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公布那天,周以星的手指在查询页面上悬了很久,迟迟不敢点下去。徐瑾燃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别怕,无论多少分,我们都一起想办法。”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查询键。屏幕跳出分数的瞬间,两人都屏住了呼吸——周以星的总分超出目标线三十分,而徐瑾燃的分数更是稳稳压过录取线。
“过了!”周以星转头看向他,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我们真的可以去同一个城市了!”
徐瑾燃笑着把她揽进怀里,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我就知道你可以。”
傍晚时分,他们如约来到天文台。昴星团在夜空中格外明亮,像串撒在黑丝绒上的钻石。徐瑾燃从口袋里拿出那条昴星团项链,小心翼翼地为她戴上,指尖拂过她的颈窝时,带着轻微的颤抖。
“你看,”他指着星空,“它们离地球四百光年,却能在今晚同时照亮我们。就像我们,不管走多远,都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光。”
周以星靠在他肩上,看着项链吊坠在月光下泛出的微光,忽然觉得这几年的努力都有了意义。那些刷题到深夜的夜晚,那些为了彼此咬牙坚持的瞬间,都成了此刻星空下最珍贵的注脚。
“大学开学那天,”她轻声说,“我们一起去看学校的天文台好不好?”
“好,”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以后每个有星星的夜晚,我都陪你看。”
远处的城市灯火闪烁,和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周以星看着身边的人,忽然明白,所谓的青春,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从校服走到星空下,从并肩刷题到约定未来,把每一份努力都变成照亮前路的光。
晚风带着夏末的凉意吹过,却吹不散两人眼底的期待。他们的故事,在星空下翻开了新的一页,往后的岁月,还有更多星光等着他们一起去奔赴。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快递员的电话打过来时,周以星正在和徐瑾燃整理去大学的行李。两人跑到楼下时,绿色的快递袋在阳光下晃眼,拆开的瞬间,两张印着同座城市名字的通知书飘了出来,像两只振翅的蝴蝶。
“真的一样!”周以星把通知书举到一起比对,连编号都只差了十几个数字。徐瑾燃从背后轻轻环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我说过,会一起的。”
开学前一周,他们约了林溪和赵磊去海边露营。篝火升起时,赵磊举着烤肠宣布:“我和林溪也考上同一所美院了!以后就是你们隔壁学校的!”
林溪笑着捶他:“谁跟你‘你们’,我是去学设计的,你是去当画痴的。”嘴上这么说,却悄悄往他身边凑了凑,篝火的光在两人脸上跳着暖融融的舞。
周以星靠在徐瑾燃肩上看星星,海风吹得帐篷沙沙响。他忽然指着海平面:“看,流星!”
四人同时抬头,一道银色的光划过夜空。周以星闭眼许愿时,听见徐瑾燃在耳边轻声说:“我的愿望是,永远和你一起看星星。”
她睁开眼,撞进他盛满星光的眼眸,忽然觉得所有的等待都有了形状——是录取通知书上并排的名字,是露营时挨在一起的帐篷,是此刻他眼里清晰的自己。
开学那天,两家人一起送他们去车站。爸妈们忙着叮嘱“按时吃饭”“别熬夜”,周以星偷偷拽了拽徐瑾燃的衣角,指着远处的广告牌:“你看,那所大学的天文台照片。”
他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蓝色的圆顶建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等报到完,第一站就去那里。”他握紧她的手,指尖的尾戒和她的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轻响。
火车开动时,周以星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忽然想起高三那个刷题的夜晚,他在错题本上写的那句话:“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原来真的可以。
新学校的天文台比想象中更大,第一次进去时,徐瑾燃熟练地调试着望远镜,周以星站在旁边看他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时光像场温柔的循环——从高中天文社的旧望远镜,到此刻专业的观测设备,身边的人一直没变。
“看这里,”他把目镜让给她,“是猎户座的腰带,比我们第一次看时清楚多了。”
周以星凑过去,清晰的星图在视野里展开,像幅触手可及的画卷。身后传来他的声音,带着笑意:“以后,这里的星图,我们一起画完。”
她转过身,撞进他温柔的目光里。窗外的月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把尾戒映得发亮。原来青春最动人的,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告白,而是从校服到学士服的陪伴,是从“我喜欢你”到“我们一起”的笃定,是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了星光闪闪的模样。
远处的钟楼敲响了九点的钟声,徐瑾燃牵起她的手往天文台外走,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像要一直延伸到时光的尽头。
“明天去图书馆吗?”她问。
“去,”他低头笑了笑,“不过这次,我们可以多看点星星的书。”
晚风带着桂花的甜香,把两人的笑声送向远方。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头顶的星空,永远明亮,永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