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七日烬土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封闭空间  悬疑     

槐安新生

七日烬土

林砚再次站在槐安里37号门口时,拆迁队的红色横幅已经撤了,取而代之的是块崭新的木牌:“历史建筑保护单位——苏明远故居”。青石板路上的碎玻璃被清扫干净,墙角的野菊开得正盛,风过时,花瓣落在她脚边,像谁轻轻递来的信笺。

周老太坐在院中的藤椅上,正用软布擦拭那只樟木箱。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在她银白的头发上跳着碎金般的光点。西厢房的门敞开着,里面摆着新做的书架,苏明远的旧书被整齐地码在上面,书脊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顾老让我把这个给你。”周老太递给她个牛皮纸包,里面是修复好的玉佩,断口处被巧匠用金箔镶补,连成完整的玉兰,在阳光下流转着金玉相契的暖光,“他说,这叫‘金镶玉’,是老辈人修补珍物的法子。”

林砚指尖抚过金箔的纹路,忽然想起祖父樟木箱底的最后一件东西——她之前只顾着翻找线索,竟没留意那叠压在箱底的蓝布衫下,还藏着本线装的《玉兰谱》。

回到祖父家的阁楼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樟木箱上。她搬来梯子,取下那本《玉兰谱》,封皮上的墨迹已经发暗,翻开第一页,是祖父年轻时的字迹:“丙午年春,与明远共植玉兰于西湖畔,约定来年花开时,再论铀矿勘探图。”

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便签,是苏明远的字,娟秀如柳:“修文兄,若我不测,样本已藏妥,唯盼后世能见天日。另,院中新植的玉兰苗,记得浇水。”

林砚忽然想起什么,疯了似的翻找樟木箱,终于在最底层摸到个硬物——是个陶制的小花盆,里面装着干燥的泥土,土中埋着枚玉兰种子,外壳已经裂开细缝,像要顶破时光的束缚。

这时,楼下传来敲门声。打开门,顾长河拄着拐杖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两个穿警服的年轻人,手里捧着块烫金的牌匾:“经核实,林修文、苏明远二位先生当年保护国家机密有功,特追授‘爱国楷模’称号。”

牌匾上的名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顾长河的手轻轻按在牌匾边缘,虎口的疤痕在光线下格外清晰:“当年我没能护住他们,现在总算能给他们一个交代了。”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份文件,“赵廷山案已移交最高检,涉案的二十三人全部落网,那批铀矿样本也妥善存入国家地质博物馆了。”

阁楼的窗户没关,晚风卷着槐花香漫进来,落在《玉兰谱》的书页上。林砚忽然明白,祖父和苏明远守护的从来不是冰冷的样本或秘密,而是藏在时光褶皱里的信念——就像这枚玉兰种子,哪怕深埋土中三十年,只要有光有雨,终究会破土而出。

三日后,林砚带着那枚种子去了西湖。第七桥洞下,老陈的墓碑前摆着新摘的菊花,顾长河正弯腰将一块刻着“守土护宝”的石碑立在旁边。远处的画舫上传来评剧的唱腔,咿咿呀呀的,像穿越三十年时光的回响。

她蹲在当年苏明远和祖父植玉兰的地方,将种子埋进土里,浇上西湖的水。水波漫过脚踝时,她仿佛看见两个年轻的身影站在湖边,一个穿着长衫,一个穿着公安制服,手里捧着勘探图,笑得比阳光还亮。

离开西湖时,手机收到条短信,是周老太发来的:“院里的老槐树开花了,你来看看吗?”

林砚回了个“好”,转身往槐安里的方向走去。街灯次第亮起,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口袋里的金镶玉玉佩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像谁在耳边低语,又像时光深处传来的应答。

走到巷口时,她看见37号院的门敞开着,槐树下的藤椅上,周老太正和几个孩子说着什么,孩子们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槐花瓣簌簌落下,落在新铺的青石板上,铺成一条通往明天的路。

林砚站在牌坊下,抬头望着“槐安里”三个篆字,忽然觉得这三个字从来不是虚幻的“槐安国”,而是实实在在的人间——只要有人守着信念,护着真相,寻常巷陌里的草木,都能长成抵挡住风霜的模样。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玉兰谱》,转身走进暮色里。远处的老槐树还在轻轻摇晃,像在说:别怕,时光会记得所有沉默的守护,就像春天总会记得玉兰的约定。

上一章 桥洞下的寒芒 七日烬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