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五年,济南府的清晨总是裹着一层淡淡的水汽。紫薇站在绣坊的窗前,指尖轻轻摩挲着手中半块残破的玉佩——那是母亲夏雨荷临终前交予她的唯一信物,也是她寻父的全部凭证。“额娘,女儿今日便要启程去京城了,您说的那位‘大明湖畔的故人’,女儿一定会找到他。”她轻声呢喃,眼中满是坚定,却也藏着几分对未知的忐忑。
收拾好简单的行囊,紫薇将玉佩贴身藏好,又把母亲留下的那首《雨荷词》仔细折好放进锦囊,便辞别了绣坊的师父,踏上了北上的路。从济南到京城,路途遥远且艰险,她一个弱女子独自前行,难免遭遇波折。行至河北境内时,恰逢连日暴雨,山路泥泞难行,她不慎失足滑倒,扭伤了脚踝,随身携带的盘缠也在慌乱中遗失了大半。
正当紫薇坐在路边无助落泪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这位姑娘,为何独自在此哭泣?”一个温润的男声响起,带着几分关切。紫薇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衫的公子勒马而立,眉目俊朗,气质文雅,身后跟着几名随从。她强撑着起身,微微屈膝行礼:“公子有礼,小女子……小女子赶路时不慎扭伤了脚,盘缠也所剩无几,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位公子正是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尔康。他素来心善,见紫薇柔弱无助,又不像寻常流民,便心生怜悯:“姑娘不必慌张,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你孤身一人太过危险。我正好要回京城,若不嫌弃,可与我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紫薇闻言又惊又喜,连忙道谢:“多谢公子仗义相助,小女子紫薇,敢问公子高姓大名?”“我叫福尔康。”尔康笑着回答,随即让随从牵来一匹温顺的小马,小心翼翼地扶紫薇上马。
一路上,尔康与紫薇闲聊,得知她是为了寻亲才前往京城,却不肯多提父亲的身份,只说父亲是位“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尔康虽心存疑惑,但也知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便不再追问,只在饮食起居上多加照料。紫薇看着尔康周到细心的模样,心中渐渐生出一丝暖意,原本对京城的恐惧也消散了不少。
十几天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京城。尔康将紫薇安置在自家府中僻静的客房,又派人请来大夫为她诊治脚踝。“紫薇姑娘,你在京中暂无去处,便先在此安心住下,待脚伤痊愈,再慢慢寻找亲人也不迟。”尔康临走前叮嘱道。紫薇感激涕零:“福尔康公子,您对小女子的恩情,紫薇此生难忘。”尔康笑着摆手:“举手之劳罢了,你好好休息。”
然而,紫薇深知寄人篱下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她必须尽快找到父亲。伤愈之后,她开始悄悄打听“乾隆皇帝”的消息——母亲临终前虽未明说,但她从那首《雨荷词》和母亲的只言片语中,早已猜到父亲的身份。可皇宫戒备森严,寻常百姓根本无法靠近,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该如何才能见到皇帝,认祖归宗呢?
这日,紫薇听说皇宫将在几日后举办“祭天仪式”,届时皇帝会亲自前往天坛,沿途百姓可以在指定区域观礼。她心中一动,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她提前几日便开始准备,将母亲的《雨荷词》重新抄写在一方素绢上,又反复练习如何向皇帝诉说母亲的故事。尔康察觉到紫薇近来行踪诡异,便主动询问,紫薇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
尔康得知紫薇竟是皇帝的私生女,震惊不已。他既同情紫薇的遭遇,又担心她贸然行事会引来杀身之祸:“紫薇,皇宫不比民间,皇帝身份尊贵,你若没有确凿证据,贸然上前认亲,恐怕会被当成刺客或疯子,后果不堪设想!”紫薇何尝不知其中的风险,但她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为了给自己一个名分,早已没有退路:“尔康公子,我知道此行凶险,但我别无选择。若不能见到父皇,我此生都不会甘心。”
尔康见紫薇态度坚决,知道劝不住她,便决定帮她一把:“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便陪你一起去天坛。届时我会想办法帮你靠近皇帝,但若情况不对,你一定要听我的,先保命要紧。”紫薇看着尔康真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激,含泪点头:“多谢你,尔康。”
祭天仪式当天,天坛外人头攒动,百姓们都想一睹皇帝的风采。紫薇穿着一身素雅的衣裙,混在人群中,手心紧紧攥着那方写有《雨荷词》的素绢,心脏砰砰直跳。尔康则扮成侍卫的模样,在她身边暗中保护。当皇帝的仪仗缓缓走来时,紫薇的心跳几乎停止,她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冲出去,却被尔康一把拉住:“等等,现在人太多,侍卫警惕性高,再等等机会。”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小混混趁机作乱,推搡着百姓。尔康灵机一动,对紫薇说:“快,趁乱过去!”紫薇会意,跟着尔康借着混乱的人群,一点点向皇帝的龙撵靠近。眼看就要到龙撵前,一名侍卫突然发现了他们,大喝一声:“何人在此作乱!”说着便拔刀向他们冲来。
尔康立刻挡在紫薇身前,与侍卫缠斗起来。紫薇趁机冲到龙撵前,跪在地上,高举着素绢大喊:“父皇!儿臣紫薇,是济南夏雨荷之女,求父皇认下儿臣!”乾隆坐在龙撵上,听到“夏雨荷”三个字,身体猛地一震,目光落在紫薇身上,眼中满是震惊和疑惑。他挥了挥手,示意侍卫住手:“你说你是夏雨荷的女儿?可有证据?”
紫薇连忙将素绢递上前,哽咽着说:“这是额娘写给父皇的词,还有这半块玉佩,都是额娘的遗物,父皇请看!”乾隆接过素绢和玉佩,看着那熟悉的字迹和残破的玉佩,尘封多年的记忆瞬间被唤醒——二十年前大明湖畔的那段往事,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他看着眼前与夏雨荷有几分相似的紫薇,心中百感交集,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就在乾隆犹豫之际,一旁的军机大臣和珅连忙上前说道:“皇上,此女子来历不明,仅凭一首词和半块玉佩,不足以证明她的身份,恐是有人故意设计陷害,还请皇上三思!”和珅的话提醒了乾隆,他确实不能仅凭紫薇的一面之词就认下这个女儿,毕竟事关皇家颜面。于是,他沉下脸说:“此事非同小可,容朕查明真相再说。来人,将此女子先带回宫中,严加看管,不得有误!”
侍卫们上前就要押解紫薇,尔康连忙上前阻拦:“皇上,紫薇姑娘只是想认祖归宗,并无恶意,还请皇上手下留情!”乾隆看了尔康一眼,认出他是傅恒的儿子,便说:“福尔康,此事与你无关,退下!”尔康还想再说什么,却被紫薇拉住:“尔康,别再说了,我跟他们走。”紫薇知道,能被带回宫中,至少还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身份,若是此刻惹怒了皇帝,恐怕连这点机会都没有了。
就这样,紫薇被侍卫带走,送往宫中的“静思苑”看管。尔康站在原地,看着紫薇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心中满是担忧。他知道,紫薇在宫中必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危险,他必须想办法尽快查明真相,帮助紫薇获得皇帝的认可。而紫薇则在被带走的路上,暗暗发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要坚持下去,一定要让父皇认下自己,完成母亲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