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门策变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一章 短暂的平静

寒门策变

姜赋回到住处,李夫子和伙伴们早已等候多时。看到姜赋回来,众人纷纷围上前。姜赋面色凝重地说道:“王崇虽除,但朝堂形势依旧严峻,其他权贵必然不会坐视不管。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李夫子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道:“当务之急,是要寻找更多支持改革的力量,扩大我们的阵营。”姜赋点头,目光坚定:“不错,我也是这般想法,只是这过程恐怕不会顺利。”众人陷入沉默,气氛略显压抑,一场新的挑战似乎正悄然来临。

在王崇被严惩之后,朝堂之上果然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平静。往日里那些对姜赋明嘲暗讽的官员,此刻都收敛了许多,无人再敢公然与姜赋作对。姜赋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就如同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更大的危机或许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姜赋决定充分利用这段难得的平静时光。他回到寒门学子学社,这里是他最初的根基所在。学社内,学子们看到姜赋归来,眼中满是敬佩与期待。姜赋站在学社的讲堂之上,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

“诸位同窗,王崇虽已倒台,但我们的改革之路依旧漫长且充满荆棘。”姜赋的声音在讲堂内回荡,“我们不能因一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反而要更加努力,完善我们的改革方案。”

学子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姜赋与学子们围坐在一起,就改革方案中的各项条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提出关于农业税改革中,如何更加精准地评估土地肥力以制定合理税率的问题,姜赋陷入沉思。他想起自己在民间暗访时,看到不同土地产出差异巨大,若不能合理区分,改革恐难以服众。

“我们可借鉴过往典籍中对土地分类的记载,再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土地评级标准。”姜赋缓缓说道,“如此,方能让农业税改革更加公平合理。”学子们纷纷记录下来,对姜赋的见解钦佩不已。

与此同时,姜赋也没有忘记与民间支持他的力量加强联系。他来到一处偏僻的民间联络点,这里是他在民间宣传改革理念时结识的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的聚集地。联络点位于一条狭窄小巷的深处,周围是破旧的房屋,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息。

“姜公子,您来了!”一位朴实的汉子看到姜赋,热情地迎了上来。姜赋微笑着点头:“大家最近可好?改革的宣传可有遇到什么困难?”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近期的情况。有人说,在一些偏远乡村,百姓对改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通俗易懂的讲解;也有人提到,部分地方豪绅依旧在暗中抵制,阻碍宣传。

姜赋听后,眉头微皱。他深知,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这些阻碍必然存在。“我们要改变宣传方式,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结合他们身边的事例来讲解改革的好处。至于那些抵制的地方豪绅,我们要收集他们的劣迹,让百姓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姜赋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在与民间支持者交流的过程中,姜赋闻到了联络点内煮着的粗茶散发的香气,听到了屋外孩童玩耍的嬉闹声,感受到了这些普通人对改革的热情与期待。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推进改革的信念。

然而,姜赋心中始终明白,这种平静不会持续太久。朝堂上的权贵们,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一步步壮大改革的力量。他们必然在暗中谋划着新的阴谋,试图将姜赋和他的改革彻底扼杀在摇篮之中。

姜赋在学社与学子们深入探讨改革方案,从税制到吏治,从民生到国防,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国家未来因改革而繁荣昌盛的景象,那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但现实的残酷也时刻提醒着他,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在民间联络点,姜赋与支持者们制定着新的宣传策略。他看着这些虽然身份低微,却一心为国家前途着想的人们,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这些人是他改革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姜赋越发清晰地感觉到,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他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隐隐雷声,那是更大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姜赋清楚,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只是他不知道,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危机等待着他。但无论如何,他都已做好了准备,将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去迎接一切。

在寒门学子学社中,姜赋与学子们讨论到深夜,油灯的火苗在微风中摇曳,映照着他们疲惫却又充满斗志的脸庞。在民间联络点,姜赋与支持者们紧紧握手,相互鼓励,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期许。而此刻,在朝堂的阴暗角落里,一双双眼睛正盯着姜赋的一举一动,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形成。

上一章 第二十章 反制王崇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新的危机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