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棂星
三月二十,天微亮,稷下学宫晨钟撞破薄雾。
少年与阿朝并肩立于棂星门前。
朱门金钉,高悬“养气藏锋”四字,笔力遒劲,如剑欲出鞘。
少年着墨青学服,腰悬玉牌“春风剑”;阿朝仍青布衣,发间杏簪在晨光里一点温柔。
司阍唱名——
“稷下学子百里东君——随行药师沈朝烟——”
门扉缓缓开启,像翻开一部浩大的新书,风卷书香,扑面而来。
分道药庐
学宫内曲廊回转,少年被引去剑舍,阿朝则分到药庐。
分道处,少年回身,解下腰间杏色穗子递给她:
“剑舍风大,替我收着。”
阿朝接过,指尖碰到他掌心薄茧,低声:“药庐清苦,记得来讨酒。”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转身。
剑舍·少年意气
剑舍十步一台,百剑悬空。
少年入舍,同舍生皆已佩剑,见他腰悬“不染”,目光各异。
有北地刀客嗤笑:“柴桑小酒肆,也配稷下?”
少年不语,拔剑——
剑未出鞘,剑气已削断对方发带。
一室寂静,少年收剑,淡淡:“剑不论出处,只论锋芒。”
药庐·杏花初绽
药庐临湖,老杏一株,花未全开,已香透窗棂。
阿朝挽袖煎药,铜勺轻碰药罐,叮当作响。
同室药童悄声:“听闻春风剑是你家掌柜?”
阿朝莞尔:“是我家东家。”
药童吐舌:“好凶。”
阿朝笑而不语,只把第一盏药汤倒进青瓷杯,杯底映出自己微红的脸。
午炊·隔墙递酒
午时,剑舍鼓声暂歇。
少年翻墙而来,落在药庐后院,杏花瓣沾了满身。
阿朝早温好一壶酒,酒面浮两瓣杏花。
少年倚窗,就她手里喝一口,烫得直吸气。
“慢些。”阿朝低声,“剑舍下午还有课。”
少年舔唇笑:“有你这口酒,千军万马也不怕。”
远处钟声又起,少年翻墙而去,背影如燕。
春灯夜读
夜静,药庐灯火一盏。
阿朝伏案抄《百草经》,笔迹娟秀。
忽听窗外轻叩,少年递进来一只油纸包——
热腾腾的桂花糕,还沾着剑舍灶间的烟火气。
阿朝咬一小口,甜味漫开。
窗外少年声音低低:“阿朝,学宫春晓,与你同看。”
灯影摇红,杏花疏影,落在两人并肩的影子上,像一幅未干的水墨。
——学宫春晓,少年负剑,少女携香,从此剑与酒,共入江湖卷。
———— 药庐与剑舍
卯初·药香与剑鸣
天光微亮,药庐的烟囱先吐出一缕白,像一支软软的笔,在学宫青灰色的屋脊上描云。
阿朝蹲在灶前,把晒干的杏叶、陈皮、当归依次投入铜釜,水沸声咕嘟咕嘟,像谁在说悄悄话。
剑舍那头,晨操的鼓声恰好响起——咚、咚、咚——少年们拔剑的铮响,把药香切成碎屑,散进风里。
巳正·第一次送酒
巳时正刻,药庐弟子要去望江亭采药。
阿朝提着一只青漆食盒,盒里一壶温酒、一碟鲜笋酿、一盅枇杷膏,沿碎石小径往剑舍走。
剑舍外有老槐树,少年正与同舍生练剑,汗湿鬓角。
阿朝把食盒放在树后石凳上,轻咳一声。
少年回头,眼睛一亮,像有人在他瞳仁里点了灯。
“慢点喝,烫。”
“知道。”
少年仰头,一口春风入喉,剑势都软了三分。
旁边几个少年起哄:“哟,春风剑的‘小灶’来了!”
阿朝耳根微红,却仍温声:“灶间还有,想尝的自己来盛。”
一群青衣少年立刻排起队,阿朝笑着舀酒,像给一群馋猫分鱼。
午憩·隔墙私语
午时,剑舍静课。
少年翻墙,落在药庐后院,鞋底沾了泥也顾不得拍。
阿朝正把煎好的药汤滤进瓷盅,热气氤氲。
少年凑过去,低声:“下午有骑射,我怕是要摔成泥人。”
阿朝把最后一点药渣包进纱布,塞进他掌心:“含在舌下,防晕。”
少年眨眼:“苦不苦?”
阿朝失笑:“不苦,给你加了杏花蜜。”
少年含住药包,舌尖果然一点甜,翻墙回去的背影都轻快。
申末·雨骤
申时末,春雷乍响。
雨点砸在药庐瓦上,噼啪乱鼓。
阿朝抱膝坐在廊下,看雨线成帘;剑舍那头,少年们仍在雨中练剑,喝声震天。
她忽然想起柴桑的雨夜,少年负剑出门,也是这样头也不回。
雷声滚过屋脊,阿朝起身,把灶间温着的姜汤盛进两只粗瓷碗,用棉布包了,抱在怀里往剑舍跑。
酉初·雨幕送汤
雨太大,剑舍外的练武场成了泥塘。
少年一身泥点,仍挥剑不歇。
阿朝撑一把旧油纸伞,踮脚站在场边,雨水顺着伞沿砸在脚背。
“东君——”
少年循声回头,泥水溅了半脸。
阿朝把姜汤递过去,少年接过,两口灌尽,烫得直哈气,却笑得明亮。
“阿朝,你一来,连雨都小了。”
亥时·灯影成双
夜课散,药庐灯火一盏。
阿朝伏案抄《百草经》,墨迹未干,窗外忽伸进一只手,捏着一枝带雨的杏花。
少年声音压得极低:“剑舍后山折的,赔你今日被淋湿的杏叶。”
阿朝接过,指尖沾了雨水,也沾了少年的温度。
她把杏花插进笔洗,灯影下,两朵影子贴在一起,像两瓣并蒂的春。
——药庐与剑舍,一墙之隔,墙头杏花开得正好。
剑声与药香,日日交错,把少年与少女的日子,酿成了整个学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