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寒门策变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二章 新的危机迹象

寒门策变

姜赋从民间联络点出来,夜色已深。街道上冷冷清清,只有他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闪烁,却仿佛暗藏着无数危机。“看来平静的日子到头了。”姜赋低声自语,心中思索着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脚步不自觉地加快,赶回住处与李夫子等人商议对策。

回到住处,屋内烛火摇曳,李夫子正坐在桌前,神色凝重。见姜赋回来,他赶忙起身,“姜赋,你可算回来了,我刚听闻一些风声,似乎朝堂上有些权贵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姜赋将在民间联络点听到的关于边关战事吃紧的传言告知了李夫子。李夫子听闻,眉头皱得更深,“若是边关战事真的吃紧,那些权贵必定会借此大做文章,恐怕会成为他们对付你的新手段。”

姜赋点点头,“夫子所言极是,我也正是担心此事。所以我打算先派人去核实战事传言的真实性,再做下一步打算。”说罢,他唤来一位可靠的手下,吩咐其尽快去打探边关战事的真实情况。

待手下离去后,姜赋在屋内来回踱步,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深知,若边关战事吃紧,国家必然需要大量的钱粮来支持战事,而那些权贵很可能会借此机会,以各种理由反对他的改革,甚至可能会提出一些不利于改革的政策,扰乱他的计划。

与此同时,在朝堂之上,户部尚书赵康正与几位权贵密谈。赵康阴沉着脸,说道:“那姜赋近来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改革的势头也愈发猛烈,若不加以遏制,恐会危及我们的利益。如今边关战事传言四起,正是我们的机会。”

一位权贵附和道:“尚书大人所言甚是,我们可借此机会,在朝堂上提出一些不利于改革的政策,让姜赋自顾不暇。”

赵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阴狠的笑容,“没错,我已经想好对策了。明日早朝,我便提出削减改革所需的经费,转而将这些钱财用于支援边关战事。如此一来,既能显得我们心系战事,又能打压姜赋的改革。”

第二日,早朝之上。大臣们分列两旁,气氛略显凝重。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

赵康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后,说道:“陛下,近日听闻边关战事吃紧,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确保边关将士的军需供应。而如今国内各项开支繁多,尤其是姜赋所倡导的改革,耗费巨大。臣建议,削减改革所需经费,将其用于支援边关战事,以解燃眉之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支持改革的大臣面露担忧之色,而那些与赵康同流合污的权贵则暗自得意。

姜赋心中一沉,他料到赵康会有所动作,却没想到对方竟如此直接。他出列,向皇帝行礼后,说道:“陛下,赵尚书所言虽有道理,但改革乃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大计,此时削减经费,恐怕会前功尽弃。况且,边关战事是否真的吃紧,尚未得到确切消息。臣已派人前去打探,待消息核实后,再做决策也不迟。”

皇帝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姜赋所言也有道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草率决定。待你派人核实消息后,再行商议。”

退朝后,姜赋心事重重地回到住处。他知道,赵康不会就此罢休,而边关战事的传言若得不到核实,他在朝堂上便难以站稳脚跟。

此时,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手下还未归来,姜赋焦急地等待着。他在院子里来回走动,时而抬头望向门口,期待着手下的身影出现。

李夫子见状,安慰道:“姜赋,莫要过于焦急。消息总会传来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提前想好应对之策,无论边关战事真假,都要让赵康的阴谋无法得逞。”

姜赋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回到屋内,与李夫子一起,再次商讨应对赵康刁难的办法。他们分析着朝堂上各位大臣的立场,思考着如何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如何反驳赵康提出的政策。

时间在紧张的商议中慢慢流逝,天色渐暗。终于,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姜赋心中一喜,赶忙起身,快步走向门口。

只见手下风尘仆仆地赶来,见到姜赋,赶忙行礼,“公子,边关战事的消息已经打探清楚了……”

上一章 第二十一章 短暂的平静 寒门策变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核实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