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槐安里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槐安里 

雾中低语

槐安里

离重阳节还有三天时,雾开始缠上陈砚之。

不再是凌晨三更的突袭,而是从黄昏就开始弥漫。起初只是窗玻璃上薄薄一层水汽,后来竟顺着门缝往里钻,在地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映出晃动的光斑,像有人在水里摆手。

他把铜锁和朱砂罐放进背包,时刻不离身。周明远说的“迷惑”已经开始——有时加班到深夜,办公室的打印机突然自己启动,吐出的纸上印着模糊的巷弄,角落有个穿蓝布衫的人影;有时走在路上,耳机里会突然插进一段杂音,仔细听,竟是爷爷的声音在说“砚之,回家”。

“陈哥,你最近是不是没休息好?”同组的实习生见他对着电脑发愣,递过来一杯热咖啡,“我看你总盯着空气说话。”

陈砚之接过咖啡,杯壁的温度烫得他一缩手。咖啡里映出的倒影里,他身后站着个模糊的人影,蓝布衫的衣角在雾气里飘动。

他猛地回头,身后空无一人。

“没事,可能有点累。”他揉了揉太阳穴,咖啡已经凉透了,杯底沉着一层细密的白色粉末,像极了槐安里的槐花。

这天晚上,他被一阵水声弄醒。

不是窗外的雨,是从墙里渗出来的。卧室那面摆满旧书的墙,墙纸正一片片鼓起,水珠顺着书脊往下淌,在地板上汇成细流。那些泛黄的纸页被泡得发涨,字迹在水里晕开,连成一片模糊的“水”字。

他想起从铜锁里找到的那块碎布,上面也是半个“水”字。

突然,最上层的一本书“啪嗒”掉在地上,书页散开,露出夹在里面的一张照片。不是他放的,照片上是个年轻女人,梳着麻花辫,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攥着个铜锁,和他怀里的一模一样。

女人的眉眼,竟和他有几分相似。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民国二十二年,于槐安里,赠守义。”

守义,是爷爷的名字。

陈砚之的心脏狂跳起来。这女人是谁?为什么会有和太爷爷传下来一样的铜锁?

他刚想把照片捡起来,墙里的水声突然变得汹涌,像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撞出来。整面墙剧烈晃动,旧书哗啦啦往下掉,砸在水里发出沉闷的响声。

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墙里响起,带着哭腔:“守义,救我……水要来了……”

是照片上的女人!

“你是谁?”陈砚之退到门边,后背抵着冰冷的门板。

墙皮裂开一道缝,浓得像墨的黑水从缝里涌出来,带着腥气。一只苍白的手从水里伸出来,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直直地朝他抓来——

“砚之,帮我把锁拿回来……”

那只手快要碰到他时,怀里的铜锁突然发烫,发出一阵急促的铃铛声。铃声刺破雾气,墙里的水声瞬间退去,裂缝里的黑水也缩回墙内,只留下满地狼藉的旧书和水渍。

照片已经湿透了,女人的脸在水里变得模糊,只剩下手里的铜锁还清晰可见。

陈砚之捡起照片,发现背面的字迹被水泡开后,底下竟还有一行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字:“双锁合璧,方止水脉。”

双锁?

他低头看向怀里的铜锁,又看了看照片上女人手里的锁。难道太爷爷传下来的,不止一个?

这时,手机突然震动,是周明远发来的消息,只有一张图片——考古队在遗址的地基下,挖出了一个腐朽的木盒,里面空空如也,只在盒底刻着两个字:“寻双”。

寻双,寻找另一把锁?

陈砚之盯着图片里的木盒,突然想起自己那只乌木盒子上的裂痕,形状竟和这个盒底的刻痕完全吻合,像是从同一个盒子上劈下来的。

原来,这两只盒子本是一体的。

窗外的雾又浓了,这次带着股淡淡的胭脂味,和槐花香混在一起,甜得让人发晕。他走到窗边,看见雾气里站着个穿旗袍的女人,背影和照片上的女人重合,正朝着遗址的方向走。

女人的手里,似乎攥着什么东西,在雾里闪着铜色的光。

陈砚之抓起背包就往外跑。他知道,这不是迷惑,是真的有另一把锁,在等着他去找。

而那个女人,或许就是解开所有秘密的关键。

楼道里的声控灯突然亮了,昏黄的光线下,他看见三楼转角的邮筒又出现了,投信口敞开着,里面塞着一张湿漉漉的纸条。

他跑过去抽出纸条,上面的字迹被水晕开,却能认出是爷爷的笔锋:

“她是你太奶奶。另一把锁,在她手里。”

上一章 重阳水信 槐安里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双锁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