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姜赋、柳瑶和张平再次来到商会会馆。姜赋深吸一口气,迈进那扇朱红色的大门。他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些忐忑,不知此次周会长会给出怎样的答复。柳瑶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中满是鼓励。三人在大厅中坐下,静静等待周富的出现。
不多时,周富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大厅,他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神情。姜赋赶忙起身,拱手行礼:“周会长,别来无恙。”周富微微点头,回礼后坐下,开门见山地说:“姜公子,这几日我与商会理事们商议了你的改革之策,大家看法不一。”
姜赋心中一紧,忙问:“愿闻周会长与诸位理事的顾虑。”周富轻抚胡须,缓缓说道:“姜公子的改革理念,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能为商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我们商会,经营多年,根基深厚,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中的一些条款,比如税收调整和织坊管控,我们担心会影响商会的现有利益。”
姜赋闻言,心中思索片刻,说道:“周会长,税收调整并非无端增加商会负担,而是为了营造更公平的商业环境。新的税制,会对小商户减轻压力,激发市场活力,如此一来,整个商业市场规模扩大,商会从中获得的利润,长远来看,必定更为丰厚。至于织坊管控,是为了规范市场,防止恶性竞争,保障商会在织品行当的稳定收益。”
周富眉头微皱,显然对姜赋的解释仍有疑虑:“话虽如此,但这其中风险难测。商业经营,讲究的是稳字当头,贸然改变,恐生变故。”
姜赋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周会长,我理解您的担忧。这样如何,针对税收调整,我们可以设定一个过渡期限,在期限内,商会仍按旧制纳税,同时观察市场变化。若市场如我所料繁荣起来,再逐步推行新税制。织坊管控方面,商会可参与制定管控细则,确保符合行业实际情况。”
周富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姜赋趁热打铁:“周会长,不如您与我一同去改革试行地区实地考察一番,亲身体验改革带来的变化,再做定夺,如何?”
周富思索良久,最终点头:“也好,那便随姜公子走一趟。”
几日后,一行人来到改革试行地区。刚踏入城镇,热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周富的眼睛微微睁大,显然被眼前的繁荣景象所触动。
他们走进一家布店,店内布料琳琅满目,顾客络绎不绝。老板见到姜赋,热情地打招呼:“姜公子,您可来了!自从实行了改革,小店的生意比以前好了许多。税收负担减轻了,来买布的人也多了。”
周富好奇地询问:“这税收调整,真有如此大的功效?”老板笑着说:“周会长,以前税收重,我们利润薄,不敢多进货物。现在负担轻了,我们能多进些好料子,顾客自然就多了。而且周围的小商户生意都好了,大家互相带动,整个市场都活起来了。”
随后,他们又来到一家织坊。织坊内机杼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织坊老板介绍道:“以前织坊之间恶性竞争,互相压价,大家都赚不到钱。现在有了管控,价格合理,质量也有了保障,我们的生意稳定多了。”
考察结束后,周富的态度明显有所转变。他看着姜赋,感慨地说:“姜公子,此次考察,让我看到了改革的成效。我愿意支持你的改革,但仍需一些附加条件,以确保商会利益不受损害。”
姜赋心中大喜,忙道:“周会长请讲,只要是合理条件,我必定考虑。”
周富沉吟片刻,说道:“首先,改革推行过程中,商会要有一定的话语权,参与政策制定。其次,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商会在改革中的损失最小化。”
姜赋点头道:“周会长所言极是,我会与相关方面沟通,确保商会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
周富微微一笑:“如此,我便放心了。姜公子,希望我们能携手推进改革,共创商业繁荣。”
姜赋拱手道:“定不辜负周会长期望。”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众人身上,为这场艰难的谈判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然而,姜赋心中清楚,商会会长态度虽已转变,但前路依旧充满未知。商会会长是否会全力支持改革?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还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疑问,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眼神中反而透露出更加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