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弦音与同行者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包你满意  明星同人   

第十三章:新专辑的序章与藏在音符里的未来

弦音与同行者

从老城区回来后,他们就开始筹备新专辑。这次不再是单曲合作,是实打实的“时代少年团×云舒”合辑,名字定叫《同行的光》,收录了《渐暖》《城市里的光》《纸船》,还要加五首原创。

开选题会那天,编曲室的白板写得密密麻麻。贺峻霖举着马克笔在上面画:“我想写首关于粉丝的歌!就叫《灯海》,她们举的灯牌不是海吗?”

“我想写首关于练习生的。”张真源翻着笔记本,“上次基金帮的那个小姑娘,说‘以前觉得练习室的灯是冷的,现在知道是暖的’,这句可以当歌词。”

严浩翔靠在椅背上转笔:“我想试试电子加国乐,写《老陈基金》帮过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用老手艺做乐器,跟我们用新方式唱歌,都是在守东西。”

云舒趴在钢琴上记笔记,指尖在琴键上敲出段旋律:“我写首《编曲室的夜》吧,就写我们熬夜改歌,贺峻霖抢丁程鑫的零食,刘耀文练舞摔跟头,马嘉祺偷偷煮泡面……”

“谁抢零食了!”贺峻霖立刻反驳,却被丁程鑫戳了戳腰,“上次是谁把我藏在抽屉里的薯片偷吃了?”

众人笑作一团,马嘉祺突然敲了敲桌子:“别闹,说正事。新专辑要拍纪录片,跟拍我们创作的过程,还要去老陈基金的帮扶点拍,让大家看看基金做了什么。”

“我举双手赞成!”宋亚轩举着手机,“我表哥是做纪录片的,让他来拍,保证真实!”

筹备专辑的日子比想象中忙。白天练舞、录demo,晚上改歌词、编编曲,偶尔还要去基金帮扶点——有时是去看学非遗的孩子,有时是帮被坑的练习生对接新公司,有时只是坐在便利店跟夜班阿姨聊天,听她讲“晚归的人眼睛里都有故事”。

有天去郊区看个学古琴的小姑娘,她爹是老木匠,用边角料给她做了把小古琴。云舒抱着古琴试弹,指尖落在弦上,音色居然很亮。小姑娘蹲在旁边看,眼睛亮晶晶的:“姐姐,你弹得真好听,比我老师还好听。”

“你也能弹这么好听。”云舒把古琴递给她,“慢慢来,琴要跟它熟了,它才会跟你说话。”

回去的路上,严浩翔突然说:“我那首国乐的歌,加段古琴吧?让这小姑娘录个采样,她弹的比专业的有劲儿。”

“好啊。”云舒点头,“再让她爹给专辑做个木刻封面,就刻我们八个人的剪影,用老槐树的木头。”

专辑录制到一半时,周老师突然来探班,手里拿着份国际音乐节的邀请函:“你们这张专辑风格太特别了,音乐节想请你们去压轴,唱三首歌,还能跟国外的音乐人合作。”

“国际音乐节?”刘耀文眼睛亮了,“去!必须去!”

“但时间有点赶。”周老师指着邀请函,“下个月就开,你们得再准备首英文歌,跟外国乐队合唱。”

“没问题!”马嘉祺接下邀请函,“我们今晚就写!”

写英文歌比想象中难。他们英语不算差,但写歌词得兼顾押韵和意境。云舒翻着词典查单词,马嘉祺坐在旁边帮她改语法:“‘光’别用‘light’,用‘glow’,更软,像我们说的‘暖光’。”

宋亚轩凑过来看:“‘同行’用‘walk together’太普通了,用‘march’怎么样?有往前走的劲儿。”

改到凌晨,终于写出首《Glow of March》,讲不同国家的人用不同语言唱歌,却能听懂彼此的光。云舒弹着钢琴试唱,马嘉祺跟着和声,英文发音不算标准,却暖得很真切。

录完demo发给国外乐队,对方很快回了消息:“旋律太动人了!我们加段小提琴,演出时一起弹!”

专辑完成那天,他们在编曲室开了瓶无酒精香槟。丁程鑫举着杯子:“敬《同行的光》!”

“敬老陈!”贺峻霖跟着喊。

“敬基金!”张真源补充。

“敬我们!”刘耀文举起杯子,和所有人碰在一起。

云舒看着手里的香槟杯,杯壁映着窗外的光。她想起第一次来公司,抱着琴包站在走廊里,紧张得手心冒汗;想起钢琴被塞金属片时,他们围在一起想办法;想起老陈的铁盒,外婆的纸船,老城区的青石板。

原来所谓“同行”,就是从陌生到熟悉,从试探到信任,从一个人的旋律,变成八个人的合唱。

马嘉祺突然碰了碰她的杯子:“想什么呢?”

“想以后。”云舒笑了,“以后我们还要拍电影吗?还要开全球巡演吗?还要把基金开到国外吗?”

马嘉祺看着她,眼里的光像星:“都可以。只要你想,我们就一起做。”

窗外的梧桐叶落了又长,编曲室的灯亮了又暗。新专辑的序章已经翻开,藏在音符里的未来还很长。但云舒知道,只要他们站在一起,不管是国际音乐节的舞台,还是老城区的小巷,都是同行的路。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不是故事结束,是故事刚刚开始。而他们,会带着彼此的光,一直走下去。

(全章完)

上一章 第十二章:旧巷的风与新的约定 弦音与同行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