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改造指挥部的铁门斑驳掉漆,门岗老李头抱着搪瓷缸子打盹,搪瓷上“为人民服务”的红漆褪得只剩残影。我、王昊、董思源分三个方向,像三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悄无声息地融进这片被贪腐阴影笼罩的区域。
你的线:茶摊旁的碎语
你拎着个褪色帆布包,里头塞着几本旧建筑杂志,扮成来考察“老城区风貌”的自由撰稿人。指挥部斜对过的茶摊是最佳观察点,老板是个豁了牙的老头,泡的茶带着股焦糊味,却总能招来些戴安全帽的工人歇脚。
“张师傅,你们这墙砌得够快啊。”你给刚坐下的工人递烟,火苗在他皲裂的指缝里跳了跳。
他猛吸一口,烟灰落在沾满水泥的裤腿上:“快有啥用?砖都是‘瘦身’的,昨天三楼砌到一半,拐角直接塌了块。”
“没人管?”
“管?”他嗤笑一声,往指挥部方向努努嘴,“李科长的小舅子供的料,谁敢说不字?前阵子老王头举报,第二天就被调去清理建筑垃圾,差点被钢筋砸了腿。”
你假装翻杂志,指尖在手机备忘录上飞快敲字,余光瞥见茶摊角落,一个穿白衬衫的男人正盯着你——是指挥部的综合科科员,早上在门口登记时见过。
王昊的线:酒桌上的试探
王昊换了身阿玛尼西装,开着辆借来的二手帕萨特,径直闯进承包商赵老板的办公室。桌上的青瓷茶具正冒热气,赵老板叼着烟,看见他进来,眼皮都没抬:“找谁?”
“赵总,我是宏业建材的,听说你们这项目缺钢筋?”王昊往沙发上一坐,二郎腿翘得老高,“我那边有批‘特殊渠道’的货,价格比市场价低三成,够意思吧?”
赵老板的烟在指间顿了顿:“我们材料都是统一招标的,规矩懂不懂?”
“规矩?”王昊笑了,从皮包里抽出张照片,是赵老板和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在KTV搂肩的样子,“上周在‘金夜会所’,您跟刘副局长可不是这么说的。”
赵老板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抓起茶杯想摔,又硬生生按捺住:“你想干什么?”
“不想干什么,”王昊起身整理西装,“就想知道,那批‘瘦身砖’,是怎么通过验收的。”
出门时,王昊发现后视镜里多了辆黑色捷达,不远不近地跟着。他拐进条窄巷,猛踩油门,后视镜里的车却没追上来——对方不是来拦他,是来警告他“适可而止”。
董思源的线:废纸堆里的密码
董思源穿了身灰扑扑的保洁服,推着拖把桶在指挥部走廊晃悠。她的目标是档案室,那里堆满了项目验收单和资金流水,据说钥匙只有李科长和会计有。
“小姑娘,新来的?”一个戴眼镜的女科员端着水杯经过,语气和善。
“嗯,临时帮忙的。”董思源低着头,拖把在地上划出“S”形——这是她发现异常时的暗号,刚才拖地时,她瞥见女科员桌上的报销单,“办公用品费”一栏填着“8900元”,附的发票却是家珠宝店的。
趁午休没人,董思源用事先配好的钥匙开了档案室的门。文件柜里的资料码得整齐,她却注意到最底层的铁皮柜有撬动痕迹。拉开一看,里面全是撕碎的废纸,拼凑起来,是几张被废弃的“砂石料采购合同”,供货方栏写着“昌盛贸易”,法人代表那一栏,被墨水涂得漆黑,却隐约能看出是“刘”字开头。
手机震动,是你的消息:“被盯上了,撤。”她迅速把碎片塞进拖把桶底层,刚推开门,就撞见老李头在走廊尽头张望,眼神直勾勾的。
夜幕下的碰头
老槐树下,三人交换信息。你的工人证词、王昊拍到的照片、董思源找到的合同碎片,像散落的拼图,慢慢拼出轮廓:刘副局长通过小舅子的公司供货,李科长负责验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赵老板则用“回扣”和会所应酬捆绑利益。
“昌盛贸易的法人代表,应该就是刘副局长的亲戚。”王昊点烟时手在抖,不是怕,是兴奋,“那批砖和钢筋,估计一半资金都进了私人腰包。”
董思源突然指着合同碎片上的日期:“你们看,这几次供货时间,都和刘副局长老婆的信用卡账单时间对得上——她上个月刚在香港买了块百达翡丽。”
远处,指挥部的灯还亮着,李科长办公室的人影在窗帘上晃动,像个扭曲的问号。你摸出录音笔,里面是茶摊工人最后说的话:“听说下个月要拨款了,他们肯定还会动手脚……”
夜风吹过老槐树,叶子沙沙响,像在催促,又像在警告。三线线索交汇的地方,一张贪腐网络的一角,正被你们硬生生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