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教授的研究持续了三个月。每周五下午,祁同伟或颜如玉都会带孩子们去认知科学实验室。思延和慕言并不抵触,反而对各种测试设备表现出浓厚兴趣。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显示,思延的视觉皮层活动模式与常人不同,”秦教授展示着脑部扫描图,“他能无意识处理大量微观信息。”
慕言的测试更令人惊讶:“她的听觉皮层对特定频率异常敏感,更惊人的是镜像神经元活动——她能无意识捕捉他人细微生理信号并解读情绪。”
颜如玉担忧地问:“这会对他们大脑造成负担吗?”
“正相反,”秦教授微笑,“扫描显示他们在使用这些能力时,大脑能耗反而降低,像是...找到了更高效的信息处理通道。”
研究结束时,秦教授给出建议:“不要抑制,要引导。就像河流,堵不如疏。”
他送给孩子们特别的礼物——给思延的是一套微观观察工具,给慕言的是一套声波感知玩具。还有一份特殊建议书:
“建议为孩子们建立‘能力使用日志’,记录每次使用情境、效果和后续感受,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天赋。”
于是祁家多了个新习惯:每晚睡前,孩子们会口述记录当天的能力使用情况,颜如玉帮忙整理成册。
“今天帮小雨点找到丢失的蜡笔(蓝色那支在绘本区第三书架下),心里暖暖的。”“发现幼儿园滑梯螺丝松动(顺时针方向旋转了27度),报告老师后得到表扬。”“听到张老师头疼(偏右太阳穴位置),建议她喝水后好转。”
记录过程中,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能力的边界和代价——思延过度使用观察力后会视觉疲劳,慕言感知太多负面情绪后会情绪低落。
“能力像电池,需要充电。”思延总结。慕言点头:“开心的声音能充电,害怕的声音会耗电。”
——————
初夏时节,幼儿园准备举办“亲子科学展”。孩子们需要和家长一起准备小项目展示。
小雨点准备的是“彩虹牛奶实验”,小哲的是“火山爆发模型”。思延和慕言却犹豫了——他们的科学想法往往超出同龄人理解范围。
“我们可以展示真菌生长观察,”思延提议,“我已经记录了面包霉变的全过程。”
慕言摇头:“小朋友们会觉得恶心。不如展示‘声音的形状’?”
最后他们决定合作:“微观与宏观的世界”——用思延的显微镜观察和慕言的声波可视化结合。
展览日热闹非凡。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参观各个展位,思延和慕言的展台前很快围满了人。
“看!蒲公英种子像小降落伞!”“我的声音在水里变成圈圈!”
李园长陪着一位访客走来:“这是教育部的陈巡视员,特地来看我们的科学展。”
陈巡视员对显微镜很感兴趣:“小朋友,这个放大多少倍啊?”
思延熟练调整焦距:“当前是400倍,足够观察叶脉维管结构。需要看花粉的话需要调到1000倍。”
巡视员惊讶地看着三岁孩子操作精密设备,转头问慕言:“那你展示什么呢?”
慕言将声波传感器放入水盆:“请您说句话。”
巡视员迟疑地说:“你好?”
声波在水面形成美丽图案,孩子们欢呼。慕言却偏着头:“您心里在担心一件事...关于数字7?”
陈巡视员猛地后退一步,脸色微变。李园长急忙打圆场:“孩子想象力丰富,您别介意...”
但巡视员蹲下身,郑重地问慕言:“你为什么说数字7?”
慕言被吓到,躲到哥哥身后。思延上前一步:“因为您西装第七颗纽扣有磨损,口袋第七个插袋有钢笔痕迹,而且您每七秒会无意识摸一次手表——这些都是焦虑的身体信号。‘7’可能是焦虑源。”
一片寂静。陈巡视员长叹一声:“神了...我确实在为七校联考的事烦恼。”
他转向李园长:“这些孩子...不一般啊。”
展览结束后,陈巡视员特意留下与祁同伟颜如玉长谈:“国家正在推行超常儿童教育计划,您的孩子可能是重点培养对象。”
回家的路上,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重。
“我不想被‘重点培养’,”慕言突然说,“只想和朋友们一起上学。”
思延点头:“隔离教育不利于社会化发展。”
祁同伟和颜如玉交换了一个安心的眼神——孩子们自己有了明确想法。
——————
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一周后,市教育局通知:京州市第一幼儿园成为“融合教育试点”,专门研究如何让超常儿童在普通环境中健康成长。
李园长兴奋地告诉祁同伟:“多亏了你们家孩子!巡视员说正是他们的表现证明超常儿童需要的是引导而非隔离!”
新政策带来了改变:幼儿园增设了“探索角”和“静音舱”,满足不同需求的孩子;老师们接受了特殊培训,学习如何引导而非抑制孩子的独特之处。
最开心的是慕言——她不用担心被送走,还能帮助其他“特别”的孩子。
小哲不再炫耀才艺,而是向思延请教“怎么发现东西要坏了”;小雨点成了慕言的“小助手”,学习如何感知他人情绪。
一天放学,颜如玉看到动人的一幕:慕言正拉着新来的自闭症男孩的手,轻轻哼歌;思延则在帮一个注意力缺陷的孩子用“观察游戏”集中注意力。
李老师感慨:“他们不仅适应了,还在帮助其他孩子适应。”
然而挑战永远存在。梅雨季节,幼儿园老楼开始出现霉味,多个孩子出现过敏症状。
思延敏锐地指出:“通风系统滤网发霉,菌种疑似有毒株。”
慕言补充:“墙壁在‘生病咳嗽’。”
经专业检测,幼儿园确实存在严重的霉菌污染,需要立即停课整修。
停课期间,祁同伟的培训中心临时开办“幼儿科学班”,接收无处可去的孩子。思延和慕言自然成了“小老师”。
“不能直接说答案,”祁同伟教导他们,“要引导其他孩子自己发现。”
于是思延设计了一系列“侦探游戏”,教孩子们通过观察寻找线索;慕言则带领“心灵小队”,学习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理解他人。
两周后,幼儿园整修完毕,孩子们重返校园。令人惊喜的是,经过特殊时期相处,班级氛围彻底改变了——孩子们学会了合作而非竞争,欣赏差异而非排斥。
期末汇演上,中三班表演了特别节目——“每个人的特别之处”。每个孩子展示自己最擅长的事,思延和慕言只是其中普通两份子。
演出结束,所有孩子手拉手鞠躬时,台下掌声雷动。颜如玉擦着眼角,祁同伟紧紧握着她的手。
回家的车上,慕言突然说:“今天心里满满的,没有太多空位听其他声音了。”
思延解释:“积极情绪充盈时,外部感知需求降低。”
颜如玉微笑:“这说明你们今天很快乐。”
祁同伟从后视镜看着孩子们:“为你们骄傲,不是因为你们特别,而是因为你们用特别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好了。”
夜空星光点点,车内温馨宁静。在这个看似普通却绝不普通的家庭里,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人都在学习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光。
而明天,永远会有新的挑战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