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赋看着匆匆离去的官员背影,心中明白,这或许只是旧贵族行动的开端。明日便是改革启动之时,不知还会有多少阻碍等着自己。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让改革顺利开始。转身,他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府邸走去,准备为明日做最后的准备。
第二日,天色未明,姜赋便起身。府邸中的下人早已习惯自家主人的勤勉,轻手轻脚地准备洗漱用具与早膳。姜赋匆匆用过膳,便披上那件洗得有些发白却干净整洁的长袍,出门前往皇宫。
此时的京城,街道上还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晨雾,清冷的空气钻入衣领,让姜赋不禁打了个寒颤。街边的店铺大多还未开门,偶有几个早起的小贩,挑着担子,轻声吆喝着。姜赋看着这熟悉的街景,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今日改革启动仪式,将是一场硬仗。
踏入皇宫,沿着熟悉的宫道前行,姜赋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逐渐加快。金銮殿外,侍卫们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神色肃穆。殿内,烛火摇曳,满朝文武已陆续到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气氛庄重而压抑。
姜赋站在殿中央,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众人。他看到了支持改革的官员们眼中的期待与鼓励,也看到了一些官员脸上的冷漠与质疑。时辰一到,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高喊:“仪式开始!”众人纷纷站定,原本嘈杂的金銮殿瞬间安静下来。
姜赋定了定神,向前迈出一步,正准备宣布改革正式开始。就在这时,礼部侍郎王崇突然站了出来,他身着华丽的朝服,脸上带着一丝傲慢,高声道:“且慢!姜大人,此次改革,我等有诸多疑问,不知可否容我等一述?”
姜赋心中一沉,他料到会有人反对,但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王崇会率先发难。还未等姜赋回应,户部尚书赵康也跟着站了出来,附和道:“正是!姜大人,听闻此次改革,有诸多措施过于激进,恐会引发社会动荡,还望姜大人重新斟酌。”
一时间,金銮殿内气氛骤变,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姜赋和提出质疑的官员身上。姜赋看着王崇和赵康,心中明白,这两人皆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一直对改革心存不满。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拱手道:“二位大人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王崇冷哼一声,上前一步道:“姜大人,此次改革,你欲推行新的税制,将世家大族的赋税大幅提高,这岂不是要断了我等的生路?如此做法,定会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恐生祸端。”
赵康也接口道:“不错!还有那土地改革之策,限制世家大族兼并土地,这让我等如何扩充家业?姜大人,你此举太过激进,实非明智之举。”
姜赋心中早有准备,他神色镇定,朗声道:“二位大人所言,看似有理,实则不然。如今国家内忧外患,边关战事吃紧,国库空虚,若不增加赋税,如何支撑战事?而世家大族,富甲一方,却赋税微薄,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至于土地改革,乃是为了防止土地过度兼并,让百姓有田可种,有饭可吃,如此方能稳定民心,增强国力。”
然而,王崇和赵康并不买账。王崇皱着眉头,大声反驳道:“姜大人,你这不过是纸上谈兵!如此做法,定会引起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对,到时候,朝堂不稳,社会动荡,你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赵康也在一旁煽风点火:“是啊,姜大人,改革之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随着两人的发难,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也开始窃窃私语,改革的启动陷入了僵局。姜赋看着众人,心中焦急万分。他深知,若不能说服这些官员,改革将难以推行。
姜赋定了定神,再次开口道:“诸位大人,我姜赋虽出身寒门,但一心只为国家社稷,为天下百姓。此次改革,并非我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实地考察的结果。如今国家危在旦夕,若不改革,必将走向灭亡。我们不能因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尽管姜赋言辞恳切,但质疑声依旧此起彼伏。姜赋心中明白,这些官员大多是受世家大族的指使,一心维护自身利益,想要说服他们,谈何容易。
此时,金銮殿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众人的目光在姜赋和提出质疑的官员之间来回移动。姜赋看着眼前的局面,心中暗暗思索对策。他知道,这是改革路上的第一道难关,若不能顺利通过,改革将夭折在摇篮之中。
姜赋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准备再次据理力争,打破这僵持的局面。