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不朽番外二
---
和安岭的观星台,在战争将它撕裂之前的岁月里,是赫庆省北部的一颗明珠。它并非高耸入云,却因视野开阔、远离尘嚣,成为天文爱好者和寻求片刻宁静之人的心头好。尤其在春夏之交,凌晨时分,当城市还在沉睡,这里已是迎接第一缕晨光的圣地。
那一年,潇云十六岁,身形已显少年的挺拔,眉宇间带着一丝早熟的沉静。他并非天文社成员,只是单纯迷恋黎明前那份万籁俱寂、天地初醒的壮美。背着简单的画板和水彩,他总爱在周末的凌晨独自骑车上山,捕捉日出前瞬息万变的色彩。这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启明星还清晰可见时,抵达了空无一人的观星台顶层。
他刚支好画架,调好颜料,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快又略显吃力的脚步声。回头望去,一个比他稍矮些的少年正扶着栏杆喘气。看模样不过十三四岁,穿着一身干净的运动服,背着一个看起来颇为专业的双筒望远镜包,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脸颊因为爬山而红扑扑的,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盛满了夜空中最璀璨的星子。
那少年也看到了潇云,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毫无防备、带着点腼腆却又无比灿烂的笑容:“嗨!你也这么早来看星星和日出啊?”声音清亮,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
潇云有些意外,这地方凌晨通常只有他一个人。他点点头,指了指自己的画板:“嗯,来画日出。” 他的声音比对方沉稳些,但也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干净。
“哇!你会画画?真厉害!” 少年几步跑过来,好奇地看着潇云调色盘上铺开的蓝紫色和淡金,又抬头望向东方天际那抹正在晕染的鱼肚白,“我叫元浩!你呢?”
“我叫潇云。” 潇云报出自己的名字,看着对方毫无距离感的热情,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这个叫元浩的少年,像一颗突然闯入他静谧世界的、活泼的小太阳。
“潇云……好听的名字!像天上的云一样自由!” 元浩由衷地赞叹,然后卸下望远镜包,动作麻利地开始组装他的“武器”,“我喜欢看星星,特别是日出前,星星还没完全隐去,太阳又还没露脸的时候,感觉整个天空都在进行一场盛大的交接仪式!” 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调焦,将镜头对准了逐渐暗淡的西方星空,“看!那是印玛星,现在还挺亮的!旁边那个小点是它的卫星瓦伊杰星……”
潇云顺着他的指引望去,虽然肉眼只能看到模糊的光点,但听着元浩如数家珍般介绍着星体,言语间充满了纯粹的热爱和求知欲,他心中那份独处的宁静被另一种更生动的情绪取代了。他放下画笔,忍不住问道:“你懂得真多,是天文社的?”
“不是呢,”元浩放下望远镜,转过头,笑容依旧灿烂,“就是自己看书瞎琢磨。我觉得星空像一本巨大的故事书,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座,都在讲述着古老又新鲜的故事。你呢?画画是学了很久吗?”
“也是自己喜欢。”潇云回答,目光重新投向画板,“想把看到的美好瞬间留住。” 他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日出,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充满希望。”
“说得真好!”元浩用力点头,眼睛更亮了,“我也这么觉得!黑暗总会过去,光明一定会到来,就像星星隐去,太阳升起一样,是宇宙的规律,也是生命的希望!”
两个素昧平生的少年,在这空旷的观星台上,因为一场不约而同的日出之约而相遇。一个沉静地描绘光影,一个热情地指点星辰。他们聊着各自眼中世界的奇妙——潇云描述着色彩如何在晨光中流淌变幻,元浩则兴奋地分享着星座传说和最新的天文发现。没有成年世界的复杂心机,没有背负沉重过往的阴霾,只有少年人纯粹的好奇、对美的欣赏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初升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他们身上,为元浩兴奋挥舞的手臂镀上金边,也在潇云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晨露的清新气息,还有少年人爽朗的笑声和充满活力的交谈声。
当那轮红日终于跃出地平线,将万丈金光泼洒向整个霜露岭时,两人都安静了下来,并肩站在栏杆前,被这磅礴的自然之美深深震撼。
“真美啊……”元浩轻声感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陶醉。
“嗯。”潇云应道,目光从壮丽的日出景象移向身边沐浴在金光中的少年。元浩眼中那纯粹的喜悦和对世界毫不保留的热爱,像一道光,意外地照进了潇云沉静的心湖,漾开了一圈涟漪。
那次初遇之后,两人并未刻意联系,但和安岭观星台的日出,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一个“可能”。偶尔的周末凌晨,潇云支起画架时,会带着一丝自己也未察觉的期待望向山路。有时能等到那个背着望远镜、活力四射的身影,有时则只有清风相伴。每一次相遇,都如同老友重逢,话题从天文地理到校园趣事,再到对未来模糊却充满光亮的憧憬。元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像只快乐的小鸟,而潇云则是最好的倾听者,偶尔几句精准的点评或安静的认同,总能得到元浩更热烈的回应。那份在晨光中滋生的、轻松愉快的默契,像山间清澈的溪流,悄然流淌在两人心间。
几年后,潇云已不再是画日出的少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踏实的工作,成为了赫庆省政府部门一名前途看好的年轻公务员。一次重要的跨省环保工作交流会议在赫庆省召开,会议地点恰好安排在霜露岭附近新建的会议中心。连续几天的密集议程和各方博弈,让与会者都倍感疲惫。
会议第三天下午,安排了一段自由交流休息时间。潇云感到有些气闷,便独自一人走出了会场。午后的阳光有些灼热,他信步走着,不知不觉间,脚步竟循着记忆中的小路,再次登上了和安岭观星台。
这里似乎被精心维护过,栏杆重新刷了漆,平台也修缮过,但那份开阔与宁静依旧。他走到熟悉的、能眺望东方山脉的位置,深深吸了一口气,试图驱散心中的烦闷。
“潇云?”
一个带着惊喜和不确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潇云心头一跳,猛地回头。只见一个穿着合身得体浅色衬衫、西裤,面容清俊,气质温润又带着一丝干练的青年站在那里,正含笑看着他。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如昔,只是褪去了少年的跳脱,多了几分沉静的睿智,但那份纯粹的热情似乎并未改变。
“元浩?”潇云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青年,正是当年那个在晨光中兴奋地指着星星的少年,只是长大了,成熟了,那份独特的明亮气质却更加内敛动人。
“真的是你!”元浩脸上的笑容瞬间放大,几步走上前,带着重逢的喜悦,“我刚才在下面就觉得背影眼熟!没想到能在这里再遇见你!” 他如今已是安瑞国外交部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此次是随团参与交流。
两人站在曾经并肩看日出的地方,午后的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拉长。无需过多寒暄,那份在凌晨日出时分建立的默契仿佛从未中断。他们很自然地聊了起来。潇云谈起他现在参与的环保项目,遇到的挑战和看到的希望;元浩则分享着在外交场合的见闻,如何努力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为国家争取利益,言语间依旧保持着对理想的热忱和对世界美好一面的信念。
“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遇见,你画日出,我看星星。”元浩望着远处的山峦,眼神温柔地追忆,“那时候我就觉得,你画里的世界,和我望远镜里的世界,其实都是同一个美好的世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潇云心中微动,看着元浩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润的侧脸,点了点头:“嗯,记得。你说日出是黑暗总会过去,光明一定会到来的象征。”
“是啊,”元浩转过头,目光清澈地看向潇云,带着少年时的那份真诚,又多了几分成年人的笃定,“现在也这么相信。就像我们各自在做的事情,虽然领域不同,过程可能艰难,但目标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或者至少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好一点,更像我们当年在这里感受到的那份美好和希望。”
他的话语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潇云心中因工作带来的烦闷。他看着元浩,这个在少年时就意外闯入他世界、带给他光亮和轻松的人,如今以更成熟、更坚定的姿态再次出现,心中那份潜藏多年的、如同晨光般朦胧的好感,在这一刻变得清晰而温暖。
夕阳开始西沉,为天边涂抹上瑰丽的晚霞,与记忆中壮丽的日出遥相呼应。
“潇云,”元浩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却又无比认真,“虽然不再是看日出的时间了,但……能再次遇见你,真好。以后还能像以前那样,偶尔一起看看日出,或者看看日落,聊聊天吗?”
潇云看着元浩眼中映着的晚霞,也映着自己微微愣怔的脸。他没有犹豫,脸上露出了一个同样温和而清晰的笑容,那是重逢的喜悦,也是对未来的欣然应允:
“当然,元浩。随时都可以。”
晚风拂过观星台,带着山林的气息,吹动了两个青年人的衣角。霞光在他们身上流转,仿佛为这段始于晨光的缘分,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恒久的光晕。这一次,不再是不期而遇的惊喜,而是两颗在各自轨道上运行了数年的星辰,终于清晰地确认了彼此的引力,即将开启一段名为“同行”的新旅程。少年时的轻松与光明,在成年后的重逢中,沉淀为更深沉也更坚定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