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赋深吸一口气,将证据小心收好,迈出密室。他步伐坚定地走向朝堂,心中已然做好了与林渊殊死一搏的准备。“林渊,这一次,我定要将你的真面目公之于众。”姜赋低声自语,眼神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身影逐渐融入那通往朝堂的漫长廊道。
廊道两侧的宫灯散发着昏黄的光,将姜赋的影子拉长又缩短。他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廊道里回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自己的心跳上。侍卫们整齐的盔甲碰撞声从远处传来,像是一种遥远的警示,提醒着他即将到来的风暴。
出了廊道,姜赋并未直接前往朝堂,而是转身朝着王崇府邸的方向走去。他深知,要想在这场与林渊的对决中取胜,分化对方的联盟是关键。
王崇府邸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门口的石狮子在黯淡的天色下显得格外威严。姜赋上前,抬手叩响门环。“咚咚咚”,敲门声在安静的街道上格外响亮,不多时,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家丁探出头来。
“姜大人?您怎么来了。”家丁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姜赋微微一笑,“烦请通传一声,就说姜赋求见王大人。”
家丁赶忙将姜赋迎进府中,引至客厅等候。不多时,王崇匆匆赶来,看到姜赋,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姜大人,你这时候来,可是有什么要事?”王崇的声音带着一丝警惕。
姜赋也不废话,直截了当地说道:“王大人,我今日前来,是有一则关乎你我生死存亡的消息相告。”
王崇眉头一皱,“姜大人何出此言?”
姜赋缓缓坐下,目光直视王崇,“王大人,你可知林渊暗中与北方游牧部落的内应勾结?”
王崇听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姜大人,这……这可不是能随意乱说的话。”
姜赋冷笑一声,“我自然有证据,只是现在还不是拿出来的时候。王大人,你与林渊合作,本以为能从中获利,可你想过没有,一旦事情败露,他林渊必然会将所有罪责推到你等身上,你不过是他的替罪羊罢了。”
王崇的身子微微颤抖,他来回踱步,心中天人交战。姜赋静静地看着他,没有再说话,给他时间去消化这个消息。
一阵沉默后,王崇停下脚步,“姜大人,你说的这些,我……我需要时间考虑。”
姜赋点点头,“王大人,时间紧迫,边关战事吃紧,林渊此举,无疑是将整个大楚王朝推向深渊。你若继续执迷不悟,恐怕到时候悔之晚矣。”
说罢,姜赋起身告辞。离开王崇府邸时,天色已暗,街上行人渐少。姜赋能感觉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与此同时,姜赋安排人手,将林渊与外敌勾结的一些蛛丝马迹,以匿名信的方式,透露给了其他一些官员。
第二日早朝,朝堂上气氛格外压抑。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姜赋站在朝堂之上,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暗自思忖着局势。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姜赋率先打破沉默。
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姜爱卿,有何事,但说无妨。”
姜赋清了清嗓子,“陛下,近日臣发现,朝中有人与北方游牧部落的内应暗中勾结,意图危害我大楚江山社稷。”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官员们纷纷看向彼此,猜测着姜赋所指何人。
林渊站在一旁,脸色阴沉,“姜赋,你休要血口喷人!无凭无据,竟敢在朝堂之上胡言乱语。”
姜赋冷笑一声,“林丞相,你先别急着反驳。此事千真万确,臣已掌握了部分证据,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暂未公开。”
林渊心中一紧,但表面上仍强装镇定,“哼,我倒要看看,你能拿出什么证据来。”
其他官员们也都一脸狐疑,有的选择观望,有的则开始低声附和林渊。
就在这时,一位官员站了出来,“姜大人,此事关系重大,你可不能信口开河啊。”
姜赋看向这位官员,“李大人,我姜赋一向行事谨慎,若没有十足的把握,怎会在朝堂之上提及此事。”
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姜赋与林渊之间的对峙,让众人都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
而在人群之中,王崇的脸色阴晴不定。他想起姜赋昨日所言,心中越发纠结。若姜赋所言属实,那自己继续与林渊为伍,确实危险重重。可若现在倒向姜赋,又怕林渊狗急跳墙,对自己不利。
姜赋注意到了王崇的神色变化,他心中暗暗祈祷,希望王崇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林渊见局势有些失控,连忙说道:“陛下,姜赋此举,分明是想扰乱朝堂,污蔑老臣。请陛下明察。”
皇帝眉头紧皱,“姜赋,你既说有证据,可尽快呈上,朕定要彻查此事。”
姜赋拱手道:“陛下,证据臣会尽快整理呈上。只是此事牵连甚广,还望陛下给臣一些时间。”
皇帝点点头,“好,朕就给你三日时间。若三日后你拿不出确凿证据,定不轻饶。”
早朝结束后,官员们纷纷散去。姜赋看着林渊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知道,接下来的三日,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而林渊回到丞相府后,脸色铁青。他招来心腹,“去,查清楚姜赋到底掌握了什么证据,还有,密切关注王崇等人的动向,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心腹领命而去。林渊坐在太师椅上,心中暗自思忖着应对之策。他没想到,姜赋竟然能发现他与外敌勾结的事情,看来这个对手,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
另一边,姜赋回到府邸,也在紧张地筹备着。他知道,林渊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接下来的日子,必定危机四伏。但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夜幕降临,姜赋独自一人坐在书房,看着桌上的证据,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在三日内,将这些证据整理完善,让林渊无话可说,同时又能争取到更多官员的支持,成了他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书房外,月光如水,洒在庭院里。偶尔有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朝堂斗争的残酷。
姜赋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开始在纸上记录着什么。他知道,每一个字,都可能成为扳倒林渊的关键。
而此时的王崇,在自己的书房里也是坐立不安。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姜赋和林渊的话,心中的天平在两人之间摇摆不定。
“老爷,夜深了,该休息了。”管家走进书房,轻声说道。
王崇挥挥手,“你先下去吧,我再坐一会儿。”
管家无奈地退了出去。王崇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暗暗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日清晨,姜赋刚准备出门,就听到家丁来报,说王崇求见。姜赋心中一喜,赶忙将王崇迎进府中。
“姜大人,昨夜我思来想去,决定相信你。”王崇一见到姜赋,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姜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王大人,你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林渊此举,实在是大逆不道,我们必须阻止他。”
王崇点点头,“姜大人,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姜赋思索片刻,“王大人,你在朝中人脉广泛,可否帮我联系一些中立的官员,将林渊的罪行告知他们,争取他们的支持。”
王崇应道:“好,此事包在我身上。”
姜赋与王崇商议完具体事宜后,王崇便匆匆离去。姜赋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希望。有了王崇的支持,扳倒林渊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接下来的两天里,姜赋和王崇四处奔走,将林渊与外敌勾结的证据和罪行,透露给了更多的官员。朝堂上的舆论开始逐渐倒向姜赋这一边。
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在得知真相后,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姜赋。而林渊那边,虽然也在极力挽回局面,但似乎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三日之期很快就到了。早朝时,姜赋带着整理好的证据,信心满满地站在了朝堂之上。
“陛下,臣已将林渊与北方游牧部落内应勾结的证据整理完毕,请陛下过目。”姜赋双手呈上证据。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查看起来。随着翻看的深入,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林渊,你还有何话说?”皇帝将证据扔到林渊面前,怒喝道。
林渊看着地上的证据,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这一次,自己恐怕是在劫难逃了。但他仍不甘心,“陛下,这都是姜赋伪造的证据,他意图陷害老臣。”
姜赋冷笑一声,“林丞相,你还想狡辩?这些证据,都是臣经过多方查证得来,铁证如山,你休想抵赖。”
朝堂上的官员们,有的义愤填膺,纷纷指责林渊;有的则面露犹豫,似乎还在观望。
就在这时,王崇站了出来,“陛下,臣也可以作证,姜大人所言句句属实。林渊平日里结党营私,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不择手段,如今更是与外敌勾结,实在是罪不可赦。”
在王崇的带动下,一些原本犹豫的官员也纷纷站出来,指责林渊的罪行。
林渊看着众叛亲离的局面,心中充满了绝望。但他仍在做着最后的挣扎,“陛下,他们都是一伙的,合起伙来诬陷老臣。”
皇帝脸色阴沉,“林渊,朕平日待你不薄,你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来人,将林渊拿下,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侍卫们一拥而上,将林渊押了下去。姜赋看着林渊被带走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这场与林渊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然而,姜赋知道,事情还远没有结束。虽然扳倒了林渊,但朝堂上的世家大族势力依然存在,改革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艰辛。
退朝后,姜赋回到府邸。他坐在书房里,回想着这几日发生的事情。王崇的倒戈,让他成功分化了林渊的联盟,也让他看到了改革的一丝曙光。
但他也清楚,接下来的路会更加艰难。那些世家大族,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利益,必然会想方设法地阻止改革。
姜赋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窗外。他知道,自己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继续努力,为大楚王朝的未来,为天下百姓,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书房里,将姜赋的身影染成了金黄色。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