
车穿过热闹的市区,停在城郊一座雅致的院落前。门扉上挂着"晚晴居"的木牌,推开门,满院的桂花香扑面而来。正屋的窗棂透出暖黄的灯光,隐约能看到里面摆着笔墨纸砚。
"这是......"江笙惊讶地看着四周。
"我爷爷以前住的地方。"时熙打开那个木盒,里面是一叠泛黄的信纸,"他年轻时也搞过生物研究,后来迷上了书法。你看这个。"
最上面的信纸上,用遒劲的字迹写着:"科学求理,艺术求美,二者同源,皆为窥天地之妙。"落款日期是三十年前。江笙的指尖拂过纸面,突然明白时熙为什么执着于这个基因艺术项目——原来这份对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爱,早就刻在了时家的骨血里。
"张院士说,下个月要办场学术沙龙,想让你主讲基因可视化设计。"时熙从背后抱住他,下巴抵在发顶,"怕不怕?"
江笙摇了摇头,心里却有些发紧。他习惯了在实验室和数据打交道,站在台上演讲还是头一回。
"我陪你一起。"时熙吻了吻他的耳垂,"就像我们一起完成这个模型一样。"
回到家时,江笙发现林辰发来十几条未读消息,最新一条是:【江笙哥,我跟雨然和好了!】附带一张两人举着结婚证的照片,背景是民政局门口。
他笑着回复"恭喜",想起白天在展馆看到的情景——夏雨然红着眼圈给林辰整理领带,嘴里念叨着"去外地要记得每天报平安",林辰频频点头,手里却紧紧攥着张银行卡,是他这半年的项目奖金。
爱情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藏在这些细碎的牵挂里。江笙抬头看向时熙,对方正低头给花浇水,月光落在他侧脸,把那枚祖母绿戒指照得温润如水。
学术沙龙定在月初,江笙准备演讲稿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苏清然来看他时,指着稿子笑:"你这写得太像实验报告了,得加点故事性。"
"故事?"江笙不解。
"比如你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基因链的感受,比如你和时熙为了模型吵架的事。"苏清然翻到某一页,"这里可以加张你们高中时的照片,反差感不就出来了?"
江笙的脸瞬间红了。他确实找到一张高中毕业照,他和时熙站在最边上,中间隔着三个人,却偷偷用余光瞥着对方。
沙龙当天,江笙站在台上,看到台下坐满了人。时熙坐在第一排,冲他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张院士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那本时爷爷的信纸复印件,眼神温和。
讲到模型设计时,江笙按下遥控器,屏幕上出现那张高中毕业照。台下传来低低的笑声,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却异常平静:"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其实答案很简单——就像年少时,总觉得和喜欢的人隔着遥远的距离,后来才发现,那些看似对立的棱角,早就悄悄契合在了一起。"
掌声雷动时,江笙看到时熙的眼眶红了。
沙龙结束后,张院士握着他的手说:"你们年轻人,比我们当年勇敢多了。"他顿了顿,看向时熙,"你爷爷要是还在,肯定很喜欢小笙。"
回去的路上,时熙突然把车停在路边,从后座拿出个丝绒盒子:"本来想婚礼上再给你的。"
盒子里躺着一对银质手链,链扣是螺旋形的,刻着彼此的名字。"这是用模型的边角料做的。"时熙执起他的手腕,轻轻扣上,"就像我们,从来都不是独立的个体。"
江笙看着手链在阳光下闪着光,突然想起时爷爷信里的话——原来最好的融合,从来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共生。
晚上江晚打来电话,语气雀跃:"清然的画廊下个月开展,我们打算把你们的模型缩小版摆进去。"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对了,我妈给我寄了些家乡的特产,里面有你爱吃的糯米糕,明天给你送过去。"
"谢谢姐。"江笙笑着说。
挂了电话,他靠在时熙怀里翻看着手机。林辰发了条朋友圈,是他在外地拍的照片,配文:【雨然说这边的桂花没有家里的香】。下面有夏雨然的评论:【笨蛋,快回来给我带特产】。
时熙的手指划过屏幕,突然说:"我们去拍婚纱照吧。"
"现在?"江笙惊讶地抬头。
"就现在。"时熙发动车子,"去晚晴居,那里的桂花正好开得旺。"
车窗外的夜色温柔,江笙看着时熙专注开车的侧脸,突然觉得,最好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写满华丽辞藻的篇章,而是由无数个平凡的瞬间串联而成——是清晨的第一杯牛奶,是争吵后的拥抱,是并肩站在阳光下,看着彼此眼里的自己。
晚晴居的桂花落在肩头时,时熙拿起手机,拍下江笙低头轻笑的样子。照片里,两人的手链在月光下交缠,像两条终于找到彼此的基因链,温柔地缠绕一生。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江笙知道,只要身边有这个人,每一步都会走得坚定而温暖。就像那些被永久展出的模型,在时光的长河里,闪烁着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