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抱紧黑月光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  双男主     

谢兰昭升首辅,百官送礼

抱紧黑月光

七月初十,卯鼓未毕,皇城上空悬着一层热雾,像老天爷忘了揭蒸笼盖。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踩破晨静——内廷司礼监太监高宣圣旨:

“原首辅谢衡乞骸骨,准!肃国公谢兰昭即日入阁,总摄机务,百官咸宜听之!”

话音落地,朝堂像被扔进一把盐,噼啪作响。

有人惊掉笏板,有人打翻茶盅,还有人把胡子生生扯下两根——

“谢兰昭?那位活阎王?”

“完了完了,早朝以后得提前写遗书了!”

圣旨出宫不到两个时辰,肃国公府门前那条两丈宽的巷子就被车马挤成了压扁的糖葫芦。

轿夫骂娘,马夫甩鞭,小厮们汗流浃背,一箱箱礼物像流水般往府里涌。

门口两尊石狮子被挤得东倒西歪,其中一只还被礼箱磕掉半颗牙,疼得龇牙咧嘴。

礼部侍郎最讲究,抬来一座鎏金仙鹤,仙鹤嘴里衔着“万寿无疆”卷轴,走一步晃三晃;

兵部员外郎缺根筋,直接送来两把黑铁戟,戟刃寒光闪闪,把门房老赵吓得当场念《金刚经》;

最离谱的是江南盐商,十二扇紫檀屏风连成一片,展开后整条巷子瞬间变成皮影戏台,连卖糖葫芦的小贩都被挤到墙根。

谢兰昭一句“本公不喜嘈杂”,便把收礼大任甩给了沈遥。

于是,沈遥穿着飞鱼服,腰刀未卸,袖口卷得老高,坐在门槛内侧的八仙桌后,面前铺开三尺白绫当账簿,笔墨纸砚一字排开,活像庙会里代写书信的穷秀才。

送礼的人一波接一波:

“沈镇抚,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沈遥抬眼一扫,薄礼?薄得能砸死人。

他提笔蘸墨,唰唰记录:

“兵部:麒麟一对,重六百斤,附带火球两枚,已砸坏地砖,扣维修银十两。”

“盐商:屏风十二扇,占地三丈,巷子塞车,扣疏通费五两。”

“翰林院:银票若干,页数待数,先按重量估,约三百两。”

写完,还不忘朝送礼人笑眯眯补一句:“放心,肃公夜里会逐条拜读。”

送礼人脸色青白交错,仿佛刚吞了只活蛤蟆。

不到半日,肃国公府正厅已被塞得连猫都挤不进去。

沈遥干脆命人把后院废弃的戏台拆了,临时改成露天库房:

  青铜麒麟蹲台口,像两尊守门的门神;

  紫檀屏风围成迷宫,转三圈能把自己转晕;

  金叶子太多,干脆拿簸箕撮,撮得哗啦啦响,像下了一场金雨。

鲁同知牵着那条戴墨镜的松狮来帮忙——松狮狗模狗样地蹲在银箱上,谁靠近就低吼,活脱脱一只“看门狮”。

礼物堆里,有个不起眼的黑漆小盒,巴掌大,没贴名帖。

沈遥打开一看,里头只有一枚小小的金印,印钮是只张牙舞爪的狻猊,底刻“永镇山河”。

他眉头一挑,把盒子翻过来,盒盖内侧用蝇头小楷写着:

“愿以此印,换旧日情分。”

落款只一个字——“昭”。

沈遥心口咯噔一下:昭?三皇子李昭?

他当即合上盒子,揣进袖里,决定亲自交给谢兰昭。

夜里,谢兰昭终于露面。

他先扫了一眼堆成山的礼物,再扫了一眼堆成山的沈遥——沈遥正趴在银箱上数金叶子,数得两眼放光。

谢兰昭轻咳一声,沈遥立刻弹起来,把袖中小盒递过去:“压轴的。”

谢兰昭接过,指腹摩挲着狻猊印钮,唇角勾了勾:“雕工不错,可惜用错了地方。”

说罢,他转身吩咐:

  “礼单造册,贵重物件入库;

  易碎品垫稻草;

  其余——”

他指了指那两尊青铜麒麟,“抬去校场当靶子,新兵练臂力。”

麒麟无辜眨眼,仿佛在说:我只是来送礼,怎么就成了沙包?

收礼容易,回礼难。

谢兰昭升首辅,按例要“遍谢百官”。沈遥主动请缨,连夜列出“回礼三原则”:

不逾制:不能比皇帝赏的贵重;

不惹眼:不能让人抓到把柄;

要扎心:要让人记住疼。

于是——

  送兵部两尊石锁,附纸条:“愿诸公肩挑社稷,莫再麒麟砸地。”

  送盐商十二把算盘,珠子全是铁的,附纸条:“账算得清,路才走得稳。”

  送翰林院一人一方砚台,砚底刻着“忠言逆耳”四字,墨一磨,字迹立现,洗都洗不掉。

百官收到回礼,哭笑不得,还得上门道谢——毕竟谢兰昭如今是首辅,惹不起。

子时,库房终于安静。

沈遥伸个懒腰,把最后一锭银子码进箱子,箱盖合上,“咔哒”一声,像给这场送礼大戏落了锁。

谢兰昭站在门口,月光把他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柄未出鞘的剑。

沈遥回头,笑得牙尖嘴利:“首辅大人,今日收礼可还满意?”

谢兰昭淡淡“嗯”了一声,目光落在那枚狻猊金印上,指尖轻弹,金印发出清脆一声响。

“礼是人情,也是刀。”

他转身,声音散在夜风里,“刀口朝谁,得看握刀的人。”

沈遥眨眨眼,把这句话默默记在心里。

远处,库房灯笼摇晃,照得满室珠光宝气,也照得人心明暗不定。

上一章 首辅被逼辞职(鲜花加更) 抱紧黑月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