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的电子记分牌亮起时,宋酒儿听见箭袋里的箭杆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金属声。她指尖抚过弓身,摸到段寒曜昨天傍晚替她缠好的防滑带——比平时紧了半圈,刚好能抵消场馆空调带来的气流干扰。
段寒曜最后检查
段寒曜的声音从身侧传来,他正屈指敲了敲自己的护指,那是他们约定的信号:一切就绪。宋酒儿点头时,余光瞥见他左手腕的护腕,比平时多缠了一圈——那是她今早帮他调整的,知道他在高压下会不自觉攥紧弓弦。
混双排位赛的哨声吹响,第一组箭射出时,场馆顶部的通风口突然送过一阵侧风。送酒额额的箭在空中微微偏移的瞬间,段寒曜的箭恰好从斜后方追上来,两支箭尾在十环区边缘轻轻擦过,像两只结伴归巢的鸟。
段寒曜风速1.8米/秒,偏角修正0.5度。
走回起射线时,段话寒曜低声报出数据,声音平稳得像在队内训练。宋酒儿嗯了一声,抬手调整握弓力度——这个角度,正是他们在高原集训时练过一百二十次的组合射法。
第四组箭时出了点意外,宋酒儿的箭尾卡榫突然松动。她刚要皱眉,段寒曜已经从自己的备用袋里摸出个新的递过来,塑料包装上还留着他指尖的温度。
段寒曜昨天检查时发现有裂纹。
他语气平常,却让她想起今早看见他对着阳光翻看她所有箭支的背影。
中场休息时,大屏幕回放着他们刚才的同步射姿:拉弓时身体倾斜的角度相差不到1度,放箭的瞬间连肩胛骨收缩的幅度都分毫不差。解说员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这对组合的默契简直像共享同一套神经反射系统。”
宋酒儿喝水时,段寒曜忽然从口袋里掏出颗薄荷糖——和去年冬训时他塞给她的那颗味道一样。
段寒曜含着能稳心率。
他说这话时,目光落在远处的靶心,却准确地把糖抛到她掌心。
最后一轮决胜箭,场馆里的呼吸声仿佛都停滞了。宋酒儿搭箭的刹那,看见段寒曜的肩膀习惯性下沉了半寸——这是他们的秘密战术,他射十环上沿,她补中下区,用最小的误差覆盖最大的胜算。
弓弦回弹的轻响几乎重叠,两支箭扎在靶上时,电子屏同时跳出两个鲜红的“10”。看台上爆发出欢呼的瞬间,段寒曜转头看她,眼里的光比记分牌更亮。
段寒曜还记得去年说的吗?
他声音里带着笑意。
段寒曜要让这两个箭头,一起扎在这里。
宋酒儿望着靶纸上那对紧紧相依的箭尾,忽然觉得掌心的薄荷糖甜得刚好。她想起出发前那个月光漫进训练馆的夜晚,他们的影子投在靶纸上,像两个蓄势待发的箭头——而现在,那些沉默的默契,终于在赛场上开出了最精准的花。
…………
————微信————
孙颖莎“酒酒”
孙颖莎“比赛看到了,很厉害!”
孙颖莎“👍🏻”
林逸舟“小九,牛逼!🐮🐮🐮”
月临川“今天小九很棒!!!”
宋酒儿看着微信上的信息,勾了勾唇。
回复小太阳🔆:你比赛也加油!
回复小舟:看到你的夸奖了,小舟。谢谢!
回复川川: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