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空间在手,穿越之后横着走
本书标签: 穿越  架空 

第十二章 山路交锋,疑窦暗生

空间在手,穿越之后横着走

日头偏西时,沈砚背着半篓种子往回走。竹篓里的荞麦种混着油菜籽,沉甸甸压在肩头,倒比来时多了几分踏实。刚走出种子铺没半里地,身后传来马蹄声,嘚嘚的蹄音在石板路上敲得人心慌。

她下意识往路边靠,眼角余光瞥见那匹乌骓马放慢了脚步。马背上的青衫男子微微侧过脸,手里把玩着个红透的番茄,正是方才在铺子里遇见的萧彻。

“沈姑娘这是往回赶?” 萧彻的声音隔着风飘过来,带着点漫不经心的笑意。

沈砚攥紧了篓绳,指尖压进粗糙的竹篾里。这人怎么还没走?她低着头应道:“是。”

“山路不好走,姑娘一个人怕是不便。” 萧彻翻身下马,动作利落得不像个寻常书生,“在下也要进城,不如同行?”

他的随从很识趣地牵住马,远远退到几步外。沈砚抬头时,正撞见萧彻垂眸看她,那双眼睛在夕阳下亮得惊人,仿佛能穿透她所有的伪装。

“不敢劳烦公子。” 沈砚往后缩了缩,“小女子脚程慢,怕耽误公子正事。”

“无妨。” 萧彻晃了晃手里的番茄,果皮上的水珠被阳光折射出细碎的光,“正好想问问姑娘,这西域红果,寻常人家能种得活么?”

来了。沈砚心跳漏了一拍,面上却不动声色:“听送果子的胡人说,这东西喜暖畏寒,得用温床育苗,寻常人家怕是难伺候。” 她故意捡些古代农法里的术语,想混过去。

“温床育苗?” 萧彻眉梢微挑,“倒是精细。那浇水有什么讲究?”

“见干见湿,不能积涝。” 沈砚答得飞快,话一出口就暗叫不好 —— 这是现代盆栽的浇水原则,古代农户哪懂这些?

果然见萧彻脚步顿了顿,眸色沉了沉:“姑娘懂得倒是详细。”

沈砚攥着篓绳的手沁出细汗,忙找补道:“也是听那胡人随口提过两句,记不太清了。”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山路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路边的酸枣树结着青红的果子,风吹过簌簌落下来,砸在石板路上噼啪响。萧彻没再追问番茄的事,却说起了别的。

“方才在铺子里听姑娘说,要种改良谷种?” 他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如今永安城周边涝灾刚过,土地板结,寻常谷种怕是难有收成。”

沈砚心里一惊。这事她也是从王婶那里听来的,这人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她含糊道:“试试总能活几棵。”

“姑娘倒是有韧性。” 萧彻笑了笑,“不过据我所知,城西那块地被水泡了三个月,土性都变了,得掺些草木灰和河沙才能改良。”

沈砚猛地停下脚步,转身看他。这话没错,甚至比她想得更周全 —— 草木灰调酸碱度,河沙改善透气性,正是现代改良盐碱地的基础法子。一个寻常书生,怎么会懂这些?

萧彻被她看得坦然,反倒笑了:“姑娘怎么了?”

“没什么。” 沈砚低下头,喉咙发紧,“公子懂得真多。”

“略知一二。” 萧彻踢开脚边的小石子,“以前在乡下住过几年,跟着老农学了点皮毛。”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沈砚却不敢信,这人身上的气度,举手投足间的沉稳,怎么看都不像乡下长大的。她加快脚步想拉开距离,没注意脚下的石子,猛地一个趔趄。

萧彻眼疾手快地扶住她的胳膊,指尖触到她袖口下的粗布衣裳,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小心些。”

沈砚甩开他的手,脸颊发烫:“多谢公子。”

恰在这时,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乌云不知何时漫过了山头,把夕阳遮得严严实实。山风陡然变凉,卷着豆大的雨点砸下来。

“要下雨了。” 萧彻抬头看了看天,“前面有间山神庙,去避避吧。”

沈砚本想拒绝,可雨势来得又急又猛,转眼就成了瓢泼之势。她望着被雨水模糊的山路,咬了咬牙跟上萧彻的脚步。

山神庙不大,半边屋顶都塌了,神像被雨水淋得褪了色,露出里面的泥胎。萧彻的随从不知从哪摸出火折子,点燃了墙角堆着的干柴,火苗噼啪舔着潮湿的木柴,冒出呛人的浓烟。

沈砚把竹篓放在神像后面避雨,刚转过身,就见萧彻拿着那枚番茄,在火边翻来覆去地烤。果皮被烤得发皱,渗出甜甜的汁水,香气混着烟味弥漫开来。

“尝尝?” 他递过来,指尖沾着点红色的果肉。

沈砚没接。这人太敏锐,她每多说一句话都可能出错。

萧彻也不勉强,自己咬了一口,眉头舒展了些:“味道确实特别,酸甜多汁,比梅子爽口。” 他看着沈砚,“姑娘当真舍得把这么稀罕的果子,送给杂货铺的老太太?”

沈砚心里咯噔一下。他居然连这事都知道?看来从她离开杂货铺起,就被盯上了。

“不过是些吃食。” 她往火堆边凑了凑,借着火光打量萧彻。他的青衫被雨水打湿了大半,贴在身上勾勒出劲瘦的肩背,领口沾着点泥渍,却丝毫不显狼狈。

“吃食也分贵贱。” 萧彻慢悠悠地说,“就像这谷种,寻常农户买回去是救命粮,落在懂行的人手里,能让万亩荒地变良田。”

沈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人到底想干什么?

“公子到底想说什么?” 她抬起头,直视着萧彻的眼睛,“若是怀疑小女子来历不明,大可现在送官。”

萧彻被她突如其来的强硬逗笑了,眼底的锐利淡了些:“姑娘误会了。在下只是觉得,姑娘不像个寻常农户家的女儿。” 他指了指竹篓,“懂得改良土壤,识得西域奇果,还敢在涝灾后种新谷种,这份胆识,寻常男子都比不上。”

雨声噼里啪啦打在破屋顶上,火堆发出轻微的爆裂声。沈砚沉默着没说话,心里却在飞速盘算。这人看似在夸赞,实则句句都在试探。

“公子过奖了。” 她低下头拨弄着柴火,“不过是想活下去罢了。”

“活下去不容易。” 萧彻的声音沉了些,“尤其是在这永安城,没点靠山,怕是难。”

沈砚猛地抬头看他,只见他从怀里摸出块玉佩,递了过来。玉佩是暖白色的羊脂玉,上面刻着个简单的 “彻” 字,质地温润,一看就价值不菲。

“这是……”

“在下姓萧名彻。” 他把玉佩塞进沈砚手里,“若是日后遇到难处,拿着这个去城东的‘清风茶馆’找刘掌柜,他会帮你。”

沈砚捏着那块玉佩,入手温热,心里却一片冰凉。无功不受禄,这人平白无故送她玉佩,定是有所图。

“公子的好意,小女子心领了。” 她把玉佩还回去,“无功不受禄,这东西太贵重。”

萧彻没接,反而后退了一步:“算是…… 买姑娘那枚红果的钱。” 他看着沈砚,“或者说,买姑娘一句话 —— 那些改良谷种,当真能在涝地里扎根?”

沈砚看着他眼底的认真,心里犹豫了。若是能借他的力推广改良谷种,或许能让更多农户度过难关。可这人底细不明,她不敢冒险。

“我不知道。” 她咬了咬牙,“能不能活,得看天。”

萧彻深深看了她一眼,没再追问,弯腰捡起玉佩揣回怀里:“雨小了,姑娘早些进城吧。”

沈砚背起竹篓,没再回头。走出山神庙时,雨果然小了些,淅淅沥沥打在油纸伞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她回头望了一眼,只见萧彻还站在庙门口,火光映着他的身影,看不真切表情。

山路泥泞难走,沈砚走得很慢,心里却乱得像团麻。萧彻的出现太突然,他的试探,他的好意,都让她不安。尤其是他最后那句关于谷种的话,不像是随口问问。

走到半山腰时,身后传来马蹄声。沈砚往路边靠了靠,见是萧彻的随从,正牵着马往山下走。

“沈姑娘。” 随从停下脚步,递过来个油纸包,“我家公子说,这东西或许对姑娘有用。”

沈砚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本线装书,封面上写着《农桑要术》《救荒本草》,还有一本手抄的《土壤改良法》。

她抬头想问问,随从却已经翻身上马,只留下句 “公子说,姑娘是个聪明人”,便策马消失在雨幕里。

沈砚抱着那几本书,站在雨中愣了许久。这萧彻,到底是什么人?

回到破屋时,天已经黑透了。沈砚点亮油灯,把湿漉漉的种子倒出来摊在门板上,又把那几本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土壤改良法》的手抄本字迹苍劲有力,里面记载的法子竟与现代农法多有不谋而合之处,甚至提到了用草木灰和河沙改良盐碱地的具体比例。

她摩挲着泛黄的纸页,心里疑窦丛生。一个微服私访的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手抄本?

窗外的雨还在下,滴答滴答打在窗台上。沈砚把那本《土壤改良法》放进木箱锁好,又检查了一遍空间里的番茄苗。翠绿的枝叶间挂着几个青果,长势喜人。

她摘了个熟透的番茄,用清水洗干净,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在口腔里炸开,带着空间黑土特有的清冽气息。就是这个味道,让萧彻起了疑心。

沈砚靠在门板上,望着跳动的灯火。萧彻的出现像一颗石子,在她平静的生活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她不知道这涟漪会带来什么,但她知道,从今天起,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地藏着了。

夜色渐深,雨渐渐停了。沈砚吹灭油灯,躺在铺着干草的床上,手里却攥着那枚刻着 “彻” 字的玉佩 —— 不知何时,她竟把它带了回来。

玉佩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带着一种莫名的安定。沈砚翻了个身,望着黑漆漆的屋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萧彻是谁,她都要把那些谷种种好,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那些在涝灾里挣扎的农户。

窗外的月光透过塑料布的破洞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砚闭上眼睛,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上一章 第十一章 红果藏秘,青衫探微 空间在手,穿越之后横着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