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阳由于清晨去废弃工厂附近背书,发现了尸体,于是成为了报案人。况且,他也算是镇上的“名人”,自然被询问。
此后,林晓阳似乎对查案产生了“兴趣”,偶尔会“偶遇”王德发和苏悦,提供一些他“听到”的“线索”,比如谁说过赵老歪的坏话,或者赵老歪前几天好像跟谁吵过架。他的言辞总是带着学生气的分析,显得单纯而热心。
苏悦对他保持礼貌,但职业本能让她觉得这个过于“完美”的少年,似乎冷静得有些异常。
随着苏悦不懈的调查,一些微妙的线索开始浮现。
有目击者称,案发前一晚,似乎看到一个“像学生模样”的瘦高身影在工厂附近徘徊。
赵老歪的尸体旁,发现了一个被刻意踩碎、但依稀能看出是某中学奖励的旧钢笔尖。
而更深层次的调查显示,赵老歪不仅是混混,多年前还曾是炼钢厂的临时工,与林晓阳父亲的那起“事故”有若隐若现的联系——有人回忆,当年正是赵老歪违规操作了某个设备,但最后责任被推给了已经残废的林建国。
苏悦将目光投向了林晓阳。
这个看似单纯无害的少年,可能才是真正的凶手。
在苏悦的坚持下,他们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林晓阳当年亲眼目睹了事故现场,目睹了他的父亲是如何被带出来的,目睹了他的母亲如何哭诉是赵老歪违规操作却无人作证,目睹了厂里如何将责任推给父亲,只给了一点微薄的补偿。目睹了赵老歪事后如何嚣张地在他家门口叫骂“残废活该”,如何在他成长岁月里,不断嘲笑他“书呆子”、“考上大学也改变不了你爹是废物的事实”。
毫不夸张的说,赵老歪毁了林晓阳一家人的一生。
而那些冷眼旁观的所有民众,都是帮凶。
王德发知道,他自己也是帮凶。
当时他也在厂保卫科,林晓阳母亲去找他们,他们也只想息事宁人,只说“嫂子,算了吧,厂里决定的事,闹也没用,拿着钱好好过日子吧。”
最后的结局如同所有的电影一样,正义的警察讲罪犯缉拿归案,带给小镇荣誉的,和带给小镇威胁的,都是同一个人,而随着那一个人的消失,小镇又归于了平静。
最后的结局是一个大晴天,王德发和苏悦坐在一起晒太阳。
天亮了。
……
刘耀文合上剧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口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看完这个剧本,他好像从那只言片语中作为林晓阳活了一次。
随意就可以翻过的剧本,却是林晓阳的一生,几个字就可以概括的苦难,却是他的一辈子。
刘耀文很难想到一个词来评价林晓阳,他只觉得深深地心疼,林晓阳不是一个好人,因为他杀人了。
他阳光开朗的背后,是什么呢?
刘耀文想了很久。
他抬起头,看向仍在专注写歌的严浩翔的背影,那稳定的键盘声此刻成了他抽离剧本情绪的锚点。
他需要一点时间,才能从那个灰暗的“锈镇”里,彻底回到这个有严浩翔在的温暖现实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