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馨抬起头,唇边漾开一抹浅淡的笑意,温声道:“没关系,以后在颜倾阁还有我们呀!”
“对呀,姑娘莫怕。”一旁的藜霜也跟着柔声应和。
顾眠柳始终沉默着,纤长的睫毛低垂,任由侍女们灵巧的手指在她发间穿梭。
铜镜中映出她平静无波的容颜,只安静地等待着梳妆完成。
“何时启程?”她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落地。
“按照方才的吩咐,应是今日就要动身了。”兰馨答道,手中梳理青丝的动作未停。
“这么快吗?”顾眠柳微微蹙眉,声音里透着一丝几不可察的波动。
兰馨从镜中窥见她眉宇间那抹忧色,不由得放轻了声音:“姑娘,阁主……没和你谈妥吗?”
顾眠柳的目光在镜中与兰馨相遇,抿唇不语。
顾眠柳正望着窗外流转的灯火出神,忽然听得身侧响起一道温软嗓音。
“柔柔姑娘,莫要担忧。”正在为她描眉的柳蝶抬起眼,铜镜里映出她恬静的容颜。
“阁主既亲口许诺,便定会作数的。”她的声音如春溪漱玉,清凌凌地荡开满室香氛。
顾眠柳微微一怔——这是她今日头一回听柳蝶开口。
方才这姑娘始终垂首专注地为她敷粉施朱,纤指如蝶翻飞,却始终缄默不语。
“为何要这般早的上妆?”顾眠柳望着镜中渐染胭色的面容,终是将盘桓心底的疑惑问出了口。
正在为她绾发髻的藜霜轻巧地接过话头:“今日恰逢万花盛典,姑娘初来乍到,此刻亮相最是恰逢其时。”
她拈起一枚珠钗斜插入鬓,声如风拂银铃,“这般安排,既合时宜又添新意,不知能吸引多少贵客青眼呢。”
“万花盛典?”顾眠柳轻声重复。
“是青州城一年一度的盛事。”柳蝶执起黛笔,为她细细勾勒眼尾,“相传是为纪念云林山上的一位仙灵。那位神女曾在此地播撒百花,庇佑风调雨顺,因而深受百姓爱戴供奉。”
她顿了顿,笔尖染上一抹幽深,“待到华灯初上时,城中显贵皆会莅临颜倾阁。届时箫鼓齐鸣,六艺竞艳,才是真正的万人空巷。”
藜霜俯身为她整理腰间的禁步,低声补充道:“姑娘须知,在颜倾阁虽不必曲意逢迎,却总要教那些贵人常怀眷恋。”
玉穗在她指间流淌生光,“如此,方能在这繁华地长久立足。”
柳蝶唇角漾开浅淡笑纹:“姑娘生得这般标致——”她执起团扇轻摇,带起香风阵阵,“只怕稍后帘幕初揭,便不知要惹得多少王孙公子竞相侧目了。”
—
迎送的车马很快便到了府门前。
顾眠柳最后望了一眼茶馆,终究什么也没再说,任由兰馨搀扶着,踏上了那辆早已候着的青绸马车。
帘幕垂落的刹那,车厢内顿时暗了下来。
车轮辘辘,一路颠簸,扬起的细尘在斜照的阳光中浮动。
顾眠柳只是静静倚着车窗,望着外头飞速倒退的陌野与远山出神。
“柳蝶,”藜霜忽然凑近,眼中闪着雀跃的光,“昨日萧公子对你那般执着,今日万花盛典上,想必会为你点起天灯吧?”
柳蝶正执着小壶斟茶,水声潺潺间,她眼睫未抬,只淡声道:“莫要妄加揣测。人心似水,瞬息万变,此刻的诺言未必能抵过下一刻的眼缘。”
另一侧的兰馨闻言,不由怂拉着脑袋蹭到顾眠柳身边,小声嘟囔:“柔柔姐姐……若是今日无人为你点够百盏天灯,那可如何是好?”她绞着衣带,眉间凝着化不开的忧色。
“百盏天灯?”顾眠柳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眸中浮起一丝困惑,“为何非要百盏?”
“这是颜倾阁祖辈传下的规矩。”柳蝶将斟好的茶盏轻轻推至顾眠柳面前,声音温静似水。
“凡阁中女子,若想晋为正式的艺女,必得在万花盛典上,得人点满百盏天灯,方可授艺名、入艺籍。”
“那……如何才能点天灯?”
藜霜接过话头,眼中映着窗外流转的天光:“天灯是万花盛典特制的祈福灯,以素绢为面,竹骨为架,一盏便需五两银子。”
她略顿,声音压低些许,“宾客若为某位姑娘燃放天灯,便等同于将真金白银赠予那位姑娘。
灯盏升空时,司仪会高唱姑娘芳名与点灯之人的名号——那是颜倾阁最荣耀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