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赋回到住处,伙伴们纷纷围上来询问情况。姜赋将在皇宫的经过告知众人,大家虽稍感欣慰,但仍忧心忡忡。姜赋看着伙伴们,坚定地说:“我们不能松懈,王崇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我们更要小心应对,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此时,窗外一阵寒风吹过,吹得窗户纸沙沙作响,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更大危机。
在京城的另一处,负责彻查姜赋的官员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之间。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他仔细翻阅着每一份关于姜赋在民间活动的记录,从在各个城镇举办的惠民活动,到与地方小吏探讨民生的细节,一桩桩,一件件,都显示出姜赋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官员的手指在纸张上划过,时而停下来思索,时而又快速翻动,他的心中已然有了判断:姜赋绝非如王崇所言,意图谋反。
第二日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巍峨的宫殿之上。彻查官员怀揣着调查结果,步伐匆匆地走向朝堂。朝堂之上,大臣们正低声交谈,气氛略显压抑。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扫视着下方的群臣。彻查官员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朗声道:“陛下,臣已将姜赋之事彻查清楚。姜赋在民间的种种活动,旨在为国家谋福祉,为百姓解困苦,并无谋反之意。”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皇帝的脸色微微一变,他的目光投向王崇,眼神中带着一丝怀疑。王崇心中一紧,额头上不禁冒出细密的汗珠,但他仍强装镇定,站在原地。
退朝之后,王崇匆匆回到自己的府邸。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着对策。得知彻查官员如实上报了调查结果,他明白自己的计划遭遇了挫折。但王崇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决定再次篡改证据,继续陷害姜赋。
王崇唤来自己的心腹,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心腹微微点头,领命而去。夜幕降临,京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王崇的心腹带着几个手下,趁着夜色,偷偷潜入了存放证据的库房。库房外,守卫正在打盹,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心腹等人轻手轻脚地打开库房的门,溜了进去。他们在一堆卷宗中翻找着,试图找到能够歪曲姜赋行为的证据,并加以篡改。
此时,姜赋正在住处与李夫子商议对策。李夫子轻抚胡须,神情严肃地说:“王崇此人,必定不会轻易放弃,我们需早做准备。”姜赋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说:“我料定他会有所动作,只是不知他会从何处下手。”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声响。姜赋警觉地站起身来,与李夫子对视一眼,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向窗边。
姜赋轻轻推开窗户,向外望去,只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他心中一动,对李夫子说:“看来,有人在监视我们。”李夫子皱了皱眉,说:“想必是王崇的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格外小心。”姜赋沉思片刻,说:“既然他们在监视,那我们不妨将计就计,看看王崇到底想干什么。”
王崇在府邸中焦急地等待着心腹的消息。他时而望向窗外,时而又在房间里踱步,心中充满了焦虑。终于,心腹回来了,他满脸得意地将篡改后的证据呈递给王崇。王崇接过证据,仔细查看了一番,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自言自语道:“姜赋啊姜赋,这次看你还如何狡辩。”
然而,王崇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姜赋的监视之中。姜赋已经察觉到王崇可能会对证据动手脚,于是提前安排了人手,暗中监视着证据存放的地方。王崇的心腹等人篡改证据的过程,都被姜赋的人看在眼里。
姜赋得知王崇篡改证据的消息后,心中冷笑一声。他对李夫子说:“王崇果然中计了。我们现在就将他的罪行呈递给皇帝,让他无话可说。”李夫子点头表示赞同,说:“此计甚好,但我们还需小心行事,以免王崇狗急跳墙。”
第二日,姜赋带着王崇篡改证据的罪证,再次来到朝堂之上。他将罪证呈递给皇帝,详细说明了王崇为了陷害自己,如何指使心腹篡改证据的经过。皇帝看完罪证后,龙颜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道:“王崇,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篡改证据,陷害忠良。”
王崇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脸色苍白,他拼命地磕头,嘴里说道:“陛下,臣冤枉啊!这都是姜赋的污蔑。”皇帝冷冷地看着他,说:“证据确凿,你还有何可说?”王崇无言以对,只能瘫倒在地上。
虽然真相逐渐显现,王崇的阴谋看似被挫败,但姜赋心中清楚,事情并未就此平息。朝堂上还有其他权贵,他们与王崇一样,对自己的改革理念充满敌意。姜赋深知,自己接下来的路,依旧充满了艰难险阻。
姜赋走出朝堂,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但他却感受不到丝毫暖意。他抬头望向天空,心中暗自思忖:“王崇虽暂时受挫,但必定不会死心,我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彻底摆脱困境,才能继续推行改革。”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吹起他的衣角,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