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赋脚步沉稳却又带着一丝忐忑,慢慢朝自己的居所走去。月光洒在他身上,他心中思索着未来在学社的种种可能。这看似是新的起点,可前方迷雾重重,那些未知的挑战,正隐隐等待着他,而他,又将如何应对?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寒门学子学社的青石小径上。姜赋早早起身,怀着期待与紧张,开始在学社中四处参观。学社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学子们或行色匆匆,或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姜赋沿着小径漫步,目光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路过一处小花园,他看到几个学子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诗词文章。姜赋忍不住放慢脚步,侧耳倾听,只言片语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这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亲切感,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
不知不觉,姜赋来到了学社的藏书阁前。藏书阁是一座古朴的建筑,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大门两侧的石狮子威风凛凛,仿佛在守护着这满阁的知识宝藏。姜赋深吸一口气,迈进了藏书阁。
阁内光线略显昏暗,一排排书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姜赋沿着书架缓缓前行,目光在一本本古籍上扫过。突然,他的目光被一本略显陈旧的典籍吸引住,封面上写着《前朝改革纪要》。姜赋心中一动,赶忙将其取下,找了个角落坐下,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姜赋的眼睛越来越亮。这本典籍详细记载了前朝几次重大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其中的许多理念和措施,与他心中的改革想法不谋而合,同时也为他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姜赋如获至宝,一边阅读,一边在心中默默思索,将这些知识与自己的改革策论相结合。
“这位学弟,看你如此专注,是发现了什么好书吗?”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姜赋回头,只见一位身着素色长袍的学子正微笑着看着他,眼神中透着友善与好奇。
姜赋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学长好,我叫姜赋,初入学社,偶然发现这本关于前朝改革的典籍,觉得受益匪浅。”
“哦?前朝改革?这可是个冷门的话题。”学长饶有兴趣地说道,“我叫林宇,在学社也算待了些时日了。你对改革感兴趣,倒是少见。”
姜赋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说道:“学长,实不相瞒,我一直怀揣着改革治国的理想,希望能为国家的兴盛贡献一份力量。这本典籍让我看到了许多可以借鉴之处。”
林宇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难得你有这份志向。在这学社中,大多数人只专注于科举仕途,真正关心国家改革的人不多。既然你有此抱负,我倒是可以给你讲讲学社内的一些人脉关系和潜在机会。”
姜赋大喜过望,连忙说道:“那就有劳学长了,姜赋洗耳恭听。”
林宇带着姜赋来到一旁的休息区,坐下后缓缓说道:“学社内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他们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若是能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推荐,对你的改革之路会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社时常会组织一些研讨会和交流活动,这也是结识志同道合之人的好机会。还有,学社与一些地方势力也有往来,若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或许能为你的改革主张找到实践的土壤。”
姜赋认真地听着,心中默默记下林宇所说的每一个要点。他深知,这些信息对于自己来说无比珍贵,是在这困境中突围的重要线索。
林宇接着说道:“不过,学社内鱼龙混杂,也不乏一些只为谋取私利之人。你在与人交往时,还需多加小心,切莫轻信他人。”
姜赋感激地说道:“多谢学长提醒,姜赋定当铭记于心。”
不知不觉,日头渐西,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姜赋与林宇交谈甚欢,从学社的人脉关系,到改革的种种设想,两人无所不谈。
分别时,姜赋再次向林宇表达了感谢。他手中紧紧握着那本《前朝改革纪要》,心中既有收获知识和人脉的喜悦,又有对未来的担忧。从典籍和学长处得到的这些信息,看似为他指明了新方向,然而这些信息能否真正帮他在困境中突围,还是未知数?
姜赋带着复杂的心情,缓缓走出藏书阁。此时,夜幕已悄然降临,学社内灯火点点,宛如繁星洒落人间。姜赋抬头望向夜空,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道路如何艰难,他都要坚定地走下去,为了自己的改革理想,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